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54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解决了现有液压元件多、连接管路复杂的问题。其包括框架组件、地脚支撑组件、液压缸以及液压操作单元;液压操作单元包括油箱、泵以及阀滑块组件;阀滑块组件包括阀块本体、安全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和手动阀;阀块本体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第一流道的入口与油箱的出油口相连,第一流道的出口通过泵与第二流道的入口相连,第二流道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腔体与第三流道的入口相连,第三流道设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通过手动阀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液压缸相连;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通过安全阀腔体相连;安全阀组件和单向阀组件分别设置在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内。

A hydraulic jack for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千斤顶领域,特别涉及采用核心模块的飞机用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飞机在进行地面装配、检修维护及水平测量时,需要采用千斤顶对飞机进行支撑。现有的飞机用液压千斤顶中液压系统主要由油箱、油滤、单向阀门、手摇泵、安全阀门、转换开关、液压缸、空气滤、管接头、连接管路等组成,通过采用分离元件通过管道连接组装,其工作原理是将油箱中的液压油经过油滤后通过手摇泵加压,经过单向阀门注入到液压缸内,使活塞杆升起顶起飞机;当压力超过额定值时油液经过安全阀门回到油箱中;通过打开转换开关将液压缸内的油液回到油箱中使活塞杆下降放下飞机。现有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存在液压元件多、连接管路复杂、外渗漏点多、故障率高、制造周期长、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液压元件多、连接管路复杂等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框架组件、地脚支撑组件、液压缸以及液压操作单元;所述地脚支撑组件设置在框架组件的底部;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框架组件中心的上方;所述液压操作单元包括阀滑块组件、油箱和泵;油箱的底部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阀滑块组件包括阀块本体、安全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和手动阀;油箱位于阀块本体上方并通过出油口和回油口与阀块本体连通(该油箱与阀块本体可为一体形式,也可为分体形式),泵设置在油箱外侧;阀块本体内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安全阀腔体、单向阀腔体;第一流道的入口与油箱的出油口相连,第一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泵与第二流道的入口相连,第二流道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腔体与第三流道的入口相连,第三流道设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手动阀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液压缸相连;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通过安全阀腔体相连;安全阀组件和单向阀组件分别设置在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内;安全阀组件用于当供油压力达到设定载荷时,实现卸荷;单向阀组件用于防止油液倒流回泵内。记,第一流道的出口为A口,第二流道的入口为B口,第三流道中与液压缸相连的出口为C口;那么,本专利技术中液压缸、油箱以及阀滑块组件之间的联通关系其实就是:油箱经阀块本体的A口及进油管与泵的入口相连;泵的出口经出油管及阀块本体的B口与单向阀及安全阀的入口分别相连;单向阀的出口经阀块本体的C口与液压缸的入口(接头)相连;单向阀的出口经阀块本体上的手动阀与油箱相连;安全阀的出口与油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安全阀组件包括在安全阀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簧、第一单向阀芯、第一钢珠、第一阀滑块、第一调节芯轴以及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单向阀芯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一钢珠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阀滑块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单向阀芯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芯轴位于第一安装孔内且与第一阀滑块接触;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在单向阀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二弹簧、第二单向阀芯、第二钢珠、第二阀滑块、第二调节芯轴以及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单向阀芯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二钢珠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阀滑块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二单向阀芯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芯轴位于第二安装孔内且与第二阀滑块接触;所述手动阀包括由阀块本体内部向外部依次连接的第三钢珠、阀芯以及调节手柄;所述阀芯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三钢珠匹配的凹槽;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调节手柄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手柄与阀体本体也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筒、活塞杆和微调螺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伸出外筒,所述微调螺杆呈T型,其上端伸出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上设置有手柄;所述锁紧螺母与外筒端部之间设置有压紧衬套,在活塞杆受压时起到机械锁作用;活塞杆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导向定位的支撑套,通过支撑套进行定位,防止活塞杆窜动;所述压紧衬套与支撑套接触;所述微调螺杆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防止微调螺杆旋出与活塞杆分离;所述微调螺杆顶部设置有顶头;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高压软管与所述阀块本体第三流道的出口(即阀块本体的C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三根长支杆,三根中撑杆以及三根底杆;所述三根底杆首尾相连构成三角形;所述三根中撑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缸外筒的底部;所述三根长支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缸外筒的顶部;所述长支杆上设置有踏板,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维修。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通过油箱支架设置在框架组件的任一长支杆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运输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运输装置为万向轮,设置在框架组件的底部,可安装在靠近由底杆构成的三角形的顶点处;所述牵引装置为牵引杆;安装在地脚支撑组件上。当然,运输装置及牵引装置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可实现该功能的其他形式。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有油箱盖,所述油箱与油箱盖之间设置有空气滤;所述阀块本体与油箱之间设置有滤网,用于过滤油液。进一步地,所述泵为电动泵或手摇泵,通过泵支架安装在油箱外侧。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油管、出油管及高压软管安装,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第二流道的入口以及第三流道中与液压缸相连的出口处均设有阀块接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整体系统的密封性,所述活塞杆与外筒之间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油箱与阀块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阀滑块、第二阀滑块与阀块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三O型密封圈;所述调节手柄与阀块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三个阀块接头与阀块本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中液压操作控制单元采用了阀滑块组件,将传统液压系统中多个的液压元件的功能全部集中到一个组件中,大大节约了空间,使飞机用液压千斤顶的整体结构简化,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制造成本降低,运输、安装及操作均相对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为了在使用时防止因偏差,使得液压缸活塞杆上升时对飞机底部造成损伤,因此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内增加微调螺杆,可在快接近飞机底部时认为采用手动调节微调螺杆的方式,缓慢上升,使千斤顶的顶头与飞机之间实现缓接触;同时微调螺杆也可以在活塞杆上升高度不足时,用来补充调节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缸装配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操作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箱与阀块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阀化块组件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附图标号如下:100-框架组件;101-长支杆;102-中撑杆;103-踏板;104-底杆;200-地脚支撑组件;300-运输装置;400-高压软管;500-顶头;600-牵引装置;700-液压缸;7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00)、地脚支撑组件(200)、液压缸(700)以及液压操作单元(800);/n所述地脚支撑组件(200)设置在框架组件(100)的底部;/n所述液压缸(700)设置在框架组件(100)中心的上方;/n所述液压操作单元(800)包括阀滑块组件(900)、油箱(803)和泵(805);/n所述油箱(803)的底部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n所述阀滑块组件(900)包括阀块本体(904)、安全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和手动阀;/n所述油箱(803)位于阀块本体(904)上方并通过出油口和回油口与阀块本体(904)连通,泵(805)设置在油箱(803)外侧;/n所述阀块本体(904)内设有第一流道(921)、第二流道(922)、第三流道(923),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n所述第一流道(921)的入口与油箱(803)的出油口相连,第一流道(921)的出口通过所述泵(805)与第二流道(922)的入口相连,/n所述第二流道(922)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腔体与第三流道(923)的入口相连,/n所述第三流道(923)设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手动阀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液压缸相连;/n所述第一流道(921)与第二流道(922)通过安全阀腔体相连;/n所述安全阀组件和单向阀组件分别设置在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内;安全阀组件用于当供油压力达到设定载荷时,实现卸荷;单向阀组件用于防止油液倒流回泵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00)、地脚支撑组件(200)、液压缸(700)以及液压操作单元(800);
所述地脚支撑组件(200)设置在框架组件(100)的底部;
所述液压缸(700)设置在框架组件(100)中心的上方;
所述液压操作单元(800)包括阀滑块组件(900)、油箱(803)和泵(805);
所述油箱(803)的底部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
所述阀滑块组件(900)包括阀块本体(904)、安全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和手动阀;
所述油箱(803)位于阀块本体(904)上方并通过出油口和回油口与阀块本体(904)连通,泵(805)设置在油箱(803)外侧;
所述阀块本体(904)内设有第一流道(921)、第二流道(922)、第三流道(923),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
所述第一流道(921)的入口与油箱(803)的出油口相连,第一流道(921)的出口通过所述泵(805)与第二流道(922)的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流道(922)的出口通过单向阀腔体与第三流道(923)的入口相连,
所述第三流道(923)设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手动阀与油箱的回油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液压缸相连;
所述第一流道(921)与第二流道(922)通过安全阀腔体相连;
所述安全阀组件和单向阀组件分别设置在安全阀腔体和单向阀腔体内;安全阀组件用于当供油压力达到设定载荷时,实现卸荷;单向阀组件用于防止油液倒流回泵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阀组件包括在安全阀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一弹簧(920)、第一单向阀芯(919)、第一钢珠(918)、第一阀滑块(917)、第一调节芯轴(915)以及第一调节螺母(914);所述第一单向阀芯(919)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一钢珠(918)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阀滑块(917)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922)与第一单向阀芯(918)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调节螺母(9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芯轴(915)位于第一安装孔内且与第一阀滑块(917)接触;
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在单向阀腔体内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第二弹簧(908)、第二单向阀芯(909)、第二钢珠(910)、第二阀滑块(911)、第二调节芯轴(912)以及第二调节螺母(913);所述第二单向阀芯(909)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二钢珠(910)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阀滑块(911)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922)与第二单向阀芯(909)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调节螺母(9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芯轴(912)位于第二安装孔内且与第二阀滑块(911)接触;
所述手动阀包括由阀块本体(904)内部向外部依次连接的第三钢珠(905)、阀芯(903)以及调节手柄(901);所述阀芯(903)的一端为球头,所述球头端部设有与第三钢珠(905)匹配的凹槽;所述阀芯(903)的另一端与调节手柄(90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手柄(901)与阀体本体也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机用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700)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筒(7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旭安伟付少利齐晓荣巩克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四达机械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