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40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领域,提供了一种前保险杠,包括内保险杠、外保险杠、保险横梁和减震器,减震器包括缸筒、缸盖、活塞和推杆,减震器设置有防爆机构,防爆机构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滑块以及防爆杆,第一通孔将缸筒位于活塞的两端的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第二通孔将第一通孔与缸盖的外部连通,滑块设置在第二通孔内,且滑块与第二通孔密合,防爆杆位于缸盖的外部,其一端与滑块的一端连接,且滑块与防爆杆还可以相对转动,防爆杆的中部与缸筒的外壁铰接,防爆杆的另一端向外保险杠方向延伸一定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器和防爆机构,不仅可以有效地减震,还可以避免汽车在受到剧烈撞击时,使得减震器爆炸而造成二次伤害。

A front b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保险杠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
技术介绍
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却也不容忽视。在行车过程中汽车发生碰撞时,往往首先受到伤害的是汽车的前保险杠系统。汽车前保险杠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汽车保护装置起着保护汽车和行车人的作用。现有的汽车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横梁三部分组成。保险杠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把碰撞的能量均匀的分布在汽车骨架上,以减少汽车产生的形变,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然而现有的汽车的前保险杠的安全性较低,在受到冲撞时比较容易碎裂而且无法进行有效的减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保险杠,使得保险杠具有更好地减震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因剧烈碰撞而使减震器的爆炸从而造成的二次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前保险杠,包括内保险杠、外保险杠、保险横梁和减震器,所述减震器设置在所述外保险杠和保险横梁之间,所述减震器包括缸筒、缸盖、活塞和推杆,所述减震器设置有防爆机构,所述防爆机构包括共同设置在缸筒壁和缸盖上的第一通孔、设置在缸盖上的第二通孔、滑块以及防爆杆,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缸筒位于所述活塞的两端的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缸盖的顶部的外部连通,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合,所述防爆杆位于所述缸盖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防爆杆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所述防爆杆的中部与所述缸筒的外壁铰接,所述防爆杆的另一端向所述外保险杠方向延伸一定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第二通孔抵触。进一步地,所述内保险杠和所述外保险杠之间设置有吸能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吸能装置包括盒体和重叠设置在所述盒体里面的多个吸能件。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所述吸能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前保险杠,设置有减震器和防爆机构,可以有效地减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汽车在受到剧烈撞击时,使得减震器爆炸而造成的二次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保险杠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减震器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吸能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内保险杠;2-外保险杠;3-保险横梁;4-减震器;41-缸筒;42-缸盖;43-活塞;44-推杆;401-第一腔;402-第二腔;5-防爆机构;501-第一通孔;502-第二通孔;503-滑块;504-防爆杆;505-复位弹簧;6-吸能装置;61-盒体;62-蝶形吸能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前保险杠,包括内保险杠1、外保险杠2、保险横梁3和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设置在所述外保险杠2和保险横梁3之间,所述减震器4包括缸筒41、缸盖42、活塞43和推杆44,所述减震器4设置有防爆机构5,所述防爆机构5包括共同设置在缸筒41壁和缸盖42上的第一通孔501、设置在缸盖42上的第二通孔502、滑块503以及防爆杆504,所述第一通孔501将所述缸筒41位于所述活塞43的两端的第一腔401和第二腔402连通,所述第二通孔502将所述第一通孔501与所述缸盖42的顶部的外部连通,所述滑块50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02内,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第二通孔502密合。在自然条件下,所述滑块503将所述第一通孔501断开。所述防爆杆504位于所述缸盖42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滑块503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防爆杆504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所述防爆杆504的中部与所述缸筒41的外壁铰接,所述防爆杆504的另一端向所述外保险杠2方向延伸一定长度,使得汽车在受到剧烈撞击时,外保险杠2会与防爆杆504抵触。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503上还套设有弹簧505,所述弹簧505的两端分别与滑块503和第二通孔502抵触。如此设计,以使在自然条件下,弹簧505将滑块503始终保持在将第一通孔501断开的位置,以增强防爆机构5的可靠性。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内保险杠1和所述外保险杠2之间设置有吸能装置6。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6吸收部分能量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给后面的减震器4。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吸能装置6包括盒体61和重叠设置在所述盒体里面的多个吸能件62,所述吸能件呈蝶形,例如碟簧等具有弹性吸能作用的蝶形件。如此设计便于安装和分散吸能。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减震器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减震器4均匀分布在外保险杠2和保险横梁3之间以增强减震效果和分散能量。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吸能装置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能装置6均匀分布在内保险杠1和外保险杠2之间,以增强减震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6吸收能量的同时将能量传递给减震器4,减震器4吸收能量。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外保险杠2与防爆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保险杠,包括内保险杠(1)、外保险杠(2)、保险横梁(3)和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设置在所述外保险杠(2)和保险横梁(3)之间,所述减震器(4)包括缸筒(41)、缸盖(42)、活塞(43)和推杆(4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设置有防爆机构(5),所述防爆机构(5)包括共同设置在缸筒壁和缸盖(42)上的第一通孔(501)、设置在缸盖(42)上的第二通孔(502)、滑块(503)以及防爆杆(504),所述第一通孔(501)将所述缸筒(41)位于所述活塞(43)的两端的第一腔(401)和第二腔(402)连通,所述第二通孔(502)将所述第一通孔(501)与所述缸盖(42)的顶部的外部连通,所述滑块(50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02)内,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第二通孔(502)密合,所述防爆杆(504)位于所述缸盖(42)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滑块(503)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防爆杆(504)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所述防爆杆(504)的中部与所述缸筒(41)的外壁铰接,所述防爆杆(504)的另一端向所述外保险杠(2)方向延伸一定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包括内保险杠(1)、外保险杠(2)、保险横梁(3)和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设置在所述外保险杠(2)和保险横梁(3)之间,所述减震器(4)包括缸筒(41)、缸盖(42)、活塞(43)和推杆(44),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设置有防爆机构(5),所述防爆机构(5)包括共同设置在缸筒壁和缸盖(42)上的第一通孔(501)、设置在缸盖(42)上的第二通孔(502)、滑块(503)以及防爆杆(504),所述第一通孔(501)将所述缸筒(41)位于所述活塞(43)的两端的第一腔(401)和第二腔(402)连通,所述第二通孔(502)将所述第一通孔(501)与所述缸盖(42)的顶部的外部连通,所述滑块(50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02)内,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第二通孔(502)密合,所述防爆杆(504)位于所述缸盖(42)的外部,其一端与所述滑块(503)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503)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青柏史晓乐叶元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华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