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862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包括:底座框架、孔定位组件和面支撑组件。孔定位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孔定位组件与车身底部的主控定位孔定位。面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面支撑组件支撑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能够根据车身底部的RPS定位点在一定范围内对定位件进行位置调节,使得同一个车身测量支架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增强了车身测量支架的通用性,降低了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和使用负担。

Flexible body measurement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车身测量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在整车车身尺寸和匹配质量监控方面,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商均会使用车身测量支架来固定车身,从而对车身零部件进行检测。对车身的固定和支撑一般通过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RPS)来实现。图1揭示了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RPS)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主控定位孔和辅助定位面。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车身底部的四个角的位置,布置有四个主控定位孔A,在车身靠近中部的位置,布置有四个辅助定位面B。四个主控定位孔A和四个辅助定位面B构成基准定位系统(RPS)。图2揭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车身测量支架的结构图。参考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使用车身测量支架包括如下的部件:底座框架101和八个定位组件102。八个定位组件102固定安装在底座框架101上。每一个定位组件包括底板和立柱,立柱的顶部具有定位件。在现有技术的车身测量支架中,定位组件与基准定位系统(RPS)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定位组件对应于基准定位系统(RPS)中的一个定位点。八个定位组件分别对应于四个主控定位孔A和四个辅助定位面B。由于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RPS)中的各个定位点具有独特性,就使得八个定位组件是唯一确定的,每一个定位组件的立柱的安装位置和高度都与相应的定位点匹配。由于不同车型的车身之间存在差异,就使得不同车身的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RPS)的四个主控定位孔A和四个辅助定位面B各不相同,相应的,每一种车型都需要与之唯一对应的独立的车身测量支架来进行定位和支撑。随着车型换代节奏的加快,相应的对于车身测量支架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身测量支架不具有通用性,是针对某种车型专用。因此需要根据车型的情况大量制造车身测量支架,这大幅提升了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此外,在车身测量支架不使用时需要进行存放,数量过多的车身测量支架的存放需要占用大量空间,也给汽车制造商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根据车型灵活变换定位和支撑位置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包括:底座框架、孔定位组件和面支撑组件。孔定位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孔定位组件与车身底部的主控定位孔定位。面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面支撑组件支撑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定位组件包括:基准板、立柱和柱头模块。基准板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基准板上设置有基准孔阵列,基准孔阵列以等间距布置数个基准孔。立柱安装在基准板上的选定位置。柱头模块安装在立柱上,柱头模块的顶部具有定位件,定位件与主控定位孔定位,定位件能相对于柱头模块在二维平面内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数个基准板上安装的立柱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立柱安装在基准板上选定的基准孔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立柱包括:底板和柱体。底板上开设有四个安装孔,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基准孔之间的间距的整数倍,安装孔与基准孔对准,螺栓穿过安装孔和基准孔将底板固定在基准板上的选定位置。柱体固定在底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柱头模块包括:平移组件、定位柱和定位件。平移组件能在二维平面内平移,所述平移组件的行程为基准孔之间的间距的两倍。定位柱安装在平移组件上,定位柱具有旋转机构和俯仰机构。定位件包括连接杆和定位球,连接杆连接到定位柱,通过定位柱的旋转机构和俯仰机构旋转及俯仰,定位球与主控定位孔进行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定位组件包括一组柱头模块,该一组柱头模块中的定位柱具有不同的高度,根据车身尺寸选择具有相应高度的定位柱的柱头模块并安装到立柱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面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板、滑移机构和支撑组件。底座板安装在底座框架上。滑移机构安装在底座板上,滑移机构能在二维平面内滑移。支撑组件的顶部具有支撑头,支撑头的高度能调节,支撑组件通过滑移机构移动至与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相对应的位置,调节支撑头的高度以支撑辅助定位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移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移板、第二导轨和第二滑移板。第一导轨布置在底座板上。第一滑移板安装在第一导轨上并能沿第一导轨滑移。第二导轨安装在第一滑移板上,第二导轨的方向与第一导轨垂直。第二滑移板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并能沿第二导轨滑移。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数个支撑柱。支撑座安装在第二滑移板上,支撑座上具有支撑柱安装槽。支撑柱的顶部具有支撑头,数个支撑柱具有不同的高度,根据车身尺寸选择具有相应高度的支撑柱并安装到安装槽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框架的四个角的位置安装四个孔定位组件,分别与车身底部的四个主控定位孔定位。在底座框架的中部区域安装四个面支撑组件,分别支撑车身底部的四个辅助定位面。本技术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能够根据车身底部的RPS定位点在一定范围内对定位件进行位置调节,使得同一个车身测量支架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增强了车身测量支架的通用性,降低了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和使用负担。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揭示了车身底部的基准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揭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车身测量支架的结构图。图3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的结构图。图4a、图4b、图4c和图4d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中孔定位组件的结构图。图5a和图5b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中面支撑组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研究大量车型的车身基准定位系统(RPS)可以发现:同平台下的各个相关车型、以及各个车型的不同时期的改款的车身的RPS的定位点的差异并不大,通常各个主控定位孔和辅助定位面只是在小范围内稍作调整,位置差异并不显著。在进行定位时,四个主控定位孔A起到主要的定位作用,而四个辅助定位面B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辅助定位面B的定位精度的要求并不高。在各个车型的车身的RPS的定位点中,辅助定位面B的位置差异比主控定位孔A的位置差异更大一些。基于上述的特点,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定位件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车型的RPS定位点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图3揭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的结构图。参考图3所示,该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架201、孔定位组件202和面支撑组件203。孔定位组件202安装在底座框架201上,孔定位组件202与车身底部的主控定位孔定位。面支撑组件203安装在底座框架201上,面支撑组件203支撑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底座框架201的四个角的位置安装四个孔定位组件202,分别与车身底部的四个主控定位孔A定位(主控定位孔A可参考图1所示)。在底座框架201的中部区域安装四个面支撑组件203,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框架;/n孔定位组件,孔定位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孔定位组件与车身底部的主控定位孔定位,/n面支撑组件,面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面支撑组件支撑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框架;
孔定位组件,孔定位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孔定位组件与车身底部的主控定位孔定位,
面支撑组件,面支撑组件安装在底座框架上,面支撑组件支撑车身底部的辅助定位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定位组件包括:
基准板,基准板安装在底座框架上,基准板上设置有基准孔阵列,基准孔阵列以等间距布置数个基准孔;
立柱,立柱安装在基准板上的选定位置;
柱头模块,柱头模块安装在立柱上,柱头模块的顶部具有定位件,定位件与主控定位孔定位,定位件能相对于柱头模块在二维平面内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数个基准板上安装的立柱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立柱安装在基准板上选定的基准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
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四个安装孔,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基准孔之间的间距的整数倍,安装孔与基准孔对准,螺栓穿过安装孔和基准孔将底板固定在基准板上的选定位置;
柱体,柱体固定在底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车身测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头模块包括:
平移组件,平移组件能在二维平面内平移,所述平移组件的行程为基准孔之间的间距的两倍;
定位柱,定位柱安装在平移组件上,定位柱具有旋转机构和俯仰机构;
定位件,定位件包括连接杆和定位球,连接杆连接到定位柱,通过定位柱的旋转机构和俯仰机构旋转及俯仰,定位球与主控定位孔进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杰吴国俊石琳陆淼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