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34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12
为了能够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即使将枢轴转矩提高到壳体等的质量变大的量,也能够防止把手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支柱(2)、安装机构、枢轴(20)、托架(3)、壳体(4)、把手(5)、后方视觉确认单元(6)、以及切换机构(7)。切换机构(7)具有固定卡合部(70)、弹性卡合部(71)以及弹性变形部(72)、以及抑制部(73)。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即使将枢轴转矩提高到壳体(4)等的质量变大的量,也能够防止把手(5)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动作。

Interior rear visual confirmation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设于车内来视觉确认车辆的后方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具备支柱、枢轴、托架、镜壳体、镜主体、以及操作杆,在托架设有卡合凹部,在操作杆设有具有允许挠曲的长孔的上端卡合部,上端卡合部与卡合凹部弹性接触。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中,若相对于托架对操作杆进行转动操作,则操作杆的上端卡合部一边弹性变形一边相对于托架的卡合凹部转动,伴随于此,镜壳体相对于托架进行倾斜转动。由此,镜主体的朝向切换为适合于白天时间等使用的向上和适合于夜晚时间等使用的向下。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中,若使镜壳体与托架以及镜主体一起绕枢轴的中心倾斜转动,则能够调整为镜主体的镜面的角度与使用者(主要是驾驶员)的视野一致。即能够实现镜面的角度调整。在专利文献2、3的车辆用内部镜系统中,具备支撑臂、箱体、显示装置、半透半反镜、操作杆部件、以及电源开关。在专利文献2、3的车辆用内部镜系统中,若对操作杆部件进行操作,则箱体的朝向变更为驾驶员观察显示装置的画面时的姿势、和驾驶员观察映在半透半反镜中的车辆后方时的姿势,另外,通过与操作杆部件的操作连动地操作电源开关,将显示装置切换为接通和断开。此外,在专利文献2、3的车辆用内部镜系统中,不能实现显示装置的画面以及半透半反镜面(以下称为“画面等”)的角度调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748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4475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447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在能够利用枢轴来实现镜面的角度调整的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中,存在将不能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的专利文献2、3的车辆用内部镜系统中的显示装置、半透半反镜以及电源开关安装于镜壳体来代替镜主体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利用专利文献1的由车辆用室内镜的枢轴以及托架等构成的镜面角度调整机构,能够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半透半反镜以及电源开关的质量比镜主体的质量大,因此镜壳体等的质量变大,存在镜壳体等因车辆的振动而相对于枢轴摆动、显示装置的画面以及半透半反镜面摆动的情况。因此,需要将枢轴转矩(托架保持于枢轴上的保持力)提高到镜壳体等的质量变大的量,以防止显示装置的画面以及半透半反镜面摆动。在提高了枢轴转矩的情况下,枢轴转矩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载荷变高,因此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存在操作杆动作的情况。即,若枢轴转矩变高,则使镜壳体等倾斜转动的力比操作杆的操作载荷大,因此存在操作杆因使镜壳体等倾斜转动的力而动作的情况。若操作杆进行动作,则存在与操作杆部件的操作连动的电源开关被操作而显示装置的接通和断开被切换的情况。另外,若操作杆进行动作,则存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前的显示装置的画面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后变更为半透半反镜面、或者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前的半透半反镜面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后变更为显示装置的画面的情况。然而,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中,仅上端卡合部与卡合凹部简单地弹性接触,操作杆的操作载荷简单地设定为预定值,并未设置将操作杆的操作载荷设定得较高的机构。因此,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室内镜中,若提高枢轴转矩,则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有操作杆动作不良。另外,专利文献2、3的车辆用内部镜系统不能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其能够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另外,即使将枢轴转矩提高到壳体等的质量变大的量,也能够防止把手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动作。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柱,其一端经由安装机构安装于车体;枢轴,其设于支柱的另一端;托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枢轴,壳体,其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旋转地安装于托架,把手,其安装于壳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地卡合于托架;后方视觉确认单元,其安装于壳体,对车辆的后方进行视觉确认;以及切换机构,其通过将把手从第一位置切换操作至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切换操作至第一位置,从而壳体从第一姿势切换至第二姿势或者从第二姿势切换至第一姿势,切换机构具有:设于托架的固定卡合部;设于把手,与固定卡合部弹性卡合的弹性卡合部及对把手进行切换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以及其抑制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的抑制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优选为,后方视觉确认单元具有:显示装置,其将由摄像装置拍摄到的车辆的后方的状况作为图像而显示在显示面上;开关,若壳体切换为第一姿势,则该开关使显示装置工作,若壳体切换为第二姿势,则该开关使显示装置停止;以及镜,其设于显示面的表面或者表面侧,在壳体处于第一姿势时使显示面的图像透过,在壳体处于第二姿势时使车辆的后方的状况作为反射像进行反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优选为,把手具有:主体部;抓握部,其设于主体部,用于进行把手的切换操作;轴部,其在与设有抓握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于主体部,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壳体;以及弹性卡合部及弹性变形部,其设于主体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优选为,抑制部设于把手、壳体、托架中的至少一个,设于把手的抑制部与壳体、托架中的至少任一方抵接,设于壳体、托架的抑制部与弹性变形部抵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能够实现画面等的角度调整,另外,即使将分枢轴转矩提高到壳体等的质量变大的量,也能够防止把手在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剖切后方视觉确认单元的一部分的图2中的I向视图)。图2是表示使用状态的侧面图(图1中的II向视图)。图3是表示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中的III-III线剖视图)。图3(A)是把手被切换操作至第一位置而壳体被切换至第一姿势时(显示装置模式时)的纵剖视图。图3(B)是把手被切换操作至第二位置而壳体被切换至第二姿势时(镜模式时)的纵剖视图。图4是表示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4(A)是表示显示装置模式时的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镜模式时的画面等的角度调整时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显示装置模式时的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镜模式时的切换机构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和抑制部的工作状态的说明图。图6(A)是局部正面说明图。图6(B)是图6(A)中的B-B线剖面说明图。图7是表示未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情况的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的说明图。图7(A)是局部正面说明图。图7(B)是图7(A)中的B-B线剖面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支柱,其一端经由安装机构安装于车体;/n枢轴,其设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n托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枢轴,/n壳体,其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托架,/n把手,其安装于上述壳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地卡合于上述托架;/n后方视觉确认单元,其安装于上述壳体,对车辆的后方进行视觉确认;以及/n切换机构,其通过将上述把手从上述第一位置切换操作至上述第二位置或者从上述第二位置切换操作至上述第一位置,从而使上述壳体从上述第一姿势切换至上述第二姿势或者从上述第二姿势切换至上述第一姿势,/n上述切换机构具有:/n设于上述托架的固定卡合部;/n设于上述把手,与上述固定卡合部弹性卡合的弹性卡合部及对上述把手进行切换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以及/n抑制上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的抑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8 JP 2017-1530201.一种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柱,其一端经由安装机构安装于车体;
枢轴,其设于上述支柱的另一端;
托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枢轴,
壳体,其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托架,
把手,其安装于上述壳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地卡合于上述托架;
后方视觉确认单元,其安装于上述壳体,对车辆的后方进行视觉确认;以及
切换机构,其通过将上述把手从上述第一位置切换操作至上述第二位置或者从上述第二位置切换操作至上述第一位置,从而使上述壳体从上述第一姿势切换至上述第二姿势或者从上述第二姿势切换至上述第一姿势,
上述切换机构具有:
设于上述托架的固定卡合部;
设于上述把手,与上述固定卡合部弹性卡合的弹性卡合部及对上述把手进行切换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以及
抑制上述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的抑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部后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方视觉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崎健司岩城雅之本田圭助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