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39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即使将处于嵌合连接状态的连接器彼此作为倾斜状态解除。也将这些嵌合部尽可能地呈直线状分离,来减少施加给嵌合部等的负荷等。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周壁的嵌合侧,设置有在第一宽度方向上比最向嵌合侧突出的突出弯曲部的顶部向外侧伸出、且沿着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碰撞面,该碰撞面设置于在第一长度方向上比第1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等,在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周壁的与嵌合侧相反一侧设置有伸出部,该伸出部在第二宽度方向上比第二周壁向外侧伸出,且沿着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碰撞面碰撞。

Connector device for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被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备进行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当解除处于嵌合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时,优选沿着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沿着正规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例如沿着与第一连接器的安装面及第二连接器的安装面双方正交的方向,将它们相互呈直线状分离。这是因为在不是直线状而为倾斜状态的情况下,更加详细而言,在使一个连接器的一端侧相对于另一连接器朝向另一端侧转动,而将它们分离的情况下,产生如下担忧,即:对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部、配置于上述嵌合部的端子施加非期望的负荷,而使嵌合部、端子破损,另外,减弱端子的接触力。该问题在端子的一部分以作为弹性突部向嵌合部内突出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特别大。虽然优选像这样呈直线状分离,但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204433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37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也指出的那样,实际上,不是直线状而以倾斜状态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情况也较多。这是因为,对于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呈直线状分离,需要在一个连接器中,将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相对于另一连接器同时抬起,这样的作业非常烦杂,另外,伴随着连接器的小型化,也大多意识不到地以这样的状态分离,进一步详细而言,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别连接于电路基板的情况下,由于这些连接器隐藏于电路基板,因此不能够目视到连接器,其结果为,用户几乎未意识到,另外,忘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连接状态,而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为倾斜状态。专利文献1及2所公开的专利用于解决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解除时,由于使它们为倾斜状态而产生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的目的在于即使对第一连接器赋予使第二连接器倾斜那样的力时,也防止第一端子卷起,专利文献2的目的在于在那样的时候抑制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及电连接被解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44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73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被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即便在使处于嵌合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不是直线状而为倾斜状态来解除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部尽可能地呈直线状分离,来减小施加至上述嵌合部、配置于此的端子的负荷,防止嵌合部、端子的破损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沿着嵌合方向相互进行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其具有上述嵌合方向和与上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一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第2的第一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上述第一壳体且沿着上述第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端子,上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壳体,其具有上述嵌合方向和与上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二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第2的第二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上述第二壳体且沿着上述第二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端子,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第一壳体具有:突壁,其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沿着上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周壁,其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向上述嵌合侧立起,且在上述第一长度方向及上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环绕上述突壁的外周;以及第一接收部,其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与上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上述第一长度方向及上述第一宽度方向上位于上述突壁与上述第一周壁之间,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上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沿着上述第一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上述第一宽度方向上隔着上述突壁地相互对置配置,上述第一端子包含第一接触部、和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上述嵌合侧突出的突出弯曲部,上述突出弯曲部以从上述第一壳体露出的状态设置,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周壁,其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向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在上述第二长度方向及上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呈环状配置,上述第二周壁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上述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其在上述嵌合方向上朝与上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上述第二长度方向及上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上述第二周壁的内侧,上述第二接收部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供上述突壁嵌入,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上述第2的第二端子组沿着上述第二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上述第二宽度方向上隔着上述第二接收部地相互对置配置,上述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接触部,其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上述第一接收部并与上述第一端子的上述第一接触部接触;和连接部,其在上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上述第二周壁向外侧突出,在上述第一周壁的上述嵌合侧,设置有在上述第一宽度方向上比最向上述嵌合侧突出的上述突出弯曲部的顶部向外侧伸出且沿着上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碰撞面,该碰撞面设置于如下区域,即在上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上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上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及在上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上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上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在上述第二周壁的与上述嵌合侧相反一侧设置有伸出部,上述伸出部在上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上述第二周壁向外侧伸出,且沿着上述第二长度方向延伸,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解除时,上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碰撞面碰撞。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上述第一长度方向比上述第一宽度方向长,且上述第二长度方向比上述第二宽度方向长。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上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嵌合方向上被定位在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碰撞面之间。进一步,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上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为上述伸出部的靠上述嵌合侧的面中的、在上述第一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部位。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嵌合方向上,上述伸出部的靠上述嵌合侧的面和上述第二接收部的与上述嵌合侧相反一侧的面被定位在相同的位置。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嵌合方向上,上述碰撞面与上述突壁的靠上述嵌合侧的顶面被定位在相同的位置。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嵌合方向上,上述碰撞面与上述突出弯曲部的上述顶部被定位在相同的位置。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嵌合方向,上述突壁的靠上述嵌合侧的顶面与上述突出弯曲部的上述顶部被定位在相同的位置。进一步,在上述方式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上述第一端子在由上述嵌合方向和上述第一宽度方向形成的面上,响应上述第一接收部而形成为大致凹状,当上述第二周壁嵌入于上述第一接收部时,上述第二周壁嵌入于大致凹状的上述第一接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着嵌合方向相互进行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n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n第一壳体,其具有所述嵌合方向和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一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n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第2的第一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端子,/n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n第二壳体,其具有所述嵌合方向和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二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n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第2的第二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沿着所述第二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端子,/n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n突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n第一周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嵌合侧立起,且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环绕所述突壁的外周;以及/n第一接收部,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突壁与所述第一周壁之间,/n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所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突壁地相互对置配置,/n所述第一端子包含第一接触部、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所述嵌合侧突出的突出弯曲部,所述突出弯曲部以从所述第一壳体露出的状态设置,/n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n第二周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在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呈环状配置,所述第二周壁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n第二接收部,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二周壁的内侧,所述第二接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供所述突壁嵌入,/n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所述第2的第二端子组沿着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第二接收部地相互对置配置,/n所述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接触部,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所述第一接收部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和连接部,其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周壁向外侧突出,/n在所述第一周壁的所述嵌合侧,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比最向所述嵌合侧突出的所述突出弯曲部的顶部向外侧伸出、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碰撞面,该碰撞面设置于如下区域,即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及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n在所述第二周壁的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设置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周壁向外侧伸出,且沿着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延伸,/n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解除时,所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碰撞面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4 JP 2018-2000981.一种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沿着嵌合方向相互进行嵌合连接及嵌合解除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
第一壳体,其具有所述嵌合方向和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一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
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第2的第一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
第二壳体,其具有所述嵌合方向和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第二长度方向及第一宽度方向;和
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第2的第二端子组,它们分别包含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沿着所述第二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
突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周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嵌合侧立起,且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环绕所述突壁的外周;以及
第一接收部,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突壁与所述第一周壁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及所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突壁地相互对置配置,
所述第一端子包含第一接触部、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所述嵌合侧突出的突出弯曲部,所述突出弯曲部以从所述第一壳体露出的状态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
第二周壁,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立起,且在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呈环状配置,所述第二周壁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所述第一接收部;和
第二接收部,其在所述嵌合方向上朝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凹陷,且在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二周壁的内侧,所述第二接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供所述突壁嵌入,
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1的第二端子组及所述第2的第二端子组沿着所述第二长度方向分别排列,且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隔着所述第二接收部地相互对置配置,
所述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接触部,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连接时嵌入于所述第一接收部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和连接部,其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周壁向外侧突出,
在所述第一周壁的所述嵌合侧,设置有在所述第一宽度方向上比最向所述嵌合侧突出的所述突出弯曲部的顶部向外侧伸出、且沿着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碰撞面,该碰撞面设置于如下区域,即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1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及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上比所述第2的第一端子组所包含的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范围靠外侧的区域,
在所述第二周壁的与所述嵌合侧相反一侧设置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在所述第二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川陵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