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01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压直外壳,且工作台上端面对称放置两组V型块,所述压直外壳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左端固定转轴,所述转轴左端穿过压直外壳并通过轴承与压直外壳内部左壁相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凸轮,所述压直外壳内部设有弹簧一和压头,所述压头上端和凸轮外表面相贴合,且压头下端穿过压直外壳并延伸至压直外壳下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压头外表面,且弹簧一下端与压直外壳内部底端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弹性压直,压块自动复位,实现活塞杆限位防跳功能,压直效率高。

A device for pressing and straightening automobile piston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技术介绍
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汽车毛坯活塞杆中存在弯曲情况时,需要对活塞杆进行压直处理后才能进行粗加工,目前的活塞杆压直装置采用螺纹配合实现螺杆上下运动,带动压头运动挤压活塞杆,这种压直装置压头没办法自动归位,影响压直效率,同时活塞杆在V型块上容易发生跳动,需要多次扶正活塞杆,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该装置弹性压直,压块自动复位,实现活塞杆限位防跳功能,压直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和两组限位组件,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压直外壳,且工作台上端面对称放置两组V型块,所述压直外壳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左端固定转轴,所述转轴左端穿过压直外壳并通过轴承与压直外壳内部左壁相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凸轮,所述压直外壳内部设有弹簧一和压头,所述压头上端和凸轮外表面相贴合,且压头下端穿过压直外壳并延伸至压直外壳下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压头外表面,且弹簧一下端与压直外壳内部底端相接触,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对称安装在工作台上端面;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外套、侧挡板、弹簧二以及内套,所述侧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端面,所述侧挡板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外套,所述外套一侧安插内套,且外套和内套之间固定弹簧二。<br>进一步地,所述压直外壳下端面开设通槽,所述压头安插在通槽内,所述压头上端设置截止端,所述弹簧一上端与截止端下端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压直外壳上端面安装顶盖。进一步地,所述外套与内套通过花键和花键槽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头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通过凸轮转动带动压头上下运动实现对活塞杆的压直,压头挤压弹簧一使得弹簧一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凸轮得到释放后,压头和凸轮均在弹簧一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便于下一次的压直工作,凸轮相对于压头在压头上端面滚动能够提高压头运动的稳定性,将活塞杆穿过内套和外套之后搭载在V型块上,活塞杆带动内套和外套在滑槽内滑动,当压直过程中活塞杆出现跳动时,在外套和内套的限制下,活塞杆的运动行程被限制,从而达到限位防跳的目的。本技术弹性压直,压块自动复位,实现活塞杆限位防跳功能,压直效率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V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外套和内套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限位组件、3-V型块、4-手轮、5-转轴、6-顶盖、7-凸轮、8-压直外壳、9-弹簧一、10-压头、11-通槽、21-外套、22-滑槽、23-侧挡板、24-弹簧二、25-内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两组限位组件2,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固定压直外壳8,且工作台1上端面对称放置两组V型块3,所述压直外壳8右侧设有手轮4,所述手轮4左端固定转轴5,所述转轴5左端穿过压直外壳8并通过轴承与压直外壳8内部左壁相连接,所述转轴5外表面固定凸轮7,所述压直外壳8内部设有弹簧一9和压头10,所述压头10上端和凸轮7外表面相贴合,且压头10下端穿过压直外壳8并延伸至压直外壳8下侧,所述弹簧一9套设在压头10外表面,且弹簧一9下端与压直外壳8内部底端相接触,两组所述限位组件2对称安装在工作台1上端面;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外套21、侧挡板23、弹簧二24以及内套25,所述侧挡板23固定在工作台1上端面,所述侧挡板23一侧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内安装外套21,所述外套21一侧安插内套25,且外套21和内套25之间固定弹簧二24。所述压直外壳8下端面开设通槽11,所述压头10安插在通槽11内,所述压头10上端设置截止端,所述弹簧一9上端与截止端下端面相接触,通槽11为压头10提供运动空间,截止端的设计能够避免弹簧脱离压头10。所述压直外壳8上端面安装顶盖6,顶盖6实现压直外壳8的覆盖,打开顶盖6,便于对轴承润滑。所述外套21与内套25通过花键和花键槽相连接,花键和花键槽的配合提高了外套21与内套25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避免内套25在外套21内随意转动。所述压头10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工作原理:将活塞杆依次穿过两组外套21和内套25,利用两组V型块3对活塞杆进行定位,然后转动手轮4,手轮4带动转轴5围绕轴承座转动,转轴5带动凸轮7转动,凸轮7转动向下挤压压头10,实现压头10在通槽11内滑动,同时弹簧一9在压直外壳8与压头10上端的截止端之间压缩,弹簧一9的回弹力增加,压头10向下运动挤压活塞杆,将活塞杆压直,松开手轮4,在弹簧一9回弹力的作用下压头10、转轴5以及凸轮7均恢复原位,为再次压直节约时间,同时活塞杆失去压头10的压力后发生跳动时,在两组内套25的限制作用下,活塞杆不会脱离内套25,同时活塞杆带动内套25和外套21在滑槽22内上下运动,实现运动导向与运动方向的限制,当活塞杆在安插过程中与内套25发生碰撞时,活塞杆碰撞内套25使得内套25在外套21内部运动,同时内套25挤压外套21上的弹簧二24,弹簧二24发生弹性形变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达到缓冲防损坏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和两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压直外壳,且工作台上端面对称放置两组V型块,所述压直外壳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左端固定转轴,所述转轴左端穿过压直外壳并通过轴承与压直外壳内部左壁相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凸轮,所述压直外壳内部设有弹簧一和压头,所述压头上端和凸轮外表面相贴合,且压头下端穿过压直外壳并延伸至压直外壳下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压头外表面,且弹簧一下端与压直外壳内部底端相接触,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对称安装在工作台上端面;/n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外套、侧挡板、弹簧二以及内套,所述侧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端面,所述侧挡板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外套,所述外套一侧安插内套,且外套和内套之间固定弹簧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活塞杆压直装置,包括工作台和两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压直外壳,且工作台上端面对称放置两组V型块,所述压直外壳右侧设有手轮,所述手轮左端固定转轴,所述转轴左端穿过压直外壳并通过轴承与压直外壳内部左壁相连接,所述转轴外表面固定凸轮,所述压直外壳内部设有弹簧一和压头,所述压头上端和凸轮外表面相贴合,且压头下端穿过压直外壳并延伸至压直外壳下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压头外表面,且弹簧一下端与压直外壳内部底端相接触,两组所述限位组件对称安装在工作台上端面;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外套、侧挡板、弹簧二以及内套,所述侧挡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端面,所述侧挡板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阿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保力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