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组、起动机和驱动电机组,驱动电机组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且与电池组电连接;起动机与电池组电连接以获取初步动能,起动机与发动机电连接,以带动发动机转动,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组的装配架,装配架位于汽车前舱内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装配架与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吸音缓冲棉,吸音缓冲棉的一侧贴合在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上,另一侧与装配架相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电池组进行合理装配,减少驾驶室的噪声。
A hybrid vehic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燃油汽车已经不利于时代的长期发展,随之出现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力汽车,纯电力汽车由于直接通过单纯的电力驱动,因此其噪声较低,并且驱动平稳;相比之下,混合动力汽车,保留了原有的发动机,又新增了电容量较小的电池组,这种设置方式增加了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同时发动机如何进行隔音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能够对电池组进行合理装配,减少驾驶室的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组、起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所述驱动电机组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且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起动机与电池组电连接以获取初步动能,所述起动机与发动机电连接,以带动发动机转动,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组的装配架,所述装配架位于汽车前舱内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所述装配架与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吸音缓冲棉,所述吸音缓冲棉的一侧贴合在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上,另一侧与装配架相抵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架包括用于设置安装电池组的底座和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用于固定电池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底座的四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阻尼弹簧减震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连接杆弯折角的内侧面或其弯折角的外侧面贴合有橡胶隔震垫;所述连接杆通过其贴合橡胶隔震垫的一侧与电池组抵触,以固定电池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隔震垫上具有交错分布的横条与竖条减震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供电电池单元,所述供电电池单元具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上和负极接线柱上分别设置有正极接线夹和负极接线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接线夹和负极接线夹均包括固定部和接线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具有开口的环形的套接件和固定在套接件开口处调整套接件夹紧程度的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固定在套接件开口处两侧的固定块和穿过两块固定块的螺栓,所述螺栓穿过两块固定块后通过一螺母旋紧,以调整套接件夹合正极接线柱或负极接线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部包括一固定连接在套接环上的置线底座和与置线底座配合固定外部接线的装配片,所述置线底座上开设有倒梯形的置线槽,所述装配片上对应置线槽的位置设置有梯形的凸起部,所述装配片与置线底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凸起部与置线槽配合夹合外部接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切换到发动机驱动时,此时发动机内的气缸开始运动,随之带来噪声,利用装配架将电池组设置在汽车的前舱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此时发动机产生的噪声首先由电池组进行阻挡,并且通过电池组与汽车前舱的侧壁上设置的吸音缓冲棉进行噪声吸收,另外电池组在供电时不会产生震动,其产生的轻微电流声也能够通过吸音缓冲棉进行吸收,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能够让电池组配合发动机进行降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极接线夹和负极接线夹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隔震纹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正极接线夹或负极接线夹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附图标号:1、电池组;2、装配架;3、吸音缓冲棉;4、底座;5、连接杆;6、阻尼弹簧减震器;7、橡胶隔震垫;8、接线柱;9、固定部;10、接线部;11、套接件;12、夹紧件;13、固定块;14、置线底座;15、装配片;16、置线槽;17、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组1、起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所述驱动电机组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且与电池组1电连接;所述起动机与电池组1电连接以获取初步动能,所述起动机与发动机电连接,以带动发动机转动;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组1的装配架2,所述装配架2位于汽车前舱内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所述装配架2与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吸音缓冲棉3,所述吸音缓冲棉3的一侧贴合在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上,另一侧与装配架2相抵触。在电驱模式下,电池组1供电,通过驱动电机组驱动车轮滚动,此时相对的噪声较小,车辆行驶平稳,当切换到发动机驱动时,此时发动机内的气缸开始运动,随之带来噪声,利用装配架2将电池组1设置在汽车的前舱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此时发动机产生的噪声首先由电池组1进行阻挡,并且通过电池组1与汽车前舱的侧壁上设置的吸音缓冲棉3进行噪声吸收,另外电池组1在供电时不会产生震动,其产生的轻微电流声也能够通过吸音缓冲棉3进行吸收,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能够让电池组1配合发动机进行降噪。进一步的设置,所述装配架2包括用于设置安装电池组1的底座4和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用于固定电池组1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数量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底座4的四周;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阻尼弹簧减震器6。通过连接杆5能够对电池组1进行限位和紧固,避免电池组1偏移和抖动,配合底座4上的阻尼弹簧减震器6能够通过弹簧本身的弹性作用加上阻尼效果对电池组1进行减震,避免单纯的弹簧减震弹性作用过强,导致减震过程中电池组1被带着晃动,配合阻尼效果就能够让弹簧减慢弹簧的回复,也就能够避免弹簧弹性作用过强。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连接杆5弯折角的内侧面或其弯折角的外侧面贴合有橡胶隔震垫7;所述连接杆5通过其贴合橡胶隔震垫7的一侧与电池组1抵触,以固定电池组1。首先,连接杆5设置成L型,其相比方形的连接杆5来说,在减少材料使用成本下,还能够保持较好的强度,当其贴合橡胶隔震垫7的一侧与电池组1相抵触来配合其他的连接杆5来对电池组1进行固定限位时,弯折后的另一侧能够支撑用于抵触的一侧,此时能够提高连接杆5的强度。另外一般的电池组1呈方形,其角落位置可以通过弯折角内侧面贴合橡胶隔震垫7的连接杆5来进行固定,电池组1的尖角处可以嵌入连接杆5的弯折位置,相当于连接杆5能够保住电池组1的四个角落进行固定,并且具有隔震作用,配合底座4上的阻尼弹簧减震器6能够对电池组1进行竖直与水平面的震动进行缓冲。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橡胶隔震垫上具有交错分布的横条与竖条减震纹。该减震纹能够增大对电池组1进行固定的摩擦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提供更好的隔震效果,能够对震动进行吸收。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组1包括多个供电电池单元,所述供电电池单元具有正极接线柱8和负极接线柱8,所述正极接线柱8上和负极接线柱8上分别设置有正极接线夹和负极接线夹。电池组1通过多个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组(1)、起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所述驱动电机组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且与电池组(1)电连接;所述起动机与电池组(1)电连接以获取初步动能,所述起动机与发动机电连接,以带动发动机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组(1)的装配架(2),所述装配架(2)位于汽车前舱内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所述装配架(2)与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吸音缓冲棉(3),所述吸音缓冲棉(3)的一侧贴合在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上,另一侧与装配架(2)相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组(1)、起动机和驱动电机组,所述驱动电机组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且与电池组(1)电连接;所述起动机与电池组(1)电连接以获取初步动能,所述起动机与发动机电连接,以带动发动机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组(1)的装配架(2),所述装配架(2)位于汽车前舱内靠近驾驶位一侧的位置上,所述装配架(2)与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吸音缓冲棉(3),所述吸音缓冲棉(3)的一侧贴合在前舱相对驾驶位一侧的侧壁上,另一侧与装配架(2)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2)包括用于设置安装电池组(1)的底座(4)和固定连接在底座(4)上用于固定电池组(1)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数量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底座(4)的四周;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阻尼弹簧减震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连接杆(5)弯折角的内侧面或其弯折角的外侧面贴合有橡胶隔震垫(7);所述连接杆(5)通过其贴合橡胶隔震垫(7)的一侧与电池组(1)抵触,以固定电池组(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隔震垫(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行键,
申请(专利权)人:叶行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