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顶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94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且各部分可自由伸缩调节可不同的伸缩件,该伸缩件内部中空形成体积可变的气腔,该伸缩件上设有与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连接于伸缩件顶部的垫板,通过进气口向气腔中充气,使得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并顶推垫板上升,通过位于垫板之上的被顶推的构件对垫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伸缩件各部分的伸缩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自适应顶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垫板难以贴合于构件底部的问题,能够贴合于不同坡度的构件底部,避免偏心受压的情况,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Adaptive ja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顶推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跨度钢结构异形建筑,在这种建筑施工过程中顶升工艺尤其重要,现有施工方法大多是采用加肋工字钢组合垫板,将其放置于液压千斤顶上面,通过液压千斤顶顶升垫板,将其顶到异形建筑的底部。采用这种方法时由于该异形建筑存在一定的坡度,且建筑各个部位的坡度不相同,难以通过直接调整垫板的方式满足施工需求,施工过程中垫板无法完全贴合建筑的底部,造成液压千斤顶偏心受压,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设置多个支撑点的方式来满足施工要求,但这种方法又增加了材料成本且增加了劳动成本,容易造成施工现场混乱,并伴随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解决了垫板难以贴合于构件底部的问题,能够贴合于不同坡度的构件底部,避免偏心受压的情况,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且各部分可自由伸缩调节可不同的伸缩件,该伸缩件内部中空形成体积可变的气腔,该伸缩件上设有与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连接于伸缩件顶部的垫板,通过进气口向气腔中充气,使得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并顶推垫板上升,通过位于垫板之上的被顶推的构件对垫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伸缩件各部分的伸缩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自适应顶推。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通过将顶推装置置于构件下方,进而向伸缩件的气腔中充气,使得气腔的体积变大并膨胀,以向上展开伸缩件,直至垫板贴合于构件的底部,由于该推顶装置通过向气腔中充气使得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且在调节时各部分的伸缩量可不同,从而调节垫板的形态,当构件的底面具有一定倾斜度时,垫板的一端先抵住构件对应的部分,此时冲入气腔的气体自发地向气腔靠近垫板另一端的部分流动直至垫板另一端也抵住构件,使得垫板能够自动调整并贴合构件的底部,进而能够承托住该构件,解决了垫板难以贴合于构件底部的问题,能够贴合于不同坡度的构件底部,避免偏心受压的情况,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消除了安全隐患。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进气口设置于伸缩件的底部;底座与伸缩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底座侧部开设有一充气口,该底座内部设置有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相连通,该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充气口相连通。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底座侧部且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充气装置,通过该充气装置向进气口送气,使得气体流入气腔中。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伸缩件上的支撑柱,该支撑柱的顶部与垫板连接。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伸缩件包括第一伸缩部以及与第一伸缩部相对设置的第二伸缩部,该第一伸缩部与第二伸缩部围合成气腔,且该第一伸缩部与第二伸缩部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与第一伸缩部围成第一腔体,该分隔板与第二伸缩部围成第二腔体,该第一腔体与进气口相连通。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均具有若干伸缩节,且该第一伸缩部的伸缩节的宽度大于第二伸缩部的伸缩节的宽度。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座中开设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底座侧部开设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底座中还开设有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集气腔,该集气腔与容置腔通过集气管相连通。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集气管与进气管中均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伸缩件为橡胶伸缩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通过将顶推装置置于构件下方,进而向伸缩件的气腔中充气,使得气腔的体积变大并膨胀,以向上展开伸缩件,直至垫板贴合于构件的底部,由于该推顶装置通过向气腔中充气使得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且在调节时各部分的伸缩量可不同,从而调节垫板的形态,当构件的底面具有一定倾斜度时,垫板的一端先抵住构件对应的部分,此时冲入气腔的气体自发地向气腔靠近垫板另一端的部分流动直至垫板另一端也抵住构件,使得垫板能够自动调整并贴合构件的底部,进而能够承托住该构件,解决了垫板难以贴合于构件底部的问题,能够贴合于不同坡度的构件底部,避免偏心受压的情况,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消除了安全隐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进行说明。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自适应顶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自适应顶推装置,包括:底座11;设置于底座11上且各部分可自由伸缩调节的伸缩件13,该伸缩件13内部中空形成体积可变的气腔,该伸缩件13上设有与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连接于伸缩件13顶部的垫板12,通过进气口向气腔中充气,使得伸缩件13各部分伸缩调节并顶推垫板12上升并通过位于垫板12之上的被顶推的构件对垫板12进行限位,进而使得伸缩件13各部分的伸缩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自适应顶推。其中由于该推顶装置是通过气腔调节垫板12的位置,当构件的底面具有一定倾斜度时,垫板12的一端能够先抵住构件标高较低的部分,此时冲入气腔的气体自发地向气腔靠近垫板12另一端的部分流动以抬高垫板12的另一端直至垫板12另一端也抵住构件的底部,整个过程中垫板12能够自动调整自身的倾斜度以与构件底部的倾斜情况相适应,进而托住该构件的底部,达到自适应的效果。较佳地,该伸缩件13为橡胶伸缩管,该伸缩件13通过橡胶条与垫板12胶黏连接,从而使得垫板12能够连接于伸缩件13上,且密封性能较好。又佳地,该伸缩件13上设置有支撑柱121,该垫板12设置在支撑柱131的顶部以抬高垫板12的基础高度,减小气腔的设置大小,该支撑柱121靠近垫板12部分的直径小于远离垫板12部分的直径,呈锥台形,当气腔活动调节时,该支撑柱121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该进气口设置于伸缩件13的底部;底座11与伸缩件13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底座11侧部开设有一充气口,该底座11内部设置有进气管1111,该进气管1111的一端与进气口相连通,该进气管1111的另一端与充气口相连通。具体的,还包括固定于底座11侧部且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充气装置14,通过该充气装置14向进气口送气,使得气体流入气腔中。较佳地,该伸缩件13的顶部和底部形成有开口,该伸缩件13底部的开口即为进气口,并通过底座11与充气装置14连接,该伸缩件13顶部的开口通过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各部分可自由伸缩调节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内部中空形成体积可变的气腔,所述伸缩件上设有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n连接于所述伸缩件顶部的垫板,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气腔中充气,使得所述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并顶推所述垫板上升,通过位于所述垫板之上的被顶推的构件对所述垫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所述伸缩件各部分的伸缩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自适应顶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各部分可自由伸缩调节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内部中空形成体积可变的气腔,所述伸缩件上设有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
连接于所述伸缩件顶部的垫板,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气腔中充气,使得所述伸缩件各部分伸缩调节并顶推所述垫板上升,通过位于所述垫板之上的被顶推的构件对所述垫板进行限位,进而使得所述伸缩件各部分的伸缩量进行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了自适应顶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伸缩件的底部;
所述底座与所述伸缩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底座侧部开设有一充气口,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侧部且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充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进气口送气,使得气体流入所述气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伸缩件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笑樊警雷顾海然方君宇付洋杨吕彦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