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惠芳专利>正文

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349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拆除现在使用的防憋泵铁笼,转而使用该接头的侧开口的进液方式,同时加装滤网,在有效防止憋泵基础上使之具备过滤功能,达到提高操作质量,清洁绿色生产的目的,它包括可与进液管线固定连接的接头,接头的下端面焊接进液管柱,进液管柱设置有外螺纹,进液管柱通过螺纹连接套管,套管同时螺纹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支撑管,支撑管内部沿周向均匀焊接若干弯头。

A side opening well site liquid inlet pip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接头
,具体是涉及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
技术介绍
对油井进行注水、加药等操作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使用泵车进行操作是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操作前,工作人员将泵车的进液管线伸入罐车内,同时将出液管线连接套管阀门,然后启动泵车,将液剂打入井底。因为泵车的吸力很大,这一操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容纳液剂的罐车在平时很可能会装载多种不同的物质,其底部沉积物不宜被打入井底,实际井下作业时,甚至打捞出过例如钢筋等物质。因此,有必要在泵车的进液管线安装一个具有过滤功能的装置,而目前已知的安装在进液管线的是一个弧形铁笼,它的目的只是在于防止进液管线的端面吸住罐底,防止泵车憋泵,铁笼的孔隙很大,很难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拆除现在使用的防憋泵铁笼,转而使用该接头的侧开口的进液方式,同时加装滤网,在有效防止憋泵的基础上使之具备过滤功能,达到提高操作质量,清洁绿色生产的目的。技术方案: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它包括可与进液管线固定连接的接头,接头的下端面焊接进液管柱,进液管柱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柱通过螺纹连接套管,所述套管同时螺纹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沿周向均匀焊接若干弯头。进一步,所述接头由弹性材料制作,在其外缘开设有弧形凹槽。进一步,所述进液管柱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滤网,所述滤网的上面可与所述进液管柱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滤网的下面可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面紧密贴合。进一步,所述滤网的纵向截面为弓形,所述进液管柱的内壁焊接纵向截面为弓形的滤网保持架,所述滤网保持架的下面可与所述滤网的上面紧密贴合。进一步,所述进液管柱的壁厚大于所述接头的管柱,以使所述进液管柱的上端面可与所述进液管线的端面紧密贴合。有益效果:该技术通过侧开口的进液方式,同时加装滤网,在有效防止憋泵的基础上使得该技术具备了过滤功能,能够达到提高操作质量的目的,符合清洁绿色生产的理念,且该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容易拆卸。附图说明附图1是该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该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中A-A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2中B-B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接头;2、弧形凹槽;3、进液管柱;4、套管;5、支撑管;6、弯头;7、滤网保持架;8、滤网;α、进液管柱的上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该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申请案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案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案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现在,将参照附图1至附图4详细描述本技术申请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仅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它包括可与进液管线固定连接的接头1,接头1的下端面焊接进液管柱3,进液管柱3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柱3通过螺纹连接具有内螺纹的套管4,所述套管4同时螺纹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支撑管5,所述支撑管5的内部沿周向均匀焊接若干弯头6。优选地,所述接头1由弹性材料制作,在其外缘开设有弧形凹槽2。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由弯头6侧开口进液的操作方式替代进液管线直通式进液的方式,这样,将进液管线放入罐体内部后,在进液管线和该技术的重力作用以及液剂的压力下,进液管线和该技术下沉,使得弯头6的外周边贴紧罐底,且由于弯头6是沿支撑管5的周向均匀分布,因此操作过程中,液剂能够从不同的侧向吸入井底,不会出现憋泵的情形,即便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移动,因为罐体的侧面是弧形,因而也不会发生憋泵事故,可见该实施方式完全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进液管线连接铁笼的方式。在这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接头1由弹性材料制作,并在其外缘开设有弧形凹槽2,这样,便可以在接头1套入进液管线后使用固定卡子套于弧形凹槽2中紧固,或者使用铁丝套于弧形凹槽2中扎紧接头1,从而固定接头1。结合附图1至附图4,所述进液管柱3与所述支撑管5之间设置滤网8,所述滤网8的上面可与所述进液管柱3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滤网8的下面可与所述支撑管5的上端面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滤网8的纵向截面为弓形,所述进液管柱3的内壁焊接纵向截面为弓形的滤网保持架7,所述滤网保持架7的下面可与所述滤网8的上面紧密贴合。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知道,由于在进液管柱3与支撑管5之间设置了滤网8,因而在操作过程中,便能够有效过滤罐底的沉积物,安装该技术时,滤网8由进液管柱3的下端面和支撑管5的上端面压紧,但是,考虑到泵车的吸力很大,加之罐底沉积物对滤网8的挤压,因而,优选在进液管柱3的内壁焊接滤网保持架7,由滤网保持架7配合滤网8,一方面由滤网保持架7承受一部分挤压力,另一方面,在设置滤网保持架7后,便于工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取出滤网,工作人员只需在旋下支撑管5后用手抓住滤网8的中部即可取下滤网8,从而为滤网8的清洗和更换提供了便利。结合附图1至附图4,所述进液管柱3的壁厚大于所述接头1的管柱,以使所述进液管柱3的上端面α面可与所述进液管线的端面紧密贴合。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预见的是,进液管柱3的上端面α面能够起到一个类似轴肩的作用,这样在安装时,便可由进液管柱3的上端面α面顶住进液管线的端面。综上所述,由于使用了弯头6这一侧开口进液的方式,加之在进液管柱3与支撑管5之间设置了滤网8,因而,该技术在有效防止憋泵的同时具备了过滤功能,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只要选择合适孔隙的滤网8便可使得泵车在工作时过滤掉大部分沉积物,从而达到清洁绿色生产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在具体安装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1、工作人员将进液管柱3及与其焊接的接头1套入进液管线,在确定进液管柱3的上端面α面顶住进液管线的端面后,使用卡子或铁丝紧固接头1;2、工作人员之后将套管4连接进液管柱3,上紧之后将滤网8放入,使滤网8的外缘贴紧进液管柱3的下端面,同时使滤网8的中部贴紧滤网保持架7;3、工作人员之后将支撑管5旋入套管4内,使得支撑管5的上端面贴紧滤网8的下面,完成安装。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操作完成,该技术在拆卸时,工作人员可以仅取下支撑管5和滤网8,其余器件可以连接在进液管线上留待下一次使用时从上述第二步开始安装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其特征是:它包括可与进液管线固定连接的接头,接头的下端面焊接进液管柱,所述进液管柱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柱通过螺纹连接套管,所述套管同时螺纹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沿周向均匀焊接若干弯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其特征是:它包括可与进液管线固定连接的接头,接头的下端面焊接进液管柱,所述进液管柱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柱通过螺纹连接套管,所述套管同时螺纹连接设置有外螺纹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沿周向均匀焊接若干弯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接头由弹性材料制作,在其外缘开设有弧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口井场进液管线接头,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管柱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子朋尚应坤曾翔丁武军李惠芳刘佳琦李文琦韩春虹张鑫马群宋文鹏王皓
申请(专利权)人:李惠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