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44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6
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内衬板(1)包括第一折板(2)和第二折板(3),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具有第一正面(6a)和第二正面(6b)、以及第一背面(7a)和第二背面(7b),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25a)和第二前覆盖层(25b)覆盖,所述折板之间的铰接由彼此分开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形成,所述第一条带与第一前覆盖层成一体,第一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a);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带之间的第二条带(12),所述第二条带与所述第二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二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b)。

Folding inner panel of mot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
技术介绍
生产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是已知的,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折叠内衬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沿相应的两个铰接边缘互相铰接,以允许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大致转动360°,以便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型和两个折叠构型,在使用构型,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大致共面的方式互相延长,折叠构型对应于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折叠180°,-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铰接边缘处的侧面具有相似的厚度;-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具有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以及第一背面和第二背面,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和第二前覆盖层覆盖。折叠板特别用于覆盖行李,或者行李间的地面。例如具有两个折叠构型是受支配的,在折叠内衬板覆盖行李舱地板的情况下,折板的一个表面例如可以用地毯形式的织物覆盖,另一表面用可清洗的覆盖层覆盖,尤其是塑料片性质的覆盖层。因此,当折叠板处于折叠构型时,它可能面对具有可清洗表面的行李舱壁,当所述行李舱装载脏的负载时,可清洗表面可能是有用的。已经提出各种设置,特别是在使用附加柔性带的基础上。但是,已知的设置常常难以实施,并因此很昂贵,这主要是因为固定带子需要许多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该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折叠内衬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沿相应的两个铰接边缘互相铰接,以允许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大致转动360°,以便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型和两个折叠构型,在使用构型,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大致共面的方式互相延长,折叠构型对应于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折叠180°,-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铰接边缘处的侧面具有相似的厚度;-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具有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以及第一背面和第二背面,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和第二前覆盖层覆盖;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通过以下方式铰接:-彼此分开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所述第一条带与所述第一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一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以留出中间部分,第一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带之间的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与所述第二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二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以留出中间部分,第二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用提出的这样的设置,条带与前覆盖层成一体,这避免使它们固定在与其成一体的折板上。这样,要实施的条带固定的唯一操作相当于固定所述条带的自由端部分。因此,折叠内衬板的制作得到简化,并因此降低它的成本。附图说明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图1a和1b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内衬板在使用构型(图1a)和折叠构型(图1b)的示意透视图;-图2a和2b是符合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折叠内衬板的侧视和横截面示意图,折板在使用构型(图2a)和折叠构型(图2b);-图3是与图2a类似的符合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内衬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描述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折叠内衬板包括第一折板2和第二折板3,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沿相应的两个铰接边缘4互相铰接,以允许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大致转动360°,以便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型和两个折叠构型,在使用构型,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大致共面的方式互相延长,折叠构型对应于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折叠180°,-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铰接边缘处的侧面21具有相似的厚度26;-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具有第一正面6a和第二正面6b,以及第一背面7a和第二背面7b,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25a和第二前覆盖层25b覆盖,例如覆盖层由地毯或无纺材料制成,所述折板之间的铰链连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彼此分开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8与所述第一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一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a,以留出中间部分9a,第一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带之间的第二条带12,所述第二条带与所述第二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二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b,以留出中间部分9b,第二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折板可以以各种材料为基础,例如基于聚氨酯的材料、注入塑料材料、具有蜂窝结构的材料、挤压和吹模塑料材料等。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两个第一条带8大致位于铰接边缘4的侧向端。根据一实施例,条带8、12的自由端部分27a、27b通过粘胶固定。当然,可以考虑其它任何连接方法,如搭扣、螺钉等,可以使多种方法结合。根据所述实施例,第一折板2和第二折板3多按在它们背面7a和7b分别用例如以塑料片、无纺材料、或用塑料涂层的纺织材料为基础的第一后覆盖层28a和第二后覆盖层28b覆盖,条带8、12的自由端部分27a、27b插入到相应的折板3、2的背面7b、7a以及后覆盖层28b、28a之间。根据所述实施例,折板2、3设有用于接受条带12、8的自由端部分27b、27a的槽20a、20b,使所述自由端部分不会相对相应折板2、3的背面7a、7b形成突起。根据一未出示的实施例,至少一个条带8、12的背面用加固层加固,以便提高它的抗拉伸强度。根据一实施例,加固层沿条带8、12延伸,尤其在与所述条带成一体的折板2、3的正面6a、6b上渗入,以便保证沿整个所述条带的加固。例如加固层通过粘胶与所述条带8、12结合。例如加固层以用于制造气囊的织物为基础,以便具有较高的抗拉伸强度。根据所述第二实施例,通过挤压-吹模生产折板2、3,条带8、12的反面分别固定在与所述折板连在一起的塑料片29上,所述塑料片与折板的背面固定在与所述折板成一体的相应的塑料片29上,所述塑料片和与其成一体的折板2、3通过用于形成柔性铰链的第一薄材料区30a连接,所述塑料片具有位于所述条带的中间部分9a、9b与自由端部分27a、27b之间的界面处的第二薄材料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固定条带8、12的自由端部分27a、27b,并且也可以考虑通过焊接固定。在适用于所有实施例的未出示变型中,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条带8,也可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二条带12,如图1实施例的设置两个第二条带12的情况。在所有实施例中,条带8、12可以随意交错和/或串联。...

【技术保护点】
1.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n-折叠内衬板包括第一折板(2)和第二折板(3),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沿相应的两个铰接边缘(4)互相铰接,以允许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大致转动360°,以便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型和两个折叠构型,在使用构型,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大致共面的方式互相延长,折叠构型对应于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折叠180°,/n-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铰接边缘处的侧面(21)具有相似的厚度(26);/n-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具有第一正面(6a)和第二正面(6b)、以及第一背面(7a)和第二背面(7b),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25a)和第二前覆盖层(25b)覆盖,/n所述折叠内衬板的特征在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通过以下方式铰接:/n-彼此分开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8)与所述第一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一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a),以留出中间部分(9a),第一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n-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带之间的第二条带(12),所述第二条带(12)与所述第二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二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b),以留出中间部分(9b),第二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9 FR 17519351.机动车辆的折叠内衬板(1),所述折叠内衬板具有以下特征:
-折叠内衬板包括第一折板(2)和第二折板(3),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沿相应的两个铰接边缘(4)互相铰接,以允许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大致转动360°,以便所述折叠内衬板能够具有使用构型和两个折叠构型,在使用构型,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以大致共面的方式互相延长,折叠构型对应于朝一个方向或另一方向折叠180°,
-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在所述铰接边缘处的侧面(21)具有相似的厚度(26);
-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分别具有第一正面(6a)和第二正面(6b)、以及第一背面(7a)和第二背面(7b),所述第一正面和第二正面分别被第一前覆盖层(25a)和第二前覆盖层(25b)覆盖,
所述折叠内衬板的特征在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通过以下方式铰接:
-彼此分开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条带(8),所述第一条带(8)与所述第一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一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7a),以留出中间部分(9a),第一条带的中间部分在与所述铰接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致对应于所述厚度,
-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带之间的第二条带(12),所述第二条带(12)与所述第二前覆盖层成一体,所述第二条带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背面上的自由端部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布洛姆G·普赛莫利T·奥巴
申请(专利权)人:泰佛产品服务与创新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