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93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筒体设备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通过设置上支撑结构与混合筒接触的顶板为与混合筒弧度相吻合的弧形面板,并于该上支撑结构两侧设置有挂孔,从而在顶升混合筒时增大了与筒体的接触面积而且受力比较均匀,且在顶升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能平稳的进行顶升,保障了作业安全,提高了检修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且该混合筒顶升装置制作工艺简单,安装使用较为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lifting device for mix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筒体设备检修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筒在抢修或大修过程中都会涉及混合筒的顶升,在过去的检修作业中是采用钢棒加上一块厚钢板垫住混合筒下部进行顶升,例如混合筒托辊更换时需要把混合筒顶升到一定的位置才能更换,在过去的检修过程中,由于混合筒自重很大,对于混合筒顶升这种工作量较大的检修作业十分的困难,且在顶升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积小容易发生偏移,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包括上支撑结构、顶升机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下支撑结构之上,且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和所述下支撑结构之间;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若干相互平行立板,所述顶板为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的弧度与所述混合筒的弧度相吻合,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与所述弧形面板之间均连接有筋板。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筋板为三角板。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筋板上开设有挂孔。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立板和所述筋板均为钢板。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2~14mm。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顶升机构为液压千斤顶。上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中,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立板;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顶板的宽度,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连接有筋板。上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通过设置上支撑结构与混合筒接触的顶板为与混合筒弧度相吻合的弧形面板,并于该上支撑结构两侧设置有挂孔,从而在顶升混合筒时增大了与筒体的接触面积而且受力比较均匀,且在顶升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能平稳的进行顶升,保障了作业安全,提高了检修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且该混合筒顶升装置制作工艺简单,安装使用较为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合筒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具体的,该混合筒顶升装置包括上支撑结构2、顶升机构3和下支撑结构4;该上支撑结构2位于下支撑结构4之上,且顶升机构3位于上支撑结构2和下支撑结构4之间;该上支撑结构2包括顶板21、底板22和连接于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的若干相互平行立板23,顶板21为弧形面板,弧形面板的弧度与混合筒1的弧度相吻合,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23与弧形面板之间均连接有筋板24,以增强该上支撑结构2的稳固性。具体的,上述筋板24为三角板,且每个筋板24上开设有挂孔241,且2个筋板24上的挂孔241的位置相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支撑结构2的顶板21、底板22、立板23和筋板24均为钢板,该钢板的厚度为12~14mm(例如12mm、13mm、13.5mm或者14mm等),且各钢板之间为满焊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顶升机构3为液压千斤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下支撑结构4包括顶板41、底板42和连接于顶板41和底板42之间的立板43,各立板43相互平行;该底板42的宽度大于顶板41的宽度,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43与底板42之间均连接有筋板44,该筋板44也为三角板,以增强该下支撑结构4的稳固性。使用时,先在混合筒1两侧焊接两个吊耳,然后把上支撑结构2用手拉葫芦拉到混合筒1下部合适的位置(手拉葫芦固定在吊耳上),然后将下支撑结构4对齐上方的上支撑结构2。中间放入液压千斤顶进行顶升即可。作业完成后取下千斤顶,松葫芦取下上支撑结构2即可。由于上支撑结构的顶板与混合筒1呈相同的弧度,在顶升作业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结构、顶升机构和下支撑结构;/n所述上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下支撑结构之上,且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和所述下支撑结构之间;/n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若干相互平行立板,所述顶板为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的弧度与所述混合筒的弧度相吻合,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与所述弧形面板之间均连接有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筒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结构、顶升机构和下支撑结构;
所述上支撑结构位于所述下支撑结构之上,且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和所述下支撑结构之间;
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若干相互平行立板,所述顶板为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的弧度与所述混合筒的弧度相吻合,且在位于外侧的2个立板与所述弧形面板之间均连接有筋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为三角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筒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上开设有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振雄邓华彭国源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