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82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涉及悬挂技术领域,包括螺纹杆,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机构,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它能够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环和第二滑动环在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之间形成的腔体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上下移动,实现了本装置高减缓解悬挂架内部连接组件之间摩擦的目的,解决了一般汽车前悬挂系统的橡胶弹簧是指橡胶套圈,用于缓冲悬挂系统相连部件的冲击力,橡胶套圈长时间使用会逐渐硬化,与之相连的悬挂组件会和橡胶圈产生摩擦发出声音,且缓冲效果减弱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持久性。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持久性。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持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悬挂
,具体是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汽车的前悬挂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另一侧车轮也相应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由螺旋弹簧独立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影响,两边的车轮可以独立运动,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悬挂系统由弹性元件即橡胶减震套、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等三部分组成,弹性元件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橡胶弹簧和油气弹簧等几种型式,其作用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造成的冲击,使车架与车桥弹性地连接起来。
[0003]一般汽车前悬挂系统的橡胶弹簧是指橡胶套圈,用于缓冲悬挂系统相连部件的冲击力,橡胶套圈长时间使用会逐渐硬化,与之相连的悬挂组件会和橡胶圈产生摩擦发出声音,且缓冲效果减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汽车前悬挂架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垫片,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垫片,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下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
[0006]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内侧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环,所述第一滑动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连接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环,所述第二滑动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下表面与第一限位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框的内侧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的内侧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的上表面与第二限位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的内侧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框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动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环,所述第三转动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环,所述第四转动环的内侧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环和第二滑动环在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之间形成的腔体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上下移动,实现了本装置高减缓解悬挂架内部连接组件之间摩擦的目的,解决了一般汽车前悬挂系统的橡胶弹簧是指橡胶套圈,用于缓冲悬挂系统相连部件的冲击力,橡胶套圈长时间使用会逐渐硬化,与之相连的悬挂组件会和橡胶圈产生摩擦发出声音,且缓冲效果减弱的问题,实现了本装置使用的持久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机构,可以在本装置与上部连接件产生晃动时,通过第一转动环在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环转动,从而实现了本装置缓解与上部连接件摩擦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转动机构,可以在本装置与上部连接件产生晃动时,通过第三转动环在第一滑动槽的内部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动环转动,从而实现了本装置缓解与上部连接件摩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拆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二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0020]图中:1、螺纹杆;2、缓冲机构;201、第一圆筒;202、连接环;203、第二圆筒;204、第一弹性件;205、第一滑动环;206、第一限位环;207、第二弹性件;208、第二滑动环;209、第二限位环;3、第一转动机构;301、第一连接框;302、第一滑动槽;303、第一转动环;304、第二转动环;4、第一垫片;5、第一螺帽;6、第二转动机构;601、第二连接框;602、第二滑动槽;603、第三转动环;604、第四转动环;7、第二垫片;8、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该悬挂架结构用于在汽车的悬挂系统对悬挂架内部结构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弹性件204和第二弹性件207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环205和第二滑动环208在第一圆筒201和第二圆筒203之间形成的腔体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第一限位环206和第二限位环209上下移动,实现了本装置高减缓解悬挂架内部连接组件之间摩擦的目的,使得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保证汽车悬挂架使用的持久性。
[0023]参见图1~图5,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包括螺纹杆1,螺纹杆1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机构2。
[0024]缓冲机构2包括第一圆筒201,第一圆筒2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02,连接
环2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203,第二圆筒203的内侧壁与螺纹杆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连接环2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04。
[0025]此处第一弹性件204的材质优选为弹簧。
[0026]第一弹性件2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环205,第一滑动环2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206,连接环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07,第二弹性件2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环208,第二滑动环20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09。
[0027]此处第二弹性件207的材质优选为弹簧,此处第一滑动环205和第一圆筒201与第二圆筒203之间形成的腔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此处第二滑动环208和第一圆筒201与第二圆筒203之间形成的腔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28]通过第一弹性件204和第二弹性件207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环205和第二滑动环208在第一圆筒201和第二圆筒20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包括螺纹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的外部设置有缓冲机构(2),所述螺纹杆(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3),所述螺纹杆(1)外表面的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垫片(4),所述螺纹杆(1)外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5),所述螺纹杆(1)的外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6),所述螺纹杆(1)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垫片(7),所述螺纹杆(1)外表面的下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第一圆筒(201),所述第一圆筒(2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02),所述连接环(2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203),所述第二圆筒(203)的内侧壁与螺纹杆(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环(2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动环(205),所述第一滑动环(2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206),所述连接环(2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07),所述第二弹性件(2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环(208),所述第二滑动环(20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阿宝王加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保力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