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火星飞行器研发领域,具体涉及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对地外星球生命、水源的探测与研究一直都是人类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火星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相邻并具有与地球相似的体积大小、四季交替,对火星生命、水源的探测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由于火星表面复杂的地形结构极大地限制了火星漫游车的活动范围,而通过火星飞行器完成对火星漫游车的多点转移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该问题,所以火星飞行器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飞行器旋翼结构,火星无人机主要包括:固定翼式、旋翼式、浮空气球等,其中能够实现对探测区域准确飞行与定点垂直起降的旋翼式火星无人机被确认是最佳选择。由于火星飞行器的研发需要多组实验对照及数据仿真,来确定其在各个参数变化下的升阻特性,其中分体式火星飞行器旋翼系统升阻特性测量装置能够对大部分参数完成实验,但是现有的分体式火星飞行器旋翼系统升阻特性测量装置缺乏数据的完整采集,无法实现在火星大气环境下的测试,存在某些实验过程中 ...
【技术保护点】
1.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1)、上下升降滑台机构、上旋翼机构和下旋翼机构;/n上下升降滑台机构安装在机架(1)内部,下旋翼机构安装在上下升降滑台机构上,上旋翼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部,且上旋翼机构和下旋翼机构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机架(1)、上下升降滑台机构、上旋翼机构和下旋翼机构;
上下升降滑台机构安装在机架(1)内部,下旋翼机构安装在上下升降滑台机构上,上旋翼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部,且上旋翼机构和下旋翼机构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升降滑台机构包括可动支架(4)、升降模块(7)、两条导轨(2)和两个滑块组件(3),每条导轨(2)固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每个导轨(2)上设有一个滑块组件(3),且每个滑块组件(3)与一条导轨(2)滑动连接,可动支架(4)的一端与两个滑块组件(3)固定连接,可动支架(4)的另一端与升降模块(7)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支架(4)包括滑台(4-1)和下旋翼壳体(4-2),下旋翼壳体(4-2)通过螺栓固接在滑台(4-1)的上表面上,滑台(4-1)的一端与两个滑块组件(3)固定连接,滑台(4-1)的另一端与升降模块(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7)包括电机A(7-1)、联轴器A(7-2)、输出轴A(7-3)、蜗轮、蜗杆(7-4)和防尘罩(7-5),电机A(7-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A(7-2)与输出轴A(7-3)的一端相连,输出轴A(7-3)的另一端插装在蜗轮上,蜗杆(7-4)与蜗轮齿啮合设置,且在蜗轮和蜗杆(7-4)的连接处设有防尘罩(7-5),电机A(7-1)的壳体和防尘罩(7-5)均通过机架螺钉(5)和机架螺母(6)固接在机架(1)上,蜗杆(7-4)上套设有转动块(7-6),可动支架(4)的另一端与转动块(7-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翼机构包括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8)、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结构件(8-1)、下旋翼系统轴承(9)、下旋翼系统拉压传感器(10)、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和下旋翼(12),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8)设置在下旋翼壳体(4-2)内部,下旋翼系统轴承(9)套设在下旋翼壳体(4-2)的侧壁上,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8)的固定端与下旋翼壳体(4-2)固定连接,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8)的可动端通过键连接在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结构件(8-1),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结构件(8-1)设置在下旋翼壳体(4-2)的上方,下旋翼系统扭矩传感器结构件(8-1)与下旋翼系统轴承(9)的内圈固定连接,下旋翼系统轴承(9)的外圈与下旋翼壳体(4-2)固定连接,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设置在下旋翼壳体(4-2)的上方,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的固定端通过螺栓与下旋翼壳体(4-2)固定连接,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螺钉与下旋翼(12)固定连接,下旋翼系统拉压传感器(10)设置在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的一侧,且下旋翼系统拉压传感器(10)与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火星飞行器上下旋翼间距自动可调的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翼动力系统模块(11)包括电机B(11-1)、联轴器B(11-2)、输出轴B(11-3)和下旋翼动力保护壳体(11-4),下旋翼动力保护壳体(11-4)与电机B(11-1)的壳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齐全,朱凯杰,沈文清,赵鹏越,唐德威,吕艺轩,邓宗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