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37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镜片和防水翼,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防水翼,所述壳体与防水翼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所述防水翼内嵌于矩形槽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所述防水翼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防水翼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且防水翼在汽车停止后自动收回矩形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翼损坏,同时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便于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

Waterproof w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rearview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汽车后视镜属于重要安全件,它的镜面、外形和操纵都颇讲究。目前,市场中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多通过加热后视镜的表面,使水分蒸发,从而去除后视镜表面的水分,但是,结构较为复杂,不能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加大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镜片和防水翼,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防水翼,所述壳体与防水翼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所述防水翼内嵌于矩形槽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所述防水翼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所述防水翼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水翼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防水翼与壳体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镜片上端位于条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处,所述镜片下端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排水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条形通孔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条形通孔的斜边向内倾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槽的表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上边缘的开口大于下边缘的开口,所述导流槽下边缘的开口与条形通孔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的表面,从而对镜片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且防水翼在汽车停止后自动收回矩形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翼损坏,同时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便于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防水板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镜片-2,防水翼-3,矩形槽-4,条形通孔-5,弧形面-6,导流槽-7,转动柱-8,排水口-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1、镜片2和防水翼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2,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有防水翼3,所述壳体1与防水翼3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4,所述防水翼3内嵌于矩形槽4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4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5,所述防水翼3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6,所述防水翼3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7。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述防水翼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所述防水翼3与壳体1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通过在防水翼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方便使防水翼3在空气的流动下转动并使防水翼3立起来,方便将气流导向镜片2处,通过限制防水翼3转动角度小于90度,便于防水翼3自动回落至矩形槽4内。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述镜片2上端位于条形通孔5的内侧边缘处,所述镜片2下端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排水口9,通过将镜片2的上下两端贴近条形通孔5和排水口9,方便对镜片2表面的水渍向下吹动,并通过排水口9将水渍排出。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所述条形通孔5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条形通孔5的斜边向内倾斜,通过使条形通孔5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方便控制高速气流吹响镜片2的表面,提高气流的利用率。具体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槽7的表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且上边缘的开口大于下边缘的开口,所述导流槽7下边缘的开口与条形通孔5接触连接,通过将导流槽7设计成等腰梯形结构,提高气流从导流槽7流出的速度,强化气流对镜片2表面水渍的清洁效率。本技术的壳体-1、镜片-2、防水翼-3、矩形槽-4、条形通孔-5、弧形面-6、导流槽-7、转动柱-8、排水口-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在壳体1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防水翼3,方便在汽车高速行驶时控制气流吹向镜片2的表面,从而对镜片2表面的水渍进行清洁,且防水翼3在汽车停止后自动收回矩形槽4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翼3损坏,同时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便于在所有汽车上大规模使用。本技术在汽车行驶时,高速的气流从后视镜的表面流过,由于防水翼3的表面向上凸起,造成流过防水翼3表面的气流速度大于从防水翼3下方流过的速度,使防水翼3沿转动柱8向上转动抬起,气流通过防水翼3表面的导流槽7,将气流导向条形通孔5内,最终使高速气流吹向镜片2的表面,对镜片2表面的水渍吹向镜片2的底部,并通过排水口9将水渍排出。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汽车配件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1)、镜片(2)和防水翼(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2),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有防水翼(3),所述壳体(1)与防水翼(3)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4),所述防水翼(3)内嵌于矩形槽(4)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4)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5),所述防水翼(3)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6),所述防水翼(3)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包括壳体(1)、镜片(2)和防水翼(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镜片(2),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有防水翼(3),所述壳体(1)与防水翼(3)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4),所述防水翼(3)内嵌于矩形槽(4)内且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槽(4)的底部设有条形通孔(5),所述防水翼(3)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面(6),所述防水翼(3)的下表面开设有从上至下分布的导流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防水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翼(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柱(8),所述防水翼(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吕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