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72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B、检查;C、合模: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成型腔,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内侧铺设碳纤维布组件,待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完成后,将硅胶气袋置入模具内,同时尼龙封袋置入硅胶气袋内,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D、加热;E、成型。本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稳定性高。

Bag forming technology of carbon fiber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袋压成型工艺是最早及最广泛用于预浸料成型的工艺之一。该工艺是将纤维预制件铺放在模具中,盖上柔软的隔离膜,在热压下固化,经过所需的固化周期后,材料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构件。袋压成型可分为三种,有真空袋压成型,压力袋压成型和热压罐成型。真空袋压法是在纤维预制件上铺覆柔性橡胶或塑料薄膜,并使其与模具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将组合体放入热压罐或热箱中,在加热的同时对密闭空间抽真空形成负压,进行固化。大气压力的作用可以消除树脂中的空气,减少气泡,排除多余的树脂,使制品表面更加致密。由于真空袋压法产生的压力小,只适于强度和密度受压力影响小的树脂体系如环氧树脂等。对于酚醛树脂等,固化时有低分子物逸出,利用此方法难以获得结构致密的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选择与产品相匹配的模具,同时制备与模具相匹配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产品呈圆筒状;B、检查:对模具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具有异物;C、合模: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成型腔,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内侧铺设碳纤维布组件,待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完成后,将硅胶气袋置入模具内,同时尼龙封袋置入硅胶气袋内,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D、加热:对合模后的模具加热,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挤压碳纤维布组件;E、成型:对模具恒定加热设定时间后,碳纤维布组件固化成型,上模体与下模体分离后再将上述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取出,最终得到成型后的碳纤维产品。本成型工艺创造性的在硅胶气袋内植入尼龙封袋,这样能使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袋体具备足够强度。将碳纤维布组件连接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后,再将上述连接在一起的硅胶气袋和尼龙封袋放入成型腔内。上模体与下模体合并后,碳纤维布组件受到硅胶气袋的挤压,碳纤维布组件与模具内侧保持面接触。将合模后的模具放入对应的加热设备处加热,并使加热后的模具保温设定时间后,上述碳纤维布组件稳定的形成碳纤维产品。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不完整时需要更换模具。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内有异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处理。完整且清洁的模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步骤B后对模具内侧均匀涂覆脱模剂。通过脱模剂能使成型后的产品与模具稳定分离。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待模具加热至30—60℃后将上述水性脱模剂均匀涂覆在模具内侧。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水性脱模剂涂覆后将胶带粘附在模具内侧,人工撕除胶带时手感轻松即证明脱模剂涂覆达到要求。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碳纤维布组件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上述内层与模具内侧面接触,上述外层位于内层侧部,上述中间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所述内层为碳纤维布,所述中间层为方格布,所述外层为玻璃布。这样的结构既保证了产品强度,又适当的降低了其成本。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内层为3K碳纤维布。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外层为18号玻璃布。在上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中,所述模具的初始温度为120—140℃,合模后,向模具内加压并使成型腔内压力值保持至3—5Mpa,待3—5分钟后泄压,并将模具保温30—45分钟,待模具降温至80—95℃后开模,取出成型的碳纤维产品后,对模具进行清理并擦拭适量脱模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由于尼龙封袋嵌于硅胶气袋内,这样不仅能保证两个袋体强度,而且还能使碳纤维布组件与硅胶气袋之间稳定接触,其稳定性比较高。同时,碳纤维布组件采用三层结构,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其强度,而且还适当降低了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选择与产品相匹配的模具,同时制备与模具相匹配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B、检查:对模具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具有异物。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不完整时需要更换模具。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内有异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处理。所述步骤B后对模具内侧均匀涂覆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水性脱模剂,待模具加热至30℃后将上述水性脱模剂均匀涂覆在模具内侧。水性脱模剂涂覆后将胶带粘附在模具内侧,人工撕除胶带时手感轻松即证明脱模剂涂覆达到要求。C、合模: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成型腔,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内侧铺设碳纤维布组件,待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完成后,将硅胶气袋置入模具内,同时尼龙封袋置入硅胶气袋内,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本实施例中,碳纤维产品呈圆筒状,硅胶气袋为一体式结构。当碳纤维产品为异形结构时,硅胶气袋可以采用分段式结构,这样便于硅胶气袋与尼龙气袋之间连接,同时也能方便脱模。本实施例中,需要成型的圆筒形碳纤维产品侧部具有与其相连通的圆管。因此,上模体和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还具有与圆管相匹配的辅助成型腔。在步骤C中还需要额外的采用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在辅助成型腔处,该部分碳纤维组件铺设后形成与圆管相匹配的结构。为了保证圆管内部为通孔,辅助成型腔处的碳纤维组件凸出上模体、下模的尺寸为5—10毫米。当然,在辅助成型腔处也需要放置硅胶气袋,为了精确控制圆管的孔径,可以使用金属材质的管件替代硅胶气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金属材质的管件加热至30℃左右,然后在具有一定温度的金属材质的管件表面缠绕一定厚度的碳纤维布,然后再按照实施例一步骤C进行合模。所述碳纤维布组件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上述内层与模具内侧面接触,上述外层位于内层侧部,上述中间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所述内层为碳纤维布,所述中间层为方格布,所述外层为玻璃布。所述内层为3K碳纤维布。所述外层为18号玻璃布。D、加热:对合模后的模具加热,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挤压碳纤维布组件。E、成型:对模具恒定加热设定时间后,碳纤维布组件固化成型,上模体与下模体分离后再将上述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取出,最终得到成型后的碳纤维产品。所述模具的初始温度为120℃,合模后,向模具内加压并使成型腔内压力值保持至3Mpa,待3分钟后泄压,并将模具保温30分钟,待模具降温至80℃后开模,取出成型的碳纤维产品后,对模具进行清理并擦拭适量脱模剂。本成型工艺创造性的在硅胶气袋内植入尼龙封袋,这样能使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A、准备:选择与产品相匹配的模具,同时制备与模具相匹配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产品呈圆筒状;/nB、检查:对模具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具有异物;/nC、合模: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成型腔,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内侧铺设碳纤维布组件,待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完成后,将硅胶气袋置入模具内,同时尼龙封袋置入硅胶气袋内,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nD、加热:对合模后的模具加热,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挤压碳纤维布组件;/nE、成型:对模具恒定加热设定时间后,碳纤维布组件固化成型,上模体与下模体分离后再将上述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取出,最终得到成型后的碳纤维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选择与产品相匹配的模具,同时制备与模具相匹配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产品呈圆筒状;
B、检查:对模具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具有异物;
C、合模: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成型腔,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内侧铺设碳纤维布组件,待碳纤维布组件铺设完成后,将硅胶气袋置入模具内,同时尼龙封袋置入硅胶气袋内,然后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扣合;
D、加热:对合模后的模具加热,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挤压碳纤维布组件;
E、成型:对模具恒定加热设定时间后,碳纤维布组件固化成型,上模体与下模体分离后再将上述的硅胶气袋以及尼龙封袋取出,最终得到成型后的碳纤维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不完整时需要更换模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如果检测到模具内有异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产品的袋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后对模具内侧均匀涂覆脱模剂。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帆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翔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