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筒和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69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筒和注塑机。其中,沿机筒的轴向,机筒包括:进料部,进料部具有进料孔;塑化部,塑化部的一端与进料部可拆卸地连接,塑化部具有与进料孔连通的塑化孔;挤出部,挤出部与塑化部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挤出部具有与塑化孔连通的变径孔;其中,进料孔和塑化孔均为等径孔,进料孔的直径等于塑化孔的直径,变径孔的直径沿远离塑化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机的机筒采用一体化设计导致螺杆更换不便的问题。

Barrel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筒和注塑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筒和注塑机。
技术介绍
机筒是注塑机的关键段件之一,注塑机工作时,先将粒状或粉状的塑料加入机筒内,通过螺杆相对于机筒旋转和对机筒外壁加热使粒状或粉状的塑料塑化成为熔融状态的塑料,之后利用螺杆将塑化好的处于熔融状态的塑料以较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注入成型模具的模腔内。相关技术中的机筒均采用一体化设计,在更换螺杆时较为不便,并且当机筒出现损坏时,需要将机筒整体进行更换,存在浪费资源、延长研发周期或延长生产周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筒和注塑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机的机筒采用一体化设计导致螺杆更换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筒,沿机筒的轴向,机筒包括:进料部,进料部具有进料孔;塑化部,塑化部的一端与进料部可拆卸地连接,塑化部具有与进料孔连通的塑化孔;挤出部,挤出部与塑化部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挤出部具有与塑化孔连通的变径孔;其中,进料孔和塑化孔均为等径孔,进料孔的直径等于塑化孔的直径,变径孔的直径沿远离塑化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塑化部与进料部插接配合,塑化部的第二端和进料部的第一端中的一个具有插接凸起,塑化部的第二端和进料部的第一端中的另一个具有插接凹槽;和/或塑化部与挤出部插接配合,塑化部的第一端和挤出部的第二端中的一个具有插接凸起,塑化部的第一端和挤出部的第二端中的另一个具有插接凹槽。进一步地,塑化部为多个,塑化部的第一端具有插接凸起,塑化部的第二端具有与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多个塑化部依次插接以形成塑化筒段;进料部的第一端具有插接凸起,位于塑化筒段的第二端的插接凹槽与进料部的第一端插接配合;挤出部的第二端具有插接凹槽,位于塑化筒段的第一端的插接凸起与挤出部插接配合。进一步地,塑化部包括:内筒,内筒具有塑化孔;外筒,外筒套设在内筒上并与内筒可拆卸地连接,外筒的第一端与挤出部可拆卸地连接,外筒的第二端与进料部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沿进料部的第一端至进料部的第二端的方向,进料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进料段和第二进料段,第一进料段的外径小于第二进料段的外径;沿进料部的第一端至进料部的第二端的方向,进料部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段和进料孔段;第一限位孔段的直径大于进料孔段的直径;沿塑化部的第一端至塑化部的第二端的方向,内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筒段和第二内筒段,第一内筒段的外径大于第二内筒段的外径;第二内筒段伸入第一限位孔段,第一进料段与第一内筒段止挡配合,进料孔段形成进料孔。进一步地,沿塑化部的第一端至塑化部的第二端的方向,外筒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外筒段和第二外筒段,第一外筒段的外径小于第二外筒段的外径;沿塑化部的第一端至塑化部的第二端的方向,外筒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段和第二安装孔段,第一安装孔段的直径小于进料孔段的直径;第二外筒段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段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通孔;内筒还包括与第二内筒段连接的第三内筒段,第三内筒段的外径与第一安装孔段的直径相等,第二内筒段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段的直径相等;第一进料段的外周壁上设有连接盲孔;外筒通过第一安装孔段套设在第三内筒段上;第一内筒段的外径等于第一进料段的外径,外筒通过第二安装孔段套设在第二内筒段和第一进料段上,第一连接通孔与连接盲孔相对设置;机筒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设在第一连接通孔和连接盲孔上。进一步地,第一外筒段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段连通的第二连接通孔,当外筒套设在内筒上时,第三内筒段封堵在第二连接通孔的开口处,第一外筒段的部分结构延伸至第三内筒段的第一端外,以通过第一外筒段的内周壁和第三内筒段的轴向端面形成第二限位孔段;挤出部包括挤出头,挤出头具有变径孔;沿挤出部的第一端至挤出部的第二端的方向,挤出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挤出段、第二挤出段和第三挤出段,第一挤出段的外径小于第二挤出段的外径,第二挤出段的外径大于第三挤出段的外径,第一挤出段的外径小于第三挤出段的外径;当挤出头与塑化部连接时,第三挤出段伸入第二限位孔段,第二挤出段与第一外筒段止挡配合。进一步地,挤出部还包括:连接块,沿挤出部的第一端至挤出部的第二端的方向,连接块具有与第一挤出段相适配的第一装配孔段和与第二挤出段相适配的第二装配孔段,连接块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装配孔段连通的第三连接通孔;连接块通过第一装配孔段套设在第一挤出段上;第二挤出段的外径与第一外筒段的外径相等,连接块通过第二装配孔段套设在第二挤出段和第一外筒段上,第三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相对设置;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穿设在第三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上。进一步地,机筒包括多个塑化部,后一个外筒的第二外筒段通过第二安装孔段套设在前一个外筒的第一外筒段上,后一个内筒的第二内筒段伸入前一个塑化部的第二限位孔段内,后一个内筒的第三内筒段与前一个外筒的第一外筒段止挡配合;机筒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穿设在后一个外筒的第一连接通孔和前一个外筒的第二连接通孔上。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段和第二安装孔段的连通处形成有第一止挡面,第一内筒段和第三内筒段之间形成有第二止挡面;第二外筒段的外周壁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孔段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相对于第一连接通孔靠近塑化部的第一端设置;其中,当外筒套设在内筒上时,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第二连接通孔与第一安装空间连通;沿外筒的径向,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之间的距离沿由内至外的方向逐渐增大;机筒还包括压块,压块呈半圆环形,压块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第一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相对接的两个压块;机筒还包括锁紧件,第二连接通孔处穿设有锁紧件,以使压块在锁紧件的推动下与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均抵接。进一步地,第一挤出段和第二挤出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止挡面,第一装配孔段和第二装配孔段的连通处形成有第四止挡面,连接块的外周壁上设有与第二装配孔段连通的第四连接通孔,第四连接通孔相对于第三连接通孔靠近挤出部的第一端设置;其中,当连接块套设在挤出头上时,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相对设置并形成第二安装空间,第四连接通孔与第二安装空间连通;沿机筒的径向,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之间的距离沿由内至外的方向逐渐增大;机筒还包括压块,压块呈半圆环形,压块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第二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相对接的两个压块;机筒还包括锁紧件,第四连接通孔处穿设有锁紧件,以使压块在锁紧件的推动下与第三止挡面和第四止挡面均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包括机筒,机筒为上述的机筒。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机筒分为可拆卸连接的进料部、塑化部和挤出部,方便机筒的拆卸更换,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上述部件进行更换,不需要对整个机筒进行更换,避免浪费资源,有利于缩短研发周期和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将机筒拆分设置后,还有利于方便螺杆的拆卸更换。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段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筒的轴向,所述机筒包括:/n进料部(10),所述进料部(10)具有进料孔(110);/n塑化部(20),所述塑化部(20)的一端与所述进料部(1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塑化部(20)具有与所述进料孔(110)连通的塑化孔(210);/n挤出部(30),所述挤出部(30)与所述塑化部(2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挤出部(30)具有与所述塑化孔(210)连通的变径孔(310);/n其中,所述进料孔(110)和所述塑化孔(210)均为等径孔,所述进料孔(110)的直径等于所述塑化孔(210)的直径,所述变径孔(310)的直径沿远离塑化部(20)的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筒的轴向,所述机筒包括:
进料部(10),所述进料部(10)具有进料孔(110);
塑化部(20),所述塑化部(20)的一端与所述进料部(1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塑化部(20)具有与所述进料孔(110)连通的塑化孔(210);
挤出部(30),所述挤出部(30)与所述塑化部(2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挤出部(30)具有与所述塑化孔(210)连通的变径孔(310);
其中,所述进料孔(110)和所述塑化孔(210)均为等径孔,所述进料孔(110)的直径等于所述塑化孔(210)的直径,所述变径孔(310)的直径沿远离塑化部(20)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化部(20)与所述进料部(10)插接配合,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和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中的一个具有插接凸起,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和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中的另一个具有插接凹槽;和/或
所述塑化部(20)与所述挤出部(30)插接配合,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和所述挤出部(30)的第二端中的一个具有插接凸起,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和所述挤出部(30)的第二端中的另一个具有插接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化部(20)为多个,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具有插接凸起,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插接凸起相适配的插接凹槽,多个所述塑化部(20)依次插接以形成塑化筒段;
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具有插接凸起,位于所述塑化筒段的第二端的插接凹槽与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
所述挤出部(30)的第二端具有插接凹槽,位于所述塑化筒段的第一端的插接凸起与所述挤出部(30)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部(20)包括:
内筒(21),所述内筒(21)具有所述塑化孔(210);
外筒(22),所述外筒(22)套设在所述内筒(21)上并与所述内筒(2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筒(22)的第一端与所述挤出部(3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筒(22)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料部(10)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至所述进料部(1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进料部(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进料段(11)和第二进料段(12),所述第一进料段(1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料段(12)的外径;沿所述进料部(10)的第一端至所述进料部(1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进料部(10)具有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段(101)和进料孔段(102);所述第一限位孔段(101)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孔段(102)的直径;
沿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至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内筒(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筒段(211)和第二内筒段(212),所述第一内筒段(2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内筒段(212)的外径;所述第二内筒段(212)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孔段(101),所述第一进料段(11)与所述第一内筒段(211)止挡配合,所述进料孔段(102)形成所述进料孔(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至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外筒(2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外筒段(221)和第二外筒段(222),所述第一外筒段(22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外筒段(222)的外径;沿所述塑化部(20)的第一端至所述塑化部(20)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外筒(22)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段(201)和第二安装孔段(202),所述第一安装孔段(201)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孔段(102)的直径;所述第二外筒段(222)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段(202)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通孔(203);
所述内筒(21)还包括与第二内筒段(212)连接的第三内筒段(213),所述第三内筒段(213)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201)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内筒段(212)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段(202)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进料段(11)的外周壁上设有连接盲孔(103);所述外筒(2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段(201)套设在所述第三内筒段(213)上;所述第一内筒段(21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进料段(11)的外径,所述外筒(2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段(202)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筒段(212)和所述第一进料段(11)上,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3)与所述连接盲孔(103)相对设置;
所述机筒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0),所述第一连接件(4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03)和所述连接盲孔(10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筒段(221)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段(201)连通的第二连接通孔(204),当所述外筒(22)套设在所述内筒(21)上时,所述第三内筒段(213)封堵在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04)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外筒段(221)的部分结构延伸至所述第三内筒段(213)的第一端外,以通过所述第一外筒段(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城莫玉麟卢全武杨桃甲张济鹏赵永政张天翼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