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224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56
一种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及系统,设定主顶伸出设置行程位置、主顶回缩到的第一限位位置,并在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位置安装第一限位装置;在上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三限位装置;在下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四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五限位装置,利用主控台对上述限位装置检测的信号进行处理,根据压力、位移传感器等信息协调各智能提升千斤顶的同步动作。其优点是通过位移传感器、限位装置、压力变送器,智能液压泵站通过多芯电缆收集、处理这些数据,主控台再通过总线与智能液压泵站进行实时通讯,主控台协调各智能提升千斤顶的同步动作,并可控制提升构件的水平姿态。

Intelligent lift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提升控制系统,主顶没有安装有位移传感器,而是采用安装多个接近开关来检测主顶位置的方法,元器件较多,安装复杂,并且主顶在伸、缩过程中无法了解到它的实时位置,不利于同步控制。在预松锚和预紧锚时主顶位置控制不准确,容易造成夹片损伤,或是无法将力转换到另一个夹持器上;在判断夹持或松开条件时,单一使用接近开关检测信号做为到位依据,如果接近开关损坏,将可能会使系统误判,执行错误动作,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智能提升千斤顶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限位装置、压力变送器,智能液压泵站通过多芯电缆收集、处理这些数据,主控台再通过总线与智能液压泵站进行实时通讯,主控台将各智能液压泵站的数据汇总、存储,并根据压力、位移传感器等信息协调各智能提升千斤顶的同步动作,并可控制提升构件的水平姿态的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包括提升动作、下放动作,设定主顶伸出设置行程位置、主顶回缩到的第一限位位置,并在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位置安装第一限位装置;在上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三限位装置;在下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四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五限位装置;所述提升动作包括:(1)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2)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达设置行程位置;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3)主顶伸出的控制步骤:在主顶伸出未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主顶伸出,当检测到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4)在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步骤中,若主顶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下行,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下行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下行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5)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进行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3)进入检测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所述下放动作包括:(6)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7)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进入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8)主顶回缩的控制步骤:在主顶回缩未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主顶回缩,当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9)在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步骤中,若主顶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10)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8)进入检测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2)或者下放动作步骤(7)中,下夹持器夹紧状态的检测步骤为:控制下夹持器的活塞带动顶压装置下行,压紧夹片,当下夹持器带动弹簧压板下行到第五限位装置时,第五限位装置检测到弹簧压板的位置信号,且下夹持缸压力变送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者等于设置值时,判定为下夹持器处于完全夹紧钢绞线的状态,复位紧下锚电磁阀,完成下夹紧动作。进一步的: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3)或者下放动作步骤(8)中,预松锚动作步骤为:主顶活塞下行,当主顶活塞下行到设定的预松锚行程时,上夹持器释放夹片,夹片不被压紧,主顶活塞再下行到预松锚完成行程时,主顶停止运动,完成预松锚动作,受力将由上夹持器转换到下夹持器中。进一步的: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4)或者下放动作步骤(9)中,预紧锚动作步骤为:主顶活塞上行,当主顶活塞上行到设定的预紧锚行程时,下夹持器释放夹片,夹片不被压紧,主顶活塞再上行到预紧锚完成行程时,主顶停止运动,完成预紧锚动作,受力将由下夹持器转换到上夹持器中。进一步的: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4)或者下放动作步骤(9)中,上夹持松开动作步骤为:上夹持器活塞带动顶压装置上行顶松夹片,当上夹持器带动弹簧压板上行到第二限位装置时,第二限位装置检测到弹簧压板的位置信号,且上夹持缸压力变送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者等于设置值,判定为上夹持器处于完全松开钢绞线的状态,复位松上锚电磁阀,完成上夹持松开动作。进一步的: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5)或者下放动作步骤(10)中,控制上夹持夹紧动作步骤为:上夹持器活塞带动顶压装置压紧夹片,当上夹持器带动弹簧压板下行到第三限位装置时,第三限位装置检测到弹簧压板的位置信号,且上夹持缸压力变送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等于设置值,这时判定为上夹持器处于完全夹紧钢绞线的状态,复位紧上锚电磁阀,完成上夹持夹紧动作。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动作步骤(5)或者下放动作步骤(10)中,下夹持松开的动作步骤为:下夹持器活塞带动顶压装置上行顶松夹片,当下夹持器带动弹簧压板上行到第四限位装置时,第四限位装置检测到弹簧压板的位置信号,且下夹持缸压力变送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等于设置值,这时判定为下夹持器处于完全松开钢绞线的状态,复位松下锚电磁阀,完成下夹持松开动作。一种智能提升系统,包括下夹持器、撑脚、主千斤顶、上夹持器、导向架、导向管组件、油缸、活塞、顶压装置、锚板、夹片,所述上夹持器连接的锚板连接防旋转装置,所述防旋转装置带通孔,该通孔套在导向架的支撑杆上,以支撑杆为导向上下移动;在上夹持器所处的位置设置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第三限位装置,在下夹持器所处的位置设置第四限位装置、第五限位装置,通过上述限位装置对上、下平夹持器的活塞位置和主顶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送到主控台,由主控台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一限位装置检测主顶回缩位置信号,当主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包括提升动作、下放动作,其特征在于:设定主顶伸出设置行程位置、主顶回缩到的第一限位位置,并在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位置安装第一限位装置;在上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三限位装置;在下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四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五限位装置;所述提升动作包括:/n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n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n主顶伸出的控制步骤:在主顶伸出未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主顶伸出,当检测到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n在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步骤中,若主顶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下行,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下行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下行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n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到进行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3)进入检测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n所述下放动作包括:/n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n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进入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n主顶回缩的控制步骤:在主顶回缩未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主顶回缩,当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n在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步骤中,若主顶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n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8)进入检测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包括提升动作、下放动作,其特征在于:设定主顶伸出设置行程位置、主顶回缩到的第一限位位置,并在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位置安装第一限位装置;在上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二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三限位装置;在下夹持器连接的弹簧压板上行设定位置设置第四限位装置,下行设定位置设置第五限位装置;所述提升动作包括:
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
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
主顶伸出的控制步骤:在主顶伸出未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主顶伸出,当检测到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
在检测主顶是否达到设置行程位置步骤中,若主顶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下行,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下行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主顶继续回缩下行到第一限位装置的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设置行程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
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到进行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3)进入检测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
所述下放动作包括:
上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先检测上夹持是否夹紧,若上夹持夹紧,则进入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若上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
下夹持器状态判断步骤:在检测下夹持是否松开的检测时,若检测到下夹持松开,则控制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若检测到下夹持夹紧,则进入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
主顶回缩的控制步骤:在主顶回缩未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主顶回缩,当检测到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时,控制下夹持器夹紧,并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
在主顶是否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的检测步骤中,若主顶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回缩,进行预松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下夹持器中,当主顶回缩到预松锚位置时,上夹持松开,控制主顶由回缩状态转变为伸出状态,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若主顶没有达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则控制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
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的控制步骤:在检测到主顶伸出到设置行程位置后,控制上夹持夹紧,主顶伸出进行预紧锚动作,这时受力将转换到上夹持器中,预紧锚完成后,下夹持松开;下夹持松开后,返回到上述步骤(8)进入检测主顶回缩到第一限位装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2)或者下放动作步骤(7)中,下夹持器夹紧状态的检测步骤为:控制下夹持器的活塞带动顶压装置下行,压紧夹片,当下夹持器带动弹簧压板下行到第五限位装置时,第五限位装置检测到弹簧压板的位置信号,且下夹持缸压力变送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者等于设置值时,判定为下夹持器处于完全夹紧钢绞线的状态,复位紧下锚电磁阀,完成下夹紧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动作的步骤(3)或者下放动作步骤(8)中,预松锚动作步骤为:主顶活塞下行,当主顶活塞下行到设定的预松锚行程时,上夹持器释放夹片,夹片不被压紧,主顶活塞再下行到预松锚完成行程时,主顶停止运动,完成预松锚动作,受力将由上夹持器转换到下夹持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强杨帆郑忠民周宽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