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00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装饰盖本体,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弧形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的导槽的水平侧壁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的竖直侧壁接触,使装饰盖本体与后侧围下装饰板隔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饰盖采用滑板方式,解决了现有翻转式装饰盖存在的占用车内空间较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饰盖不需要设置阻尼及联动机构,可以完全使用聚丙烯为原材料直接注塑成型,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A decorative cover for automobile rear sid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方便车上用电,很多汽车在后侧围上设置交流电源插座。交流电源插座上的装饰盖一般采用翻转开启方式,装饰盖打开(翻开)时,露出插座;装饰盖关闭(合上)时,盖住插座。其结构特点为:(1)电源插座与装饰盖集成;(2)装饰盖为独立零件,仅用于遮盖电源插座。采用翻转开启方式的装饰盖,内部设有阻尼及联动机构,其缺点是结构复杂,装配步骤繁多,成本高,且开启后占用较大的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能够沿后侧围下装饰板的导槽滑动,从而开启或关闭装饰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装饰盖本体,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弧形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的导槽的水平侧壁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的竖直侧壁接触,使装饰盖本体与后侧围下装饰板隔离。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第一左右方向限位件、第二上下方向限位件、第二左右方向限位件和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为装饰盖开启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内的开启位置限位槽匹配,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为装饰盖关闭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内的关闭位置限位槽匹配。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盖的表面上接近所述上侧面处和接近所述下侧面处均设有两根平行筋条。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为弧形筋条。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下装饰板上设有开启极限位置限位装置和关闭极限位置限位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启极限位置限位装置为L型装饰板,通过焊接柱焊接在后侧围下装饰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盖的表面上设有推拉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装饰盖采用滑板方式,通过使装饰盖前后滑动实现装饰盖的开启(露出被装饰盖遮盖的物体,如交流电源插座)与关闭(盖住被装饰盖遮盖的物体),解决了现有翻转式装饰盖存在的占用车内空间较大的问题;(2)与现有翻转式装饰盖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装饰盖不需要设置阻尼及联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等优点;(3)本专利技术的装饰盖可以完全使用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料为原材料直接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方向示意图,前后为车身方向,前为车头方向;左右为垂直于车身的水平方向;上下为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垂直的竖直方向;图3为装饰盖与后侧围下装饰板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与关闭位置限位槽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的含义:1-装饰盖本体,11-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2-第一左右方向限位件,13-第二上下方向限位件,14-第二左右方向限位件,15-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6-平行筋条,17-推拉手柄,2-后侧围下装饰板,21-导槽,22-开启极限位置限位装置,23-关闭极限位置限位装置,24-焊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装饰盖本体1,装饰盖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弧形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2的导槽21的水平侧壁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21的竖直侧壁接触,使装饰盖本体1与后侧围下装饰板2隔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盖主要由装饰盖本体1以及设置在装饰盖本体1上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方向定义如图2所示,前后为车身方向,车头方向为前;左右为垂直于车身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下为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垂直的竖直方向。装饰盖本体1近似为一厚度较薄的长方体,也可看作是一长方形平板。所述长方体的上、下侧面对称地设置相同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其中,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2的导槽21的水平侧面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21的竖直侧面接触,这样,通过合理设计限位件的尺寸,可以使装饰盖本体1与后侧围下装饰板2隔离,即不相互接触。如图3所示。当沿车身方向推拉装饰盖本体1时,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在导槽21的侧壁上滑动,使装饰盖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装饰盖的开启(露出被装饰盖遮盖的物体,如交流电源插座)与关闭(盖住被装饰盖遮盖的物体,如交流电源插座)。本实施例的装饰盖通过前后滑动实现装饰盖的开启与关闭,解决了现有翻转式装饰盖存在的占用车内空间较大的问题;与现有翻转式装饰盖相比,本实施例的装饰盖不需要设置阻尼及联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由于本实施例的装饰盖不需要设置阻尼及联动机构,可以完全采用PP料为原材料直接注塑成型,生产效率高。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装饰盖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第一左右方向限位件12、第二上下方向限位件13、第二左右方向限位件14和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本实施例给出了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分布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装饰盖本体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置5个限位件,依次是: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第一左右方向限位件12、第二上下方向限位件13、第二左右方向限位件14和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给出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并不排斥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比如采用数量不同和/或排列顺序不同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作为上一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为装饰盖开启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21内的开启位置限位槽匹配,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为装饰盖关闭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21内的关闭位置限位槽匹配。本实施例是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固定或典型位置(刚好开启位置与完全关闭位置)限位的实施方式,将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设计为装饰盖开启位置限位件,将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设计为装饰盖关闭位置限位件。当装饰盖滑动到完全露出被遮盖物(如插座)时,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进入设置在导槽21内与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11匹配的开启位置限位槽内,使装饰盖停止滑动,以免由于扰动使装饰盖滑动而再次盖住或部分盖住被遮盖物;当装饰盖滑动到刚好盖住被遮盖物时,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进入设置在导槽21内与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匹配的关闭位置限位槽内,使装饰盖停止滑动,以免由于扰动使装饰盖滑动而不能完全盖住被遮盖物。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15的外表面主要由邻接的一段半径为R3圆弧、一段半径为R4圆弧和一段斜线组成;关闭位置限位槽的内表面主要由邻接的一段半径为R1圆弧、一段半径为R2圆弧、一段水平直线和一段斜线组成。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装饰盖本体,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弧形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的导槽的水平侧壁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的竖直侧壁接触,使装饰盖本体与后侧围下装饰板隔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长方体的装饰盖本体,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弧形的上下方向限位件和左右方向限位件;上下方向限位件与设置在后侧围下装饰板的导槽的水平侧壁接触,左右方向限位件与所述导槽的竖直侧壁接触,使装饰盖本体与后侧围下装饰板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对称设有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第一左右方向限位件、第二上下方向限位件、第二左右方向限位件和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侧围装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下方向限位件为装饰盖开启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内的开启位置限位槽匹配,第三上下方向限位件为装饰盖关闭位置限位件,与设置在导槽内的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成猛梁海峰肖东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