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30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包括由上热交换器和下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安装是使冷凝水流向下热交换器的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固定部件与上/下热交换器相结合形成一体,固定部件具有使上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流到下热交换器的端部和支撑上/下热交换器并防止其位置变化的支撑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为了使上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沿下热交换器流到接水盘内,有意识地在上/下热交换器交汇处安装支架形成了端部,从而防止冷凝水掉到机壳上,不仅如此,支架还起到支撑上/下热交换器的作用,并可防止上/下热交换器的位置产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的是空调机,特别涉及的是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机大体分为一体型和分体型两种类型空调机。一体型和分体型空调机在其功能上是一致的,但一体型空调机的蒸发器、压缩机、凝固器、送风机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而分体型空调机则是通过冷媒输送排管连接两个相互分开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在室内机安装了室内热交换器(蒸发器或凝固器)及送风机;在室外机安装了室外热交换器(凝固器或蒸发器)和压缩机及送风机,并在室外机或室内机中至少有一个安装有膨胀阀。由于室内机占用室内一定的空间,所以有人将室内机安装在天花板、墙面、阳台或室外等地方,通过吸入管和排放管,排放/吸入室内空气。近年来,此种管连接型空调机正处于日益增加的趋势。图4是现有技术空调机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中室内热交换器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由室内机1、室外机2、连接室内机1和室外机2的冷媒排管3构成。现有的室外机2由压缩机4和四方阀门(无图示)及室外热交换器5、膨胀阀(无图示)。室内机有室内热交换器7。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冷媒进行压缩;四方阀门作用是将通过压缩机4压缩过的冷媒供应到室外热交换器5或室内热交换器7中;室外热交换器5的作用是当处于制冷循环时,使通过压缩机4压缩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膨胀阀(无图示)的作用在于将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进行了热交换的冷媒膨胀到低温低压状态;室内热交换器7的作用是将通过膨胀阀的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冷媒。如图所示,由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量过多,所以大部分室内热交换器7是由多个构成。用连接工具支架8固定多个室内热交换器7a、7b。固定多个室内热交换器7a、7b的支架8也由多个构成,并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7a、7b的侧面。由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7a、7b由多个现有支架8固定,所以当支架8连接不够结实或固定不够紧密时,如图6所示冷凝水会聚集在室内热交换器7a、7b的交界处7c,然后滴落到下侧室内机1的机壳9上,因此存在冷凝水腐蚀机壳9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多个热交换器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冷凝水聚集到热交换器交界处后滴落到机壳上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构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包括由上热交换器和下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安装是使冷凝水流向下热交换器的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固定部件与上/下热交换器相结合形成一体,固定部件具有使上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流到下热交换器的端部和支撑上/下热交换器并防止其位置变化的支撑面。所述固定部件位于上/下热交换器侧面凸出的排管中间,固定部件的支撑面与排管接触面吻合所述与固定部件相结合的上热交换器的上面位于下热交换器上面的上方。所述固定部件是通过连接件与上/下热交换器相相结合形成的支架。所述固定部件是一个支架,该支架具有由支撑上热交换器的排管的上支撑面和支撑下热交换器的排管的下支撑面构成。在所述支架上具有连接连接件的孔。在所述连接件是套件螺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为了使上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沿下热交换器流到接水盘内,有意识地在上/下热交换器交汇处安装支架形成了端部,从而防止冷凝水掉到机壳上,不仅如此,支架还起到支撑上/下热交换器的作用,并可防止上/下热交换器的位置产生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4是现有技术空调机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中室内热交换器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中的示例图。<附图符号说明> 10机壳10a吸入口10b排出口 12管20送风机 30热交换器30a端部 32上热交换器34下热交换器 32a、34a上面32c,34c侧面 40接水盘50支架52上支撑面54下支撑面56孔60套件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热交换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结构中包括具有吸入口10a及排出口10b的机壳10;安装在机壳10下侧,使冷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30;安装在热交换器30上侧,导入空气使其通过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的送风机20。空调机为管型空调机,吸入口10a及排出口10b与管12连接,通过送风机20引导空气的流动。热交换器30由多个排管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30由上热交换器32和下热交换器34构成。为了接住由热交换器30产生的冷凝水,在下热交换器34的下部安装接水盘40。上/下两个热交换器32、34通过固定部件支架50固定,支架50在上/下热交换器32、34之间形成端部30a,同时还固定上/下热交换器32、34。上/下热交换器32、34由上面32a、34a,;下面32b、34b,;侧面32c、34c构成。并且在侧面32c、34c凸出有冷媒排管31、33。支架50安装在上/下热交换器32、34的侧面32c、34c,以支撑排管31、33的同时形成端部30a。支架50具有支撑上热交换器32的排管31的上支撑面52和支撑下热交换器34的排管33的下支撑面54,并且具有连接套件螺钉60的孔56。在支架50与排管31、33相接触的同时支撑上/下热交换器32、34,并通过套件螺钉60将其固定起来。上热交换器32的上面32a比下热交换器34上面34a的位置要靠上,从而使由上热交换器32产生的冷凝水沿着端部30a流向下热交换器34。结合图3为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过程。首先,在使上热交换器32的上面32a的位置更加靠上的情况下,将支架50插入上/下热交换器32、34之间,并将其紧密连接起来。再把套件螺钉60拧入孔56中,将支架50固定在上/下热交换器32、34之间。如上所述,借助套件螺钉60连接并固定起来的上/下热交换器32、34因排管31、33紧密连接在支架50的支撑面52、54上,所以支架50不仅起到固定上/下热交换器32、34的作用,还起到支撑上热交换器32的作用,即使上热交换器32受到一定的外界压力也不会引起上/下热交换器32、34的变化。另外,因为上热交换器32的上面32a位于下热交换器34的上面34a的上方,所以不会出现现有技术空调机的冷凝水通过端部落到机壳上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冷凝水会沿着安装在端部30a流向下热交换器34下部安装的接水盘40内。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包括由上热交换器和下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安装是使冷凝水流向下热交换器的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其特征是固定部件(50)与上/下热交换器(32、34)相结合形成一体,固定部件(50)具有使上热交换器(32)产生的冷凝水流到下热交换器(34)的端部(30a)和支撑上/下热交换器(32、34)并防止其位置变化的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部件(50)位于上/下热交换器(32、34)侧面凸出的排管(3 1、33)中间,固定部件(50)的支撑面与排管(31、33)接触面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的热交换器固定结构,包括由上热交换器和下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安装是使冷凝水流向下热交换器的从上往下倾斜安装,其特征是固定部件(50)与上/下热交换器(32、34)相结合形成一体,固定部件(50)具有使上热交换器(32)产生的冷凝水流到下热交换器(34)的端部(30a)和支撑上/下热交换器(32、34)并防止其位置变化的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畅庸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