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绞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23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包括:绞盘本体、压抵机构和牵引绳。所述绞盘本体可固定在车轮上并随所述车轮转动;所述压抵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绞盘本体上;所述牵引绳可随绞盘本体的转动而缠绕在所述绞盘本体上,所述牵引绳从所述绞盘本体与所述压抵机构之间穿过,所述压抵机构适于弹性压抵所述牵引绳以对所述牵引绳起导向作用。该绞盘可设置在车轮上以车轮的转动为驱动力而转动,可实现绞盘与车轮之间的同步运转,以使脱困过程更加稳定,并且用于导向牵引绳的压抵机构集成在绞盘本体上,以使绞盘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Winch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绞盘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
技术介绍
传统绞盘均设置有独立于绞盘本体的导绳器,以用于对牵引绳进行导向,使牵引绳能够稳定的缠绕在绞盘本体上,但绞盘本体和独立的导绳器需要分别安装放置在车辆上,导致绞盘整体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且整体结构不紧凑,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该绞盘的用于导向牵引绳的压抵机构集成在绞盘上,以使绞盘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包括:绞盘本体,所述绞盘本体可固定在车轮上并随所述车轮转动;压抵机构,所述压抵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绞盘本体上;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可随绞盘本体的转动而缠绕在所述绞盘本体上,所述牵引绳从所述绞盘本体与所述压抵机构之间穿过,所述压抵机构适于弹性压抵所述牵引绳以对所述牵引绳起导向作用。进一步,所述压抵机构适于绕所述绞盘本体的圆周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绞盘本体包括:缠绕部,所述压抵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缠绕部上。进一步,所述缠绕部包括:两侧限位法兰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法兰之间的缠绕底壁,两个所述限位法兰与所述缠绕底壁限定出向内凹陷的限位槽,所述牵引绳适于缠绕在所述缠绕底壁上并限位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压抵机构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所述压抵机构的两侧设置有导向部,两个所述限位法兰的相对内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可移动的配合在所述导向槽内。进一步,所述压抵机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压抵簧片,所述导向部包括:导轮,所述压抵簧片连接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所述压抵簧片适于弹性的压抵所述牵引绳,所述牵引绳适于从所述压抵簧片与所述缠绕底壁之间穿过。进一步,所述压抵簧片的压抵牵引绳的一端的端部向远离所述绞盘本体的方向翻折以形成避让翻边。进一步,所述绞盘还包括:连接紧固件,所述绞盘本体还包括:固定部,所述缠绕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紧固件适于将所述固定部连接紧固在所述车轮上。进一步,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固定段以及与所述固定段相连接的限位段,所述固定段适于与所述车轮紧固,所述限位段具有限位环槽,所述固定部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环槽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进一步,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车轮的轮辋对应,所述限位孔包括:中间装配孔、从所述中间装配孔向所述车轮的一个旋转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孔以及从所述中间装配孔向所述车轮的另一个旋转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所述限位环槽可与所述第一长孔或者所述第二长孔限位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该绞盘可设置在车轮上以车轮的转动为驱动力而转动,可实现绞盘与车轮之间的同步运转,以使脱困过程更加稳定,并且用于导向牵引绳的压抵机构集成在绞盘本体上,以使绞盘的整体结构更紧凑。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绞盘,1-绞盘本体,200-车轮,2-压抵机构,3-牵引绳,11-缠绕部,111-限位法兰,112-缠绕底壁,113-限位槽,21-导轮,1111-导向槽,22-支撑结构,23-压抵簧片,231-避让翻边,4-连接紧固件,12-固定部,41-固定段,42-限位段,421-限位环槽,121-限位孔,1211-中间装配孔,1212-第一长孔,1213-第二长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可以包括:绞盘本体1、压抵机构2和牵引绳3。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100用来在车辆被困后通过绞盘本体1上连接的牵引绳3在绞盘本体1上的缠绕,以产生拉力,在牵引绳3逐渐缠绕在绞盘本体1的过程中,缩短绞盘本体1与牵引绳3的另一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牵引绳3使车辆脱困。其中,牵引绳3的另一固定端可连接固定在车辆外的不可移动的结构上,例如固定在地面上的栓柱上等,以便于将车辆从困境中拉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100还为牵引绳3配备了相应的固定锚,该固定锚可插入地面固定,牵引绳3的另一固定端可与该固定锚连接固定,以通过牵引绳3在绞盘本体1上的缠绕,拉动车辆靠近固定锚,以将车辆从困境中救出。进一步,绞盘本体1可固定在车轮200上并随车轮200转动。即车轮200为绞盘本体1的转动提供动力,绞盘本体1可随车轮200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牵引绳3能够稳定的缠绕在其上,以实现使车辆脱困的目的。由于传统绞盘均由电机等驱动,需要在车辆上布置单独的电机机构,因此导致车辆的重量较大,且绞盘的造价较高,而本技术采用车轮200驱动的方式可避免在车辆上单独设置电机机构,并且还能够实现绞盘100与车轮200之间的同步运转,以避免在车辆脱困过程中发生车轮200打滑以及车辆摆动的现象,进而可使脱困过程更加稳定。由于传统绞盘一般固定在车身前部,占用保险杠位置大量空间,导致占用了车辆的吸能空间,使车辆安全性下降。而本技术实施例的绞盘100则不需要占用车辆的吸能空间,可在车辆需要进行脱困操作时,将绞盘100安装到车轮200上以实现脱困操作,而当脱困成功后可将绞盘100从车轮200上拆卸下来,并放置在车辆上的储藏空间内,例如后备箱,以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再进一步,压抵机构2可移动的设置在绞盘本体1上,牵引绳3可随绞盘本体1的转动而缠绕在绞盘本体1上,牵引绳3适于从绞盘本体1与压抵机构2之间穿过,压抵机构2适于弹性压抵牵引绳3以对牵引绳3起导向作用。其中,由于压抵机构2可相对于绞盘本体1移动,因此牵引绳3无法缠绕在压抵机构2上,使压抵机构2能够对牵引绳3起导向作用,以避免牵引绳3从绞盘本体1上脱出,保证了牵引绳3在绞盘本体1上的稳定缠绕,进而保证了脱困过程的稳定进行。其中,压抵机构2所实现的作用近似于传统绞盘上导绳器的作用,但传统的导绳器为独立于绞盘设置的,导致二者的整体结构不紧凑,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而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抵机构2为集成在绞盘100上的,同样可以实现对牵引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绞盘本体(1),所述绞盘本体(1)可固定在车轮(200)上并随所述车轮(200)转动;/n压抵机构(2),所述压抵机构(2)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绞盘本体(1)上;/n牵引绳(3),所述牵引绳(3)可随绞盘本体(1)的转动而缠绕在所述绞盘本体(1)上,所述牵引绳(3)从所述绞盘本体(1)与所述压抵机构(2)之间穿过,所述压抵机构(2)适于弹性压抵所述牵引绳(3)以对所述牵引绳(3)起导向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绞盘本体(1),所述绞盘本体(1)可固定在车轮(200)上并随所述车轮(200)转动;
压抵机构(2),所述压抵机构(2)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绞盘本体(1)上;
牵引绳(3),所述牵引绳(3)可随绞盘本体(1)的转动而缠绕在所述绞盘本体(1)上,所述牵引绳(3)从所述绞盘本体(1)与所述压抵机构(2)之间穿过,所述压抵机构(2)适于弹性压抵所述牵引绳(3)以对所述牵引绳(3)起导向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抵机构(2)适于绕所述绞盘本体(1)的圆周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本体(1)包括:缠绕部(11),所述压抵机构(2)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缠绕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11)包括:两侧限位法兰(11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法兰(111)之间的缠绕底壁(112),两个所述限位法兰(111)与所述缠绕底壁(112)限定出向内凹陷的限位槽(113),所述牵引绳(3)适于缠绕在所述缠绕底壁(112)上并限位在所述限位槽(113)内,所述压抵机构(2)配合在所述限位槽(1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抵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导向部,两个所述限位法兰(111)的相对内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导向槽(1111),所述导向部可移动的配合在所述导向槽(11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绞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抵机构(2)包括:支撑结构(22)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