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抗肿瘤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钱柳叶10‑20份,绣球菌20‑30份,桦褶孔菌5‑10份,朱栓孔菌10‑20份,白栓菌5‑10份,东方栓菌5‑8份,隐孔菌6‑10份,红缘灵芝30‑40份,硫磺菌10‑15份,薄皮纤孔菌10‑20份,革耳3‑5份,三叶青20‑30份。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肿瘤组合物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又无显著毒副作用。
An antineoplastic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医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中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可发生在身体的大多数组织器官,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生长迅速,对组织的浸润性强,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组织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即每年将新增1500万癌症患者。不仅如此,癌症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2007年全球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203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1320万。而且,全球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在《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依此计算,我国每天就有8000多人被确诊为癌症,因而每年多达三百多万新增癌症病人。目前尚未有特别有效的抗癌药物,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症状的抗肿瘤药物数量太少,而且需要长期使用,相对于庞大的癌症患者数量,目前可选的抗癌药物不多,并且价格昂贵,使大量癌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西医治疗癌症进展近年来西医西药对癌症的治疗出现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法。“靶向药物”的意思是指这种药物可以分清“敌”、“我”,只针对癌细胞,不损害健康细胞。正是因为靶向杀伤或抑制癌细胞而极少伤害正常细胞的靶向治疗,该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癌症治疗新技术的重要方向。“靶向药物”按其作用的标靶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早在2004年,全世界就有1020多个方案进入临床,63.4%用于癌症的治疗。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以及免疫刺激基因。其中以腺病毒携带P53临床进展最为迅速,全球至少有5个方案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但是,肿瘤基因治疗仍存在很多障碍,主要问题是载体不能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治疗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效表达低不足以消灭肿瘤,以及病毒载体外壳的改变等。(2)抗体治疗:近年,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国际上已有500多种抗体用于诊断与治疗,美国FDA已批准18个抗体上市,其中8个用于肿瘤治疗的靶向抗体,例如,治疗淋巴瘤的抗体Rituxan已治疗了30多万病人,用于一线治疗总反应率为60%~75%,其疗效与化疗相同;联合化疗有效率高达80%以上,完全缓解率达40%~63%;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体Avastin使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平均延长了5个月,目前美国95%结肠癌病人使用该药。但是,目前抗体治疗实体瘤仍存在着3个难题:抗体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的细胞,因此治疗大体积实体肿瘤的疗效仍不理想;生产成本及价格均非常昂贵;只能针对肿瘤细胞某个特异性受体,治疗中需要为抗体标上同位素或毒素,但副作用也随之增加。(3)信号传导途径治疗: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凋亡等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一个环节密切相关。信号传导最重要的分子之一是蛋白质酪氨酸激酶,针对后者开发靶向药物成了抗癌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被美国FDA批准的小分子STI-571(Gleevec或Glivec)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在过去的15年中,人们发现了多个可以穿入活细胞的小肽,用这些小肽携带外源物质进入细胞,效率非常之高。但是,目前这些方法还处于初步实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穿膜肽并非可以穿入所有细胞,其穿入机制也不明确,诱发免疫反应会干扰它在体内的疗效等。(4)RNA干扰技术: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短的双链RNA诱发的mRNA降解。这种现象发生在转录后水平,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RNAi只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单个内源基因的mRN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效率。接受了小干扰RNA基因药物治疗的移植瘤模型,可同时提高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是,RNAi的治疗技术迄今没有获得广泛应用,主要问题是RNAi不容易导入肿瘤组织,在体内的半衰期也比较短。(5)小分子靶向药物:以蛋白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新药研发进展迅速。此激酶可催化ATP中γ-磷酸基转移到多种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这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erceptinTM(Genentech与Roche公司)是以酪氨酸激酶受体HER2/neu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多种化疗药物有相加或协同效应。GleevecTM(瑞士Novatis公司)是针对酪氨酸激酶BcrAbl的一种特异性抑制剂。对治疗慢性髓样白血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已被FDA批准提前上市,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呈阳性的慢性髓样白血病患者。Iressa(AstraZeneca公司)是针对EGFR酪氨酸激酶的可口服的小分子抑制剂。2003年5月FDA批准用于经含铂类或紫杉类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第1个用于实体瘤治疗的针对特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但是,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而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大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均在试验性治疗阶段。(6)病毒载体靶向治疗:近年研究发现,有几种细胞可以携带病毒载体进行系统给药治疗。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异体肿瘤细胞以及目前研究最热的干细胞等。这些肿瘤趋化细胞可以感应肿瘤微环境发出的信号,具有追踪肿瘤、传递基因的作用,但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具有毒性低、一次用药有效、不需要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等优点。但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在放化疗后的病人难以大量扩增这类细胞。免疫细胞疗法是向肿瘤患者输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生物疗法。其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修饰、筛选及经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经体外操作后的体细胞可用于肿瘤治疗,也可用于肿瘤预防。体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免疫细胞疗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而患者反应不一,部分病人对此疗法不敏感。中医治疗癌症进展中医治疗癌症主要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但目前中医治癌技术的发展也不尽人意。全国目前抗肿瘤中药产品虽多,却无法进入抗肿瘤主流药物行列。下列简述我国目前常见的几类抗肿瘤中药产品现状。抑制癌细胞中药:包括康莱特注射液(主要成分:薏苡仁油)、消癌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乌骨藤等)、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主要成分:鸦胆子提取物)、艾迪注射液(主要成分:黄芪、刺五加、人参、斑蝥提取物)、安尔欣注射液(主要成分:人参多糖)、华蟾素注射液(主要成分:中华大蟾蜍提取物)、金龙胶囊(主要成分:鲜守宫、鲜金钱白花蛇草)、抗肿瘤胶囊(主要成分:人参、斑蝥、半枝莲、甘草、熊胆粉、女贞子等)、安替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肿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有原料的目数均≥500目。
3.一种抗肿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组合物的各个原料分别粉碎至目数均≥500目;然后混合形成组合物粉末;
S2.将组合物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法,吕国英,王富根,宋婷婷,蔡为明,范雷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