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油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相变散热性能的轻型液压油箱,属于液压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是由一系列精密部件构成的,液压油温度过高时,液压系统中的精密元件长时间处在较高的温度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由于不同元件的材料不同,其热膨胀系数也不相同,不同的变形幅度会使部件间的配合公差超出合理范围,会影响系统传动精度,导致阀体活动受阻、液压油泄漏。高温还会使液压油的氧化作用加剧,油品中逐渐产生一些酮类、酸类胶质、沥青等物质,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油品失效,进而导致液压系统的摩擦部位表层形成的润滑膜发生化学作用分解,并造成钢件和其它有色金属腐蚀。温度过高的液压油黏度会降低,使其润滑性能降低,造成液压元件的不正常磨损,影响元件寿命,加剧油液泄露。过高的油温会产生气穴现象,产生额外的噪音和振动,并且还会腐蚀金属元件表面,影响元件的寿命及液压系统的性能。当液压油的温度过高时,一般都需要对高温液压油进行冷却,然而,现有的液压系统一般都用铁质油箱配合外置散热器进行散热,该方法占用空间大,体积重。在航空航天、行走机械等工程领域中往往需要小体积、轻质量,散热效率高的油箱。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油箱主要是铁质油箱,并不能满足该要求,主要存在质量体积大,散热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油箱,能减轻油箱体积和质量,增加换热强度,提高散热效果。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压油箱,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回油口,下部设置有吸油口;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的隔板机构,所述隔板机构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隔成蛇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口,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防吸空储油室;其中,所述隔板机构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卡槽;其中,所述隔板机构插接在所述安装卡槽内,并可拆卸式的与所述安装卡槽固定相连。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设置在上端的金属顶盖、设置在下端的金属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和所述金属底板之间的四个非金属的侧壁;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一侧的所述安装卡槽与设置在所述金属底板一侧的所述安装卡槽间隔布置,形成蛇形流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板机构包括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主体;所述U型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一端的端板;其中,所述隔板机构插接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或所述金属底板上,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竖直排列在所述侧板上的若干组散热翅片,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内部的若干传热管;其中,所述传热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散热翅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传热管一一对应相连;所述传热管倾斜设置,其连接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较高,另一端较低;其中,传热管内的冷却剂吸热后汽化而进入到散热翅片中,在散热翅片中散热后液化并回流到传热管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卡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滑轨,所述U型支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插接缝,所述隔板主体插接在所述插接缝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轨和所述U型支架通过螺栓相连,并且所述滑轨和所述U型支架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热管为轻质金属相变传热管,相变温度为45~5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吸空储油室包括隔离油液的稳油隔板,所述稳油隔板与外壳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十字形导轨,所述十字形导轨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油小球,所述吸油小球上设置有接口,并且所述接口通过软管连接吸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压油箱,相比于其他散热油箱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散热强度,易于拆装维护等优点。油液从回油口进入后外壳内之后通过蛇形的通道从吸油口流出,蛇形的通道增加了流程,从而增加了油液与隔板机构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传递的效果,提高油液散热的效率。隔板机构上设置有散热机构,当做折流板同时当做热量传导板,而且是利用相变传热,将小油箱内部热量导出。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安装时的状态;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隔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防吸空储油室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十字形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吸油小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外壳,2、隔板机构,3、防吸空储油室,11、回油口,12、吸油口,13、金属顶盖,14、金属底板,15、侧壁,16、安装卡槽,17、滑轨,18、插接缝,19、密封条,21、U型支架,22、隔板主体,23、侧板,24、端板,25、散热翅片,26、传热管,31、第一稳油隔板,32、第二稳油隔板,33、第三稳油隔板,34、十字形导轨,35、吸油小球,36、软管,37、挡油隔板,38、半折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油箱,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回油口11,所述外壳1的下部设置有吸油口12。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防吸空储油室。油液从回油口11进入到外壳1的内部,并通过吸油口12流出。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板机构2,隔板机构2布置在外壳1的内部,将外壳1的内部空间布置成蛇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口11,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口12。其中,所述隔板机构2上设置有散热机构。隔板在油液中吸取热量并通过散热机构将热量散发出去,使油液的温度降低。在使用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油箱时,油液从回油口11进入后外壳1内之后通过蛇形的通道从吸油口12流出,蛇形的通道增加了流程,从而增加了油液与隔板机构2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传递的效果,提高油液散热的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卡槽16,所述安装卡槽16用于安装隔板机构2。隔板机构2能够插接在所述安装卡槽16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回油口(11),下部设置有吸油口(12),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防吸空储油室(3);/n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的隔板机构(2),所述隔板机构(2)将所述外壳(1)内的空间分隔成蛇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口(11),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口(12);/n其中,所述隔板机构(2)上设置有散热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回油口(11),下部设置有吸油口(12),所述吸油口处设置有防吸空储油室(3);
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的隔板机构(2),所述隔板机构(2)将所述外壳(1)内的空间分隔成蛇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口(11),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口(12);
其中,所述隔板机构(2)上设置有散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卡槽(16);其中,所述隔板机构(2)插接在所述安装卡槽(16)内,并可拆卸式的与所述安装卡槽(16)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设置在上端的金属顶盖(13)、设置在下端的金属底板(14)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13)和所述金属底板(14)之间的四个非金属的侧壁(15);
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13)一侧的所述安装卡槽(16)与设置在所述金属底板(14)一侧的所述安装卡槽(16)间隔布置,形成蛇形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机构(2)包括U型支架(21),所述U型支架(2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主体(22);所述U型支架(21)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22)两侧的侧板(23),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板主体(22)一端的端板(24);
其中,所述隔板机构(2)插接在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端板(24)设置在所述金属顶盖(13)或所述金属底板(14)上,所述侧板(23)设置在所述侧壁(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军,刘翔宇,曾祥端,姚静,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