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食管闭锁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0~1/4000,原因是胚胎发育至第3~6周之间,出现发育异常,造成食管隔断,成盲端或与气管、支气管相通形成食管-支气管瘘。症状为患儿吮吸奶汁立即呕吐或出现严重呛咳、发绀或窒息。食管闭锁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食道手术,食道手术后患儿下巴和上半身需要呈15-30度微屈,该体位大多需要保持2周以上,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时地辅助患儿翻身以及使患儿头部左右摆动一定角度,以减少压疮的产生。目前没有专门的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来保持和调整患儿术后的姿势,需要护理人员在患儿头部和腰背部垫枕头和毛巾来调节,调节过程麻烦,而且调节效果不佳;为了调节患者头部与上半身的夹角,授权公告号为:CN205144924U的中国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头部角度调节板的医疗床,使用该医疗床可以调节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该医疗床通过弹性伸缩块与限位板上不同的卡扣配合来调整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因为卡扣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可调节的角度有限,不能进行无级调节,在调节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时依旧存在不便;而且,该医疗床只能够调节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并不能辅助患儿头部摆动,也不能辅助患儿翻身,不利于长时间卧床的患儿使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保持食道手术后患儿卧姿难度和调整食道手术后患儿卧姿难度、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的辅助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能够有效降低保持食道手术后患儿卧姿的难度和调整食道手术后患儿卧姿的难度,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包括头垫和床垫;头垫包括上平板、下平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平板设置于下平板上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排设置,该并排方向与床垫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分别固连上平板的下端面和下平板的上端面;上平板朝向床垫一侧的中部与连接装置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床垫的长度方向,连接装置另一端与床垫朝向头垫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床垫的宽度方向,下平板与床垫固连,下平板到连接装置与床垫的连接处的距离大于5cm。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褶皱布,弹性褶皱布一端固连在上平板上,另一端固连在床垫上,以遮盖上平板与床垫间的空隙,并将连接装置覆盖于其中。进一步地,上平板中部固设有U型软胶枕。进一步地,U型软胶枕为多孔乳胶枕。进一步地,上平板上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该两侧连线与床垫长度方向垂直;第一竖板侧面固设有第三气囊,第二竖板侧面固设有第四气囊,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正对设置;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进一步地,床垫平行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五气囊和第六气囊,第五气囊和第六气囊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优选地,第五气囊充气后为三角棱柱型,第五气囊的侧棱平行床垫的长度方向,第五气囊面积第二大的侧面与床垫固连;第六气囊充气后为三角棱柱型,第六气囊的侧棱平行床垫的长度方向,第六气囊面积第二大的侧面与床垫固连;第五气囊面积最小的侧面与第六气囊面积最小的侧面相背设置。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量的调整,能够调整上平板与床板间的夹角,使得调节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简单方便;通过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量的调整,还可以调节上平板左右倾的角度,使得调节患儿头部的左右摆向简单方便;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设置可以防止患儿头部左右倾时滑离预定位置;第五气囊和第六气囊的设置使得辅助患儿翻身轻松方便;通过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气体的微调,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患儿下巴和上半身的夹角的无级调节,并能无级调节患儿头部左右倾的量度;通过对第五气囊和第六气囊内气体的微调,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患儿翻身角度的无级调节。2、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在患儿转运中使用,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的协同,能够有效减少患儿因转移过程中晃动而造成的体态移位导致的伤口二次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侧方向的试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头垫与床垫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头垫,11-上平板,111-第一竖板,1111-第三气囊,112-第二竖板,1121-第四气囊,12-下平板,13-第一气囊,14-第二气囊,15-软胶枕,2-床垫,21-第五气囊,22-第六气囊,3-弹性褶皱布,4-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包括头垫1和床垫2;头垫1包括上平板11、下平板12、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上平板11设置于下平板12上方,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并排设置,该并排方向与床垫12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均分别固连上平板11的下端面和下平板12的上端面;上平板11朝向床垫2一侧的中部与连接装置4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床垫2的长度方向,连接装置4另一端与床垫2朝向头垫1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床垫2的宽度方向,下平板12与床垫2固连,下平板12到连接装置4与床垫2的连接处的距离大于5cm。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4可以为Y型接头。使用时,往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内充入气体,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鼓起,顶起上平板11,上平板11与床垫2形成夹角变小,控制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的充气量,使上平板11与床垫2的夹角约为165°,在上平板11上放置枕头,将患儿身体对应放置在床垫2上,将患儿头部对应放置在枕头上,如果此时患儿下巴与身体的夹角不为所需要的夹角或其他原因需要调节患儿下巴与身体的夹角时,继续调整第一气囊13和第二气囊14的充气量,如果需要患儿下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垫和床垫;所述头垫包括上平板、下平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上平板设置于所述下平板上方,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排设置,该并排方向与所述床垫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分别固连上平板的下端面和下平板的上端面;所述上平板朝向所述床垫一侧的中部与连接装置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所述床垫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朝向所述头垫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所述床垫的宽度方向,所述下平板与所述床垫固连,所述下平板到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床垫的连接处的距离大于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垫和床垫;所述头垫包括上平板、下平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上平板设置于所述下平板上方,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上均分别设置有气嘴,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并排设置,该并排方向与所述床垫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分别固连上平板的下端面和下平板的上端面;所述上平板朝向所述床垫一侧的中部与连接装置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所述床垫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朝向所述头垫一侧的中部转动连接,该转动轴线垂直所述床垫的宽度方向,所述下平板与所述床垫固连,所述下平板到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床垫的连接处的距离大于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褶皱布,所述弹性褶皱布一端固连在所述上平板上,另一端固连在所述床垫上,以遮盖所述上平板与所述床垫间的空隙,并将所述连接装置覆盖于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道术后康复病床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中部固设有U型软胶枕。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芳,庞朗,蓝凤林,谭璇,廖柳梅,覃敏玲,汤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