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20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其带有白车身部分,在白车身部分处可固定有第一内衬部分和相邻的第二内衬部分,它们在过渡部处在面向彼此的接合棱边处形成过渡接缝,其中,在过渡部处第一内衬部分的可见侧的边缘区段以重叠量(△y)覆盖第二内衬部分的下部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使过渡接缝均匀化,白车身部分、第一内衬部分的边缘区段和第二内衬部分的下部结构形成共同的插接连接的三个插接配合部,在其中第一插接配合部具有插接容纳部,其包围第二插接配合部的插接接板和第三插接配合部的插接接板,使得借助于共同的插拔连接在双重功能中不仅确保在白车身部分处这两个内衬部分的无缺陷的接合图而且确保其位置正确的固定。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这样的双轨迹的(zweispurig)车辆在许多情况中具有经由车辆尾部开口可接近的装载空间(Laderaum),其由车辆车身的尾部终端-白车身部分(Heckabschluss-Rohbauteil)来限制。车辆-装载空间的内衬(Innenverkleidung)尤其具有锁架-盖板(Schlosstraeger-Abdeckung),其遮盖车辆-尾部开口的下部的承载棱边(Ladekante)-区域。到锁架-盖板处在车辆横向上在两侧相应联接有侧面-盖板,其遮盖尾侧的车辆开口的侧面的开口边缘。在过渡部处此外锁架-盖板的可见侧的边缘区段以重叠量(Ueberlappmass)覆盖侧面盖板的视野保护的下部结构。此外,这两个盖板在面向彼此的接合棱边(Fugekante)处形成过渡接缝,在其处这两个盖板例如可面齐平地(flaechenbuendig)过渡到彼此中。出于设计原因,在锁架-盖板与侧面盖板之间的过渡接缝处要确保过渡接缝的均匀的接合图(Fugenbild)。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不仅锁架-盖板而且侧面盖板在螺栓连接部位处被固定在尾部终端-白车身部分处。这样的螺栓连接然而不仅在过程技术上昂贵而且构件密集(需要螺栓和焊接螺母)。同样的也适用于借助于例如膨胀铆钉(Spreizniet)、夹子或其他连接元件的备选连结。由文件DE102013018655A1已知一种用于制造挡衬构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在其中与现有技术相比以简单的方式在两个彼此邻接的内衬部分之间、尤其在锁架-盖板与侧面盖板之间不仅实现内衬部分的均匀的接合图而且实现其简单的固定。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这两个内衬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处可放弃用于在白车身部分处固定的昂贵的螺栓连接。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提供共同的插接连接,在其中白车身部分、第一内衬部分的边缘以及第二内衬部分的下部结构总共形成三个插接配合部(Steckpartner)。借助于共同的插接连接,这三个插接配合部在过程技术上简单以及以减少的构件耗费可接合在一起。在一技术实现方案中共同的插接连接可在第一插接配合部处具有尤其U形的插接容纳部,其包围第二插接配合部的插接接板(Stecklasche)和第三插接配合部的插接接板。以该方式借助于共同的插接连接在双重功能中不仅获得在白车身部分处这两个内衬部分的均匀的接合图而且获得其位置正确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然而不限于插接容纳部的U形。而是插接容纳部还可具有任意的其他形状。优选地,U形的插接容纳部视野保护地来定位。在该背景下,U形的插接容纳部可在背对第一内衬部分的可见侧的背侧处构造在其边缘区段处。构造在第一内衬部分处的插接容纳部在组装状态中可无隙地不仅包围第二内衬部分的插接接板而且包围白车身部分的插接接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组装过程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中在过程技术上明显更简单:如此在第一过程步骤中首先将第二内衬部分预装配在车辆的白车身部分处。接着将第一内衬部分以其插接容纳部在接合方向上插到白车身部分的和预装配的第二内衬部分的两个插接接板上并且如此获得共同的插接连接。要强调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共同的插接连接可应用在所有内衬部分在车辆-内腔中的装配中,以便在双重功能中不仅确保在车辆-白车身处内衬部分的期望的(例如均匀的)接合图而且确保其位置正确的固定。鉴于本专利技术的更简单的理解,参照特别的运用情况(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其)来说明接下来的专利技术方面:因此车辆可具有经由车辆尾部开口可接近的尾侧的装载空间,其向车辆后部由白车身侧的尾部终端部分来限制。在该情况中第一内衬部分是承载棱边-盖板、尤其锁架-盖板,其遮盖尾侧的车辆开口的承载棱边区域。锁架-盖板在车辆横向上延伸。到锁架-盖板处相应在两侧联接有侧面-盖板(作为第二内衬部分),其加衬车辆-尾部开口的侧面的开口边缘。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组装过程在过程技术上明显更简单:如此在第一过程步骤中首先将侧面盖板预装配在车辆的车身结构的白车身部分处。接着将锁架-盖板以其插接容纳部在接合方向上插到白车身部分的和预装配的侧面盖板的两个插接接板上。如此获得的插接连接优选地可在相反方向上又被松开。锁架-盖板可在横截面上例如如角型材(Winkelprofil)那样来成形,亦即带有覆盖尾部终端部分的上侧的水平的边缘接片(Randsteg)和带有竖直的衬壁。其在车辆纵向上以在尾部终端部分之前的视野保护的装配空间来定位。在锁架-盖板处模制的插接容纳部位于视野保护的装配空间内,插接容纳部不仅包围构造在尾部终端部分处的插接接板而且包围构造在侧面盖板的下部结构处的插接接板。本专利技术然而不限于锁架-盖板的上述的角型材-形状。而是锁架-盖板还可具有其他形状。在一技术实现方案中U形的插接容纳部可在车辆纵向上具有前部的边腿(Schenkel)和后部的边腿。U形的插接容纳部可在车辆横向上敞开。以该方式确保,虽然可实现在尾部终端部分处这两个内衬部分的位置正确的纵向定位,然而在车辆横向上鉴于公差补偿确保在这三个插接配合部之间浮动的保持。在一改进方案中上面提到的视野保护的装配空间可在车辆纵向上向车辆后部由尾部终端部分的竖直的白车身部分-壁来限制。在该情况中白车身部分-插接接板可从白车身部分-壁向车辆前部伸出一纵向偏移。白车身部分-插接接板的车辆前部的接板侧因此形成纵向-定位止挡。在组装状态中借助于构造在锁架-盖板处的插接容纳部将侧面盖板-插接接板压向定位止挡,使得确保在尾部终端部分处这两个盖板的位置正确的纵向定位。独立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共同的插接连接,锁架-盖板(第一内衬部分)和/或侧面盖板(第二内衬部分)可在附加的连结点处固定在白车身部分处。附加地,为了进一步改善接合图可提供另外的插接连接,其独立于白车身部分仅将这两个内衬部分(也就是说两个插接配合部)相互连接。附图说明接下来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以侧视图示出了带有部分的尾侧的轮廓的双轨迹的车辆;图2以透视性的部分视图示出了带有固定在其处的内衬部分的车辆车身的尾侧的底部组件;图3和4相应示出了沿着图2中的剖切平面xz的剖示图;图5以透视的部分示图示出了尾部终端部分,其中拆卸了内衬部分。附图标记清单1装载空间3车辆开口,尤其尾部开口5尾盖7底部板件9备胎槽11轮罩-横梁13尾部终端部分15轮罩-板件17锁架-盖板19侧面盖板21上侧23边缘接片25衬壁27过渡部29接合棱边31过渡接缝32下部结构33固定部位37共同的插接连接39竖直的板壁41U形插接容纳部43下部结构-插接接板45尾部终端部分-插接接板47前部的边腿49后部的边腿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车辆,其带有白车身部分(13),在其处能够固定有第一内衬部分(17)和相邻的第二内衬部分(19),它们在过渡部(27)处在面向彼此的接合棱边(29)处形成过渡接缝(31),其中,在所述过渡部(27)处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的可见侧的边缘区段以重叠量(△y)覆盖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下部结构(32),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过渡接缝(31)均匀化,所述白车身部分(13)、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的边缘区段和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下部结构(32)形成共同的插接连接(37)的三个插接配合部,在其中第一插接配合部(17)具有插接容纳部(41),其包围第二插接配合部(32)的插接接板(43)和第三插接配合部(13)的插接接板(45),使得借助于所述共同的插拔连接(37)在双重功能中不仅确保在所述白车身部分(13)处这两个内衬部分(17, 19)的无缺陷的接合图而且确保其位置正确的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3 DE 102018218146.21.一种车辆,其带有白车身部分(13),在其处能够固定有第一内衬部分(17)和相邻的第二内衬部分(19),它们在过渡部(27)处在面向彼此的接合棱边(29)处形成过渡接缝(31),其中,在所述过渡部(27)处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的可见侧的边缘区段以重叠量(△y)覆盖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下部结构(32),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过渡接缝(31)均匀化,所述白车身部分(13)、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的边缘区段和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下部结构(32)形成共同的插接连接(37)的三个插接配合部,在其中第一插接配合部(17)具有插接容纳部(41),其包围第二插接配合部(32)的插接接板(43)和第三插接配合部(13)的插接接板(45),使得借助于所述共同的插拔连接(37)在双重功能中不仅确保在所述白车身部分(13)处这两个内衬部分(17,19)的无缺陷的接合图而且确保其位置正确的固定。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容纳部(41)是U形的并且/或者构造在背对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的可见侧的背侧处,并且所述插接容纳部(41)不仅包围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插接接板(43)而且包围所述白车身部分(13)的插接接板(45)。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能够以其插接容纳部(41)在接合方向(F)上插到所述白车身部分(13)的和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两个插接接板(43,45)上,并且尤其在拆卸过程中所述第一内衬部分(17)能够以其插接容纳部(41)在相反方向上从所述白车身部分(13)的和所述第二内衬部分(19)的两个插接接板(43,45)松开。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经由车辆开口(3)可接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西格勒R克莱因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