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11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包括主散热管,进油管,出油管,拓展固定节点和中位束线环;所述主散热管的顶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进油管;所述主散热管的底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出油管;所述主散热管管身位置表面均匀设有拓展固定节点,且拓展固定节点包裹主散热管部分管体;所述主散热管的中部贴合并固定安装有中位束线环;所述中位束线环为橡胶环状结构。拓展固定节点和进油管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变速箱的冷油管结构在散热结构上往往设计的较为单一,只单纯的通过管道的金属材质进行散热,而没有在结构上强化散热性能,同时加装的散热结构也不能实现空间利用和散热效率的兼顾的问题。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cold oil pipe based on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目前汽车中的变速箱都是通过液压油进行冷却降温,其中变速箱的冷油管就是连接变速箱与冷却器之间的输送管路,其由两个管路组成,一条管路是将冷却器冷却的液体输送到变速箱;另一条管路是将进过变速箱后变热的液体输送到车辆前端的冷却器。如申请号:201821317608.7的一种免焊接变速箱冷油管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免焊接变速箱冷油管结构,涉及变速箱油冷领域,包括:进油管、出油管以及油管支架,其中,进油管以及出油管的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分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进油管以及出油管穿过管架能够牢固的架设在油管支架上,管架上设置有锁扣,使得支架的一端能够通过锁扣固定在管架上,支架的另一端能够再安装至相应的汽车安装部上,从而达到固定整个冷油管的作用。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变速箱的冷油管结构在散热结构上往往设计的较为单一,只单纯的通过管道的金属材质进行散热,而没有在结构上强化散热性能,同时加装的散热结构也不能实现空间利用和散热效率的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变速箱的冷油管结构在散热结构上往往设计的较为单一,只单纯的通过管道的金属材质进行散热,而没有在结构上强化散热性能,同时加装的散热结构也不能实现空间利用和散热效率的兼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包括主散热管,进油管,出油管,拓展固定节点和中位束线环;所述主散热管的顶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进油管;所述主散热管的底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出油管;所述主散热管管身位置表面均匀设有拓展固定节点,且拓展固定节点包裹主散热管部分管体;所述主散热管的中部贴合并固定安装有中位束线环;所述中位束线环为橡胶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主散热管的管壁外部设有内陷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嵌细长金属条。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的顶部设有两个分支接口结构;所述分支接口接口方向与另一个分支接口相互垂直,且分支接口开口处带有盖板。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与主散热管的衔接处外部嵌套安装有延长包裹环;所述延长包裹环为三棱柱结构的橡胶皮套管。进一步的,所述拓展固定节点整体为立方体金属框架结构,且拓展固定节点的表面四角均设有螺丝孔,所述拓展固定节点包括鳍块和铜管;所述鳍块为鳍状金属片层叠堆积焊接构成,且鳍块焊接安装在拓展固定节点的下方;所述铜管的底部焊接在鳍块的底部,顶部焊接并连接拓展固定节点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主散热管外壁设有凹槽的设计,增加外壁表面积,强化散热效果,同时辅助以散热槽内镶嵌的导热性良好的细长金属条结构,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通过分支接口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的选用接口,同时密封另一个接口,丰富接口的接口规格,提高设备的泛用性。通过出油管外部的有延长包裹环的设计,强化出油管衔接处的结构强度,增加结构整体的韧性。通过拓展固定节点的设计,进一步强化散热性能,拓展固定节点的金属结构与主散热管直接接触进行热传递,同时通过鳍块的设计,增强设备散热结构的表面积,增强热交换效率,同时铜管有效的提高拓展固定节点与鳍块之间的热传导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主散热管;2、进油管;3、出油管;4、拓展固定节点;5、中位束线环;101、散热槽;201、分支接口;202、调节螺丝;301、延长包裹环;401、鳍块;402、铜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包括主散热管1,进油管2,出油管3,拓展固定节点4和中位束线环5;所述主散热管1的顶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进油管2;所述主散热管1的底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出油管3;所述主散热管1管身位置表面均匀设有拓展固定节点4,且拓展固定节点4包裹主散热管1部分管体;所述主散热管1的中部贴合并固定安装有中位束线环5;所述中位束线环5为橡胶环状结构。其中,所述主散热管1的管壁外部设有内陷的散热槽101;所述散热槽101内嵌细长金属条,通过主散热管1外壁设有凹槽的设计,增加外壁表面积,强化散热效果,同时辅助以散热槽101内镶嵌的导热性良好的细长金属条结构,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其中,所述进油管2的顶部设有两个分支接口201结构;所述分支接口201接口方向与另一个分支接口201相互垂直,且分支接口201开口处带有盖板,通过分支接口201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的选用接口,同时密封另一个接口,丰富接口的接口规格,提高设备的泛用性。其中,所述出油管3与主散热管1的衔接处外部嵌套安装有延长包裹环301;所述延长包裹环301为三棱柱结构的橡胶皮套管,通过出油管3外部的有延长包裹环301的设计,强化出油管3衔接处的结构强度,增加结构整体的韧性。其中,所述拓展固定节点4整体为立方体金属框架结构,且拓展固定节点4的表面四角均设有螺丝孔,所述拓展固定节点4包括鳍块401和铜管402;所述鳍块401为鳍状金属片层叠堆积焊接构成,且鳍块401焊接安装在拓展固定节点4的下方;所述铜管402的底部焊接在鳍块401的底部,顶部焊接并连接拓展固定节点4底部,通过拓展固定节点4的设计,进一步强化散热性能,拓展固定节点4的金属结构与主散热管1直接接触进行热传递,同时通过鳍块401的设计,增强设备散热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包括主散热管(1),进油管(2),出油管(3),拓展固定节点(4)和中位束线环(5);所述主散热管(1)的顶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进油管(2);所述主散热管(1)的底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出油管(3);所述主散热管(1)管身位置表面均匀设有拓展固定节点(4),且拓展固定节点(4)包裹主散热管(1)部分管体;所述主散热管(1)的中部贴合并固定安装有中位束线环(5);所述中位束线环(5)为橡胶环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包括主散热管(1),进油管(2),出油管(3),拓展固定节点(4)和中位束线环(5);所述主散热管(1)的顶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进油管(2);所述主散热管(1)的底部被密封嵌套并焊接安装有出油管(3);所述主散热管(1)管身位置表面均匀设有拓展固定节点(4),且拓展固定节点(4)包裹主散热管(1)部分管体;所述主散热管(1)的中部贴合并固定安装有中位束线环(5);所述中位束线环(5)为橡胶环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管(1)的管壁外部设有内陷的散热槽(101);所述散热槽(101)内嵌细长金属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变速箱的改进冷油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2)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华乐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堰世达变速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