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3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54
具有:多个胎肩花纹块6,它们设置于胎侧部2,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连通沟槽8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槽7划分出,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设置;辅助肋10,其设置于胎侧部2,沿胎肩花纹块6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突起11,其设置于胎侧部2,从辅助肋10延伸至横沟槽7内。由此,具有耐外伤性能、冷却性能及牵引性能,能够提高辅助肋的刚性,发挥横沟槽的排雪性能,确保胎侧部的纵向的挠曲量。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以下充气轮胎:在轮胎表面,沿着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延伸的紊流产生用突起(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对于所述现有充气轮胎而言,只是在胎侧部设置有紊流产生用突起,虽然能够获得冷却性能,但是,是否能够抑制纵向的挠曲量尚不明确。另外,很明显这是紊流产生用突起,不是用于避免雪地轮胎中成为问题的雪残留于沟槽内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4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不只是具有耐外伤性能及冷却性能,而且,能够提高辅助肋的刚性而提高牵引性能,并提高横沟槽的排雪性能,并且能够抑制胎侧部的纵向挠曲量。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充气轮胎具有:多个胎肩花纹块,它们设置于胎侧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连通沟槽、以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槽划分出,沿轮胎周向并列设置;辅助肋,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沿所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突起,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从所述辅助肋延伸至所述横沟槽内。根据该构成,突起能够保护胎侧部,提高加强肋的刚性,并提高牵引性能。突起能够使在表面通过的空气形成为紊流而发挥冷却性能。另外,突起起到将侵入到横沟槽内的雪适当地排出的作用。优选,所述突起由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的第1突起和第2突起构成,且该第1突起和该第2突起向所述横沟槽内的突出尺寸不同。优选,所述突起随着向前端的趋近而宽度尺寸逐渐地减小。优选,所述突起具有随着越向前端的趋近而就越接近于所述横沟槽的底面的倾斜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形成了从加强肋延伸至横沟槽内的突起,因此容易从横沟槽排雪,而不只是提高耐外伤性能及冷却性能,以及提高加强肋的刚性而发挥牵引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部分展开图。图3A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图3B是图3A的第1突起的纵向截面图图3C是图3A的第2突起的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实质上不过是例子,本专利技术并不意图限制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另外,附图是示意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不同。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虽未图示,但该充气轮胎构成为:在一对胎圈芯间架设有胎体,在胎体的中间部的外周侧卷绕带束来进行加强,并且在轮胎外径侧配置有胎面部1。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形成于胎面部1的陆地部3的刀槽花纹9。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部分展开图。该胎面花纹由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1和其两侧的胎侧部2构成。另外,构成胎面花纹的陆地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图2中以箭头W表示。)的中心在轮胎周向(图2中以箭头R表示。)上相连,从这里起在轮胎周向上以规定间隔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延伸。陆地部3中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且在轮胎周向上相连的部分是中心肋4。另外,陆地部3中的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是中心花纹块部5和胎肩花纹块6。中心花纹块部5和胎肩花纹块6沿轮胎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通过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在轮胎周向上倾斜的横沟槽7和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沟槽彼此连通的连通沟槽8来构成。横沟槽7由第1横沟槽7a和宽度比该第1横沟槽宽的第2横沟槽7b构成。第1横沟槽7a和第2横沟槽7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另外,在夹着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O(轮胎中心线)的两侧,横沟槽7的形成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周向上错开。连通沟槽8由在轮胎中心线侧形成的第1连通沟槽8a和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形成的第2连通沟槽8b构成。第1连通沟槽8a和第2连通沟槽8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形成。被第1连通沟槽8a分离的是第1中心花纹块部5a和第1胎肩花纹块6a。另外,被第2连通沟槽8b分离的是比第1中心花纹块部5a长的第2中心花纹块部5b、和比第1胎肩花纹块6a短的第2胎肩花纹块6b。在中心肋4及中心花纹块部5上以沿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刀槽花纹9。各刀槽花纹9由与两侧的横沟槽7连通的直线部9a、和将直线部彼此连通的波形部9b构成。在胎肩花纹块6中沿延伸方向形成有3列刀槽花纹9。各刀槽花纹9的一方的直线部与连通沟槽8连通,另一方的直线部的端部位于胎面部1与胎侧部2的边界部分。在轮胎周缘部上形成有沿轮胎周向连接成环状的辅助肋10。并分别形成有从辅助肋10朝向各横沟槽7延伸的突起11。突起11由延伸至第1横沟槽内的第1突起11a、和延伸至第2横沟槽内的第2突起11b构成。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1突起11a的向第1横沟槽7a内的突出尺寸L1(从辅助肋10的内周缘向轮胎外径方向的长度)被抑制。具体而言,突出尺寸L1为5~50mm(在此为20mm)。第1突起11a的高度H(自胎侧部2的表面的高度)与辅助肋10的高度相同,为0.5~10mm(在此为1.2mm)。第1突起11a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逐渐地向横沟槽7的底面接近的倾斜面11c。倾斜面11c与上表面11d所成的角度α为10~80°(在此为35°)。第1突起11a随着向前端的趋近而宽度逐渐变窄,两侧面所成的角度θ1为3~30°(在此为14°)。该角度θ1设定得:比第1横沟槽7a的两侧面在胎侧部2所成的角度θ2大。另外,倾斜面11c的形成范围是从第1突起11a的前端起算的长度L2的范围。该长度L2为3~50mm(在此为7.5mm)。另外,第1突起11a的前端部分的宽度尺寸w1为1~20mm(在此为1.8mm),该位置处的第1横沟槽7a的宽度尺寸w2为3~30mm(在此为9.9mm)。此外,第1突起11a的中心线C1与第1横沟槽7a的中心线C2大致一致。如图3A及图3C所示,第2突起11b与第1突起相比,自辅助肋10起算的突出尺寸L3较大,一直延伸至胎面部1与胎侧部2的边界位置附近。具体而言,突出尺寸L3为10~70mm(在此为26mm)。第2突起11b的高度H与所述第1突起11a相同。另外,在第2突起1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第1突起11a一样的倾斜面11e。倾斜面11e与上表面11f所成的角度β为10~80°(在此为40°)。第2突起11b随着向前端的趋近而宽度逐渐地变窄,两侧面所成的角度θ3为3~30°(在此为9°)。该角度θ3设定得:比第2横沟槽7b的两侧面在胎侧部2所成的角度θ4大。另外,倾斜面11e的形成范围是从第2突起11b的前端起算的长度L4的范围。该长度L4为5~60mm(在此为13mm)。此外,第2突起11b的前端部分的宽度尺寸w3为1~20mm(在此为2.2mm),在该位置处的第2横沟槽7b的宽度尺寸w4为3~30mm(在此为10.2mm)。此外,第2突起11b的中心线C3与第2横沟槽7b的中心线C4大致一致。这样,通过将突出尺寸不同的第1突起11a和第2突起11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n多个胎肩花纹块,它们设置于胎侧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连通沟槽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槽划分出,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设置;/n辅助肋,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沿所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n突起,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从所述辅助肋延伸至所述横沟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1 JP 2017-167116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胎肩花纹块,它们设置于胎侧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连通沟槽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沟槽划分出,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设置;
辅助肋,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沿所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
突起,其设置于所述胎侧部,从所述辅助肋延伸至所述横沟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智一谷口二朗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