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技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越来越多的材料和技术被用于显示屏。当今,主流的显示屏主要有液晶显示屏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其中,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的自发光性能,相比于液晶显示屏省去了最耗能的背光模组,因此具有更节能的优点;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通过采用柔性基板,在柔性基板上依次形成的多个导电层,包括薄膜晶体管驱动阵列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以及薄膜封装层,使得OLED显示屏具有优良的可弯折性能。但OLED显示面板采用的有机发光材料,随着产品使用寿命的增加,由于有机发光材料本身半衰期的原因及微腔效应等因素,出射的光线的波长会发生变化。同时发生红绿蓝光混合后的白光会出现一定的色偏现象,比如会出现红光色偏比较严重等问题,从而影响显示终端产品的显示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对显示面板增加了色偏调节层。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色偏调节层发生的形变,调节对应的阳极的弯曲半径,从而改变干涉光束的出射方向为未非垂直方向,进而改变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阳极位于所述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n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阳极位于所述阴极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与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阳极电连接;/n色偏调节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所述色偏调节层发生的形变,调节对应的所述阳极的弯曲半径;/n其中,所述色偏调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伸缩复合层和有机缓冲层,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包括电致伸缩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
薄膜晶体管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阳极位于所述阴极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与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阳极电连接;
色偏调节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在电场作用下,通过所述色偏调节层发生的形变,调节对应的所述阳极的弯曲半径;
其中,所述色偏调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伸缩复合层和有机缓冲层,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包括电致伸缩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调节层具有夹层结构;其中,
所述有机缓冲层包括第一有机缓冲层和第二有机缓冲层;
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与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未发生形变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的厚度与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的厚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与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所述阳极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位于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
所述第二有机缓冲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有机缓冲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伸缩复合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电致伸缩材料层和第二电极;
其中,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电压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场;
在所述电场作用下,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发生形变,呈压缩或膨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包括可弯曲弹性导电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包括反射金属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反射金属层采用相同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包括弹性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透明导电材料包括层状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丰,牛晶华,戴铭志,邢益彬,程爽,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