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38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55
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涉及重型启闭装置的启闭机构,包括蓄能器缸筒、液压缸缸筒、活塞杆和阻尼杆,缓冲液压缸还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蓄能器缸筒的前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前端均与前端盖连接,蓄能器缸筒的后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后端均与后端盖连接;在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设置蓄能器活塞;在液压缸缸筒内设置液压缸活塞,在活塞杆上设置活塞杆内腔,在活塞杆的后端径向设置活塞杆通孔;阻尼杆连接在后端盖上,阻尼杆穿过后端盖并设置在活塞杆内腔,在阻尼杆上径向设置多个阻尼孔,穿在后端盖处的阻尼杆上径向设置输送油孔;在前端盖上设置第一充油口和蓄能器充气阀,在后端盖内设置后端盖油道和第二充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缓冲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型启闭装置的启闭机构,尤其涉及启闭时的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在高速发展,重型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重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零件的惯性非常大,在开启重型盖板时,重型盖板由于重力会下落,由于自身惯性而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噪音大、设备使用寿命缩短、设备损坏的情况,因此会安装缓冲器,传统缓冲器主要存在缓冲效果差,需要设置外接油路,易泄露,使用效果不明显,没有储能装置,无法对零件的惯性能量进行回收,结构复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的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包括缓冲液压缸,缓冲液压缸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蓄能器缸筒、液压缸缸筒、活塞杆和阻尼杆,缓冲液压缸还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蓄能器缸筒的前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前端均与前端盖连接,蓄能器缸筒的后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后端均与后端盖连接;在所述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设置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将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蓄能气腔和蓄能油腔;在所述液压缸缸筒内设置液压缸活塞,液压缸活塞连接在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从前端盖伸出,液压缸活塞将液压缸缸筒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杆内腔,活塞杆内腔延伸至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封闭,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径向设置活塞杆通孔;所述阻尼杆连接在后端盖上,阻尼杆穿过后端盖并设置在活塞杆内腔,阻尼杆设置阻尼杆内腔,阻尼杆内腔延伸至阻尼杆的后端,阻尼杆的前端封闭,在阻尼杆上径向设置多个阻尼孔,穿在后端盖处的阻尼杆上径向设置输送油孔;在所述前端盖上设置与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第一充油口,在前端盖上连接与蓄能气腔相连通的蓄能器充气阀,在所述后端盖内设置后端盖油道,在后端盖外连接与后端盖油道相连通的第二充油口;所述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活塞杆通孔、活塞杆内腔、阻尼孔、阻尼杆内腔、阻尼杆的输送油孔、后端盖油道、蓄能油腔相连通,所述阻尼杆后端的阻尼孔还连通阻尼杆内腔与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本专利技术装配完成时,通过第一充油口、第二充油口和蓄能器充气阀充入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和氮气,随后将第一充油口、第二充油口和蓄能器充气阀关闭,在工作的过程中缓冲液压缸无需提供任何油源和气源。缓冲液压缸安装在重型盖板上,缓冲液压缸在重型盖板由于重力作用下落时,迅速的做出反应。重型盖板下落,拉动缓冲液压缸的活塞伸出,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的液压油通过活塞杆通孔进入活塞杆空腔,由于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的油液通过阻尼杆的阻尼孔、输送油孔、后端盖油道直接与蓄能油腔相通,蓄能气腔的氮气被压缩,所以,液压缸活塞的有杆腔面就会产生作用力抑制重型盖板下落的加速度,随着重型盖板的缓慢下落,缓冲液压缸所受的拉力越来越大,但是由于随着活塞杆的伸出与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阻尼孔越来越少,从而起到的缓冲效果也就越来越好,随着液压缸活塞的移动,油液进入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所以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的油压也会随着重型盖板的下落而不断的增大,因此,活塞杆所受的拉力也不断的增大,不断的与重型盖板所受的重力相互抵消,从而对重型盖板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小了重型盖板造成的冲击破坏和噪声污染。该缓冲器相对于现有的缓冲器其主要的优势在于:结构紧凑,缓冲效果随着活塞的行程变大而逐渐变强,可以适用于多种规格的重型盖板启闭装置,在装配完成后,进行充油和充气,在工作的过程中无需进行油液以及气体的补充,自带蓄能器对重型盖板开启过程的动能进行部分回收,将这部分能量应用于重型盖板关闭等。该缓冲器可以用于大型城防设施、地下车库等的启闭机构。该缓冲液压缸内部集成蓄能器,在对重型盖板实施缓冲的同时,可以实现动能的回收,将动能转化为蓄能器的高压,同时由于阻尼杆的作用,即可保证重型盖板平稳匀速下落,即平稳匀速开启。为了使缓冲效果更好,阻尼杆上阻尼孔的数量由后往前逐渐减少。同上,阻尼杆上阻尼孔的孔径由后往前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的活塞杆的后端与阻尼杆之间设置隔套,隔套与活塞杆连接。隔套的设计避免液压油从活塞杆内腔直接进入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为了保证缓冲的稳定性,所述缓冲液压缸有两个,两个缓冲液压缸的结构相同且并列布置,两个缓冲液压缸的蓄能器缸筒的轴向一致并且通过中间连接块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缓冲液压缸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缓冲液压缸的活塞杆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阻尼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活塞杆,2前端盖,3第一充油口,4蓄能器缸筒,5液压缸缸筒,6第二充油口,7阻尼杆,8后端盖,9液压缸活塞,10蓄能器活塞,11蓄能器充气阀,12中间连接块,13缓冲液压缸,14蓄能气腔,15蓄能油腔,16有杆腔,17无杆腔,18活塞杆内腔,19活塞杆通孔,20隔套,21阻尼杆内腔,22堵头,23阻尼孔,24输送油孔,25后端盖油道,26伺服起竖液压缸,27连杆,28重型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包括两个缓冲液压缸13和一个中间连接块12,两个缓冲液压缸13的结构相同且并列布置,两个缓冲液压缸13通过中间连接块12固定连接。缓冲液压缸13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蓄能器缸筒4、液压缸缸筒5、活塞杆1和阻尼杆7,两个缓冲液压缸13的蓄能器缸筒4的轴向一致并且通过中间连接块12固定连接。缓冲液压缸13还包括前端盖2和后端盖8,蓄能器缸筒4的前端和液压缸缸筒5的前端均与前端盖2连接,蓄能器缸筒4的后端和液压缸缸筒5的后端均与后端盖8连接。在蓄能器缸筒4与液压缸缸筒5之间设置蓄能器活塞10,蓄能器活塞10将蓄能器缸筒4与液压缸缸筒5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蓄能气腔14和蓄能油腔15。在液压缸缸筒5内设置液压缸活塞9,液压缸活塞9连接在活塞杆1的后端,活塞杆1的前端从前端盖2伸出,液压缸活塞9将液压缸缸筒5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16和无杆腔17。在活塞杆1上设置活塞杆内腔18,活塞杆内腔18延伸至活塞杆1的后端,活塞杆1的前端封闭,在活塞杆1的后端径向设置活塞杆通孔19。阻尼杆7连接在后端盖8上,阻尼杆7穿过后端盖8并设置在活塞杆内腔18,活塞杆1的后端与阻尼杆7之间设置隔套20,隔套20与活塞杆1螺纹连接。阻尼杆7设置阻尼杆内腔21,阻尼杆内腔21延伸至阻尼杆7的后端,阻尼杆7的前端封闭,阻尼杆7的后端连接堵头22。在阻尼杆7上径向设置多个阻尼孔23,阻尼杆7上阻尼孔23的数量由后往前逐渐减少,阻尼杆7上阻尼孔23的孔径由后往前逐渐减小,多个阻尼孔23呈螺旋状布置在阻尼杆7上,穿在后端盖8处的阻尼杆7上径向设置输送油孔24。在前端盖2上设置与液压缸缸筒5的有杆腔16相连通的第一充油口3,在前端盖2上连接与蓄能气腔14相连通的蓄能器充气阀11,在后端盖8内设置后端盖油道25,在后端盖8外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其特征是:包括缓冲液压缸,缓冲液压缸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蓄能器缸筒、液压缸缸筒、活塞杆和阻尼杆,缓冲液压缸还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蓄能器缸筒的前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前端均与前端盖连接,蓄能器缸筒的后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后端均与后端盖连接;在所述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设置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将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蓄能气腔和蓄能油腔;在所述液压缸缸筒内设置液压缸活塞,液压缸活塞连接在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从前端盖伸出,液压缸活塞将液压缸缸筒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杆内腔,活塞杆内腔延伸至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封闭,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径向设置活塞杆通孔;所述阻尼杆连接在后端盖上,阻尼杆穿过后端盖并设置在活塞杆内腔,阻尼杆设置阻尼杆内腔,阻尼杆内腔延伸至阻尼杆的后端,阻尼杆的前端封闭,在阻尼杆上径向设置多个阻尼孔,穿在后端盖处的阻尼杆上径向设置输送油孔;在所述前端盖上设置与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第一充油口,在前端盖上连接与蓄能气腔相连通的蓄能器充气阀,在所述后端盖内设置后端盖油道,在后端盖外连接与后端盖油道相连通的第二充油口;所述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活塞杆通孔、活塞杆内腔、阻尼孔、阻尼杆内腔、阻尼杆的输送油孔、后端盖油道、蓄能油腔相连通,所述阻尼杆后端的阻尼孔还连通阻尼杆内腔与液压缸缸筒的无杆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液压启闭装置专用缓冲器,其特征是:包括缓冲液压缸,缓冲液压缸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蓄能器缸筒、液压缸缸筒、活塞杆和阻尼杆,缓冲液压缸还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蓄能器缸筒的前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前端均与前端盖连接,蓄能器缸筒的后端和液压缸缸筒的后端均与后端盖连接;在所述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设置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将蓄能器缸筒与液压缸缸筒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蓄能气腔和蓄能油腔;在所述液压缸缸筒内设置液压缸活塞,液压缸活塞连接在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从前端盖伸出,液压缸活塞将液压缸缸筒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在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活塞杆内腔,活塞杆内腔延伸至活塞杆的后端,活塞杆的前端封闭,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径向设置活塞杆通孔;所述阻尼杆连接在后端盖上,阻尼杆穿过后端盖并设置在活塞杆内腔,阻尼杆设置阻尼杆内腔,阻尼杆内腔延伸至阻尼杆的后端,阻尼杆的前端封闭,在阻尼杆上径向设置多个阻尼孔,穿在后端盖处的阻尼杆上径向设置输送油孔;在所述前端盖上设置与液压缸缸筒的有杆腔相连通的第一充油口,在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刚亮张均利马赛平陈传俊郭莲韦长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江都永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