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荣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59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包括嵌件本体,嵌件内设有通孔,嵌件的顶部设有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下的嵌件外壁环设有若干环形凸块,若干环形凸块下的嵌件底部设有底座;底座的外径大于嵌件的外径,嵌件外侧的底座顶部配合设有下止动单元;底座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止动单元和下止动单元易于加工且容易标准化管理,以面代替点,起到较好的止动、分压作用外,还能减少磨损,补偿磨损带来的平面度差异,与环形凸块、限位块等配合,使用寿命长,卡位能力持久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独立承压面积大,强度高,使得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胶合度高,长期使用后密封性好,泄漏概率小,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embedde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
本技术涉及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的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
技术介绍
内丝嵌件是一种管道配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零部件,其主要被用于与外丝接头进行旋接,作为连接部件,内丝嵌件与对接结构的嵌合度最被重视。现有技术中,内丝嵌件一般为金属件,在正式应用中,其外一般会进行注塑,成为完整的PPR管件的连接件;然而,由于现有的内丝嵌件做工粗糙,一般仅在嵌件本体上设置几个上抵接突块进行卡位,上抵接突块对于整个嵌体来说视为若干个“点”;一则长期使用后,“点”与“点”之间的磨损程度不同,导致“点”与“点”的卡位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的咬合力不足,开裂、暴露;二则以“点”进行卡位,其限位能力并不优异,尤其是,内丝嵌件与外接件往往通过硬挤压的方式进行连接,以“点”进行承压,时间累积极有可能加速内丝嵌件出现裂缝、磨损,强度较弱的同时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打滑、发生相对运动,接口密封性下降,导致其与各个对接件之间时常由于接合不到位出现泄漏的问题,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丝嵌件的做工粗糙,一般仅在嵌件本体上设置几个上抵接突块进行卡位,而导致的长期使用后,上抵接突块的磨损程度不同,卡位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的咬合力不足,开裂、暴露,且独立承压面积较小,时间累积极有可能加速内丝嵌件出现裂缝、磨损,强度较弱的同时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打滑、发生相对运动,接口密封性下降,进而与各个对接件之间时常由于接合不到位出现泄漏,引起不必要的损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高强度内丝嵌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包括嵌件本体,所述嵌件内设有通孔,所述嵌件的顶部设有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下的所述嵌件外壁环设有若干环形凸块,若干环形凸块下的所述嵌件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径大于嵌件的外径,嵌件外侧的所述底座顶部配合设有下止动单元;所述底座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上止动单元包括与嵌件的顶部一体化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嵌件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壁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所述环形壁的上部外侧均匀环设有3~6个扇环形止动块,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的顶面与环形壁的顶面齐平。优选地,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设有扇环形通孔,所述扇环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对应的扇环形止动块的中轴线重合。优选地,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的底面与嵌件的顶部间设有空隙。优选地,所述环形壁的内孔上部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顶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导向面的底部的直径;第一导向面下方的所述环形壁的内孔下部为圆柱形孔,所述圆柱形孔的孔径小于通孔的孔径。优选地,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的的外环直径与嵌件的外环直径相等。优选地,任一相邻的所述环形凸块间的环形槽中均匀分布设有若干凸棱。优选地,所述下止动单元包括环绕嵌件外壁均匀设置的若干矩形限位块,任一所述矩形限位块贴设于最底部的环形凸块外;所述矩形限位块的顶面与最底部的环形凸块的顶面齐平。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直孔和螺纹孔。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内孔下部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底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导向面的顶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导向面的顶部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设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高强度内丝嵌件,通过在嵌件内设置通孔完成与外丝组件的连接;在嵌件的顶部设置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上抵接突块,更好地完成止动作业;通过环形凸块完成内丝嵌件与外接组件间的嵌合;通过在外径大于嵌件的底座顶部配合设置下止动单元,保证内丝嵌件与外接组件在组合时不发生过旋或过度硬挤压的情况;通过将底座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保证外丝组件的设置顺利;整体有助于提升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的咬合力,便于打胶及固定。本技术的上止动单元和下止动单元易于加工且容易标准化管理,以面代替点,起到较好的止动、分压作用外,还能减少磨损,补偿磨损带来的平面度差异,与环形凸块、限位块等配合,使用寿命长,卡位能力持久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独立承压面积大,强度高,使得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胶合度高,长期使用后密封性好,泄漏概率小,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设于本技术的内丝嵌件外的外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包括嵌件本体,所述嵌件内设有通孔1,所述嵌件的顶部设有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下的所述嵌件外壁环设有若干环形凸块2,若干环形凸块2下的所述嵌件底部设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外径大于嵌件的外径,嵌件外侧的所述底座3顶部配合设有下止动单元;所述底座3的内孔4与嵌件的通孔1配合设置。本技术中,内丝嵌件作为管道零部件的一种,其主要包括了嵌件本体,由于其是管道零部件,显而易见地,嵌件为环形柱体,即其同轴设有通孔1,通孔1即嵌件的内壁上一般设有螺纹,通过螺纹完成与外丝组件的连接。本技术中,在嵌件的顶部设置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上抵接突块,能更好地完成与外接塑材间的止动作业。本技术中,通过环形凸块2完成内丝嵌件与外接组件5间的胶合、嵌合,保证内丝嵌件与外接组件5在连接时的紧固度、提高性能。本技术中,在外径大于嵌件的底座3顶部配合设置下止动单元,保证内丝嵌件与外接组件5,如PPR材料在组合时不发生过旋或过度硬挤压的情况。本技术中,通过将底座3的内孔4与嵌件的通孔1配合设置,保证外丝组件的设置顺利。本技术中,显而易见地,底座3的内孔4与嵌件的通孔1同轴设置。本技术中,上止动单元、环形凸块2和下止动单元自上而下分点与内丝嵌件外的外接组件5,如PPR材料间胶合,便于设置、结合程度高、使用损耗小。本技术的上止动单元和下止动单元易于加工且容易标准化管理,以面代替点,起到较好的止动、分压作用外,还能减少磨损,补偿磨损带来的平面度差异,与环形凸块2、限位块等配合,使用寿命长,卡位能力持久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独立承压面积大,强度高,使得内丝嵌件与PPR材料间胶合度高,长期使用后密封性好,泄漏概率小,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所述上止动单元包括与嵌件的顶部一体化设置的环形壁6,所述环形壁6与嵌件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壁6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1配合设置;所述环形壁6的上部外侧均匀环设有3~6个扇环形止动块7,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7的顶面与环形壁6的顶面齐平。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7设有扇环形通孔8,所述扇环形通孔8的中轴线与对应的扇环形止动块7的中轴线重合。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7的底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包括嵌件本体,所述嵌件内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的顶部设有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下的所述嵌件外壁环设有若干环形凸块,若干环形凸块下的所述嵌件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径大于嵌件的外径,嵌件外侧的所述底座顶部配合设有下止动单元;所述底座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包括嵌件本体,所述嵌件内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的顶部设有上止动单元,上止动单元下的所述嵌件外壁环设有若干环形凸块,若干环形凸块下的所述嵌件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径大于嵌件的外径,嵌件外侧的所述底座顶部配合设有下止动单元;所述底座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动单元包括与嵌件的顶部一体化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嵌件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壁的内孔与嵌件的通孔配合设置;所述环形壁的上部外侧均匀环设有3~6个扇环形止动块,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的顶面与环形壁的顶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设有扇环形通孔,所述扇环形通孔的中轴线与对应的扇环形止动块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扇环形止动块的底面与嵌件的顶部间设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内丝嵌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的内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