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82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1
本申请属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絮凝、采用助滤剂进行过滤、超滤浓缩、精滤等步骤。发明专利技术人认为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对工业酶制剂进行检测时,在符合细菌总数的标准时,无法测出滤液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而导致后续保藏、贮存过程中存在乳酸菌的二次发酵,从而使得产品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胀桶、浑浊和pH下降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发明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于发酵液精制过程的进一步改进,尤其是通过降低乳酸菌影响,较好确保了工业用酶制剂产品在后续储藏、贮存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好地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refining effect of enzyme preparation for food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属于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国内酶制剂产品主要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两类,其中液体剂型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利用过滤法将酶从发酵液体中分离出来即可,而过滤用原料主要为聚丙烯酰胺、珍珠岩和硅藻土等。实际制备中,根据酶制剂品种不同,添加的硅藻土的比例也不一样,而为达到最佳效果,所制备酶制剂主要通过检测发酵液过滤后的滤液中的细菌总数来确定精制效果。现有检测方法中,目前食品酶制剂生产均按照国家标准GB1886.174-2016进行检测,该标准中微生物的检测,涵盖了致病菌和细菌总数等指标。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符合上述检测标准的情况下,部分生物酶制剂产品依然会出现pH下降、胀桶和浑浊现象,进而影响产品储存和销售。基于此特点,专利技术认为有必要就造成该现象原因及酶制剂的精制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对现有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检测方法分析基础上,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检测方法中对于乳酸菌是缺乏检测分析的,进而造成了相关酶制剂产品质量在符合国标基础上仍然会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基于此,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从而为产品质量的稳定奠定一定技术基础。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絮凝;所用絮凝剂例如为聚丙烯酰胺;<br>进一步以葡糖淀粉酶发酵生产为例:将黑曲霉菌株种子液按10%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pH4.0-4.7左右)后,32-37℃、150~200转/分钟条件下发酵培养120~150h后,将发酵醪液添加1倍水稀释,同时添加120-150ppm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例如为3.0×105道尔顿)作为絮凝剂进行沉淀;(2)对步骤(1)中絮凝沉淀后的醪液采用助滤剂进行过滤;所述助滤剂具体例如采用珍珠岩,加入量具体例如为3.5-5%质量比例,优选不少于5%比例;(3)对步骤(2)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超滤浓缩;超滤机例如选用UF卷式膜,分子量为10000道尔顿,超滤压力小于0.5Mpa;(4)对步骤(3)中浓缩后的滤液进行精滤精滤助剂例如采用硅藻土,具体而言:在超滤浓缩液中加入3~5%的细品硅藻土,然后通过精滤板框过滤,过滤压力小于0.5Mpa;对精滤后滤液(即酶制剂)中乳酸菌含量进行检测,确保乳酸菌的含量≤200cfu/g;具体检测时,乳酸菌的含量采用GB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专利技术人在对现有食品工业用酶制剂产品进行分析基础上,认为按照现有国家标准GB1886.174-2016对工业酶制剂进行检测时,在符合细菌总数≤50000cfu/mL的检测标准时,无法测出滤液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而导致后续储藏、贮存过程中存在乳酸菌的二次发酵,从而使得产品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胀桶、浑浊和pH下降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于发酵液精制过程的进一步改进,尤其是通过降低乳酸菌影响,较好确保了工业用酶制剂产品在后续储藏、贮存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好地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在介绍具体实施例前,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相关微生物检测方法均按照:GB478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方法和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进行测定。实施例在介绍具体酶精制操作前,专利技术人认为首先由必要介绍的是,本申请技术核心之一在于:专利技术人认为有必要严格控制所制备成品酶中微生物菌落数、尤其是成品酶中乳酸菌数量,乳酸菌落数需严格控制在≤200cfu/g时,才能较好确保酶的储藏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技术人在对不同批次葡糖淀粉酶成品储藏过程中,检测发现,成品酶中细菌数≤50000cfu/g时,虽然符合国标1886.174要求,但如果乳酸菌数量>200cfu/g时,成品葡糖淀粉酶常温放置4~6个月时即会出现pH下降、胀桶、产品浑浊等现象,进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而如果严格控制乳酸菌数量≤200cfu/g时,即可在符合国标1886.174同时,较好满足储藏需要。下面就专利技术人部分批次葡糖淀粉酶成品储藏一定时期后产品情况简要列表展示如下:表1,未控制乳酸菌数量的葡糖淀粉酶存储4个月后产品质量情况(表中菌落数均是储藏前检测结果)表2严格控制乳酸菌数量的葡糖淀粉酶成品存储6个月后产品变化情况(表中菌落数均是储藏前检测结果)。从上表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不管是否严格控制乳酸菌数量,菌落总数都是符合国标的,但是否严格控制乳酸菌数量对于产品储藏显然是有直接影响的;当将乳酸菌数量严格控制在≤200cfu/g以下时,显然能够有效延长酶成品的保藏时效。基于此标准,专利技术人就生物酶的精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以葡糖淀粉酶的发酵、提纯为例,就具体过程简要介绍如下。(1)葡糖淀粉酶发酵液的制备:首先,取保藏的发酵用黑曲霉菌株,在35℃、220rpm条件下发酵3d以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接种到种子罐中,35℃、220rpm条件下发酵50h左右以进行一级发酵;再后,将一级发酵培养成熟的种子液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二级种子罐培养基中,再次35℃、180rpm条件下发酵50h左右;最后,在无菌条件下,按照10%体积比的接种量,将二级种子罐发酵后种子液转入发酵罐中发酵制备葡糖淀粉酶,发酵条件为:35℃,180rpm发酵140h左右,此时菌丝体自溶严重,酶活力无明显升高,此时即可放罐结束发酵;所述发酵培养基组成一般为(w/v,g/L):玉米淀粉2.5%,豆粕1.0%,硫酸铵0.2%,磷酸二氢钾0.15%。(2)对葡糖淀粉酶成熟发酵醪液絮凝;将步骤(1)中获得的成熟发酵醪液压入絮凝罐,加1倍水稀释,再加入120ppm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0×105道尔顿),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絮凝。(3)对步骤(2)中絮凝沉淀后的醪液采用助滤剂进行过滤;所述助滤剂具体采用珍珠岩;(4)对步骤(3)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超滤浓缩;经板框过滤后的清液压入超滤循环罐,开启超滤机进行超滤浓缩。超滤机选用UF卷式膜,分子量为10000道尔顿,超滤进口压力≤0.5Mpa,出口压力≤0.2Mpa;(5)对步骤(4)中浓缩后的滤液进行精滤精滤助剂采用硅藻土,具体而言:在超滤浓缩液中加入5%的细品硅藻土,然后通过精滤板框过滤,过滤压力小于0.5Mpa;对精滤后滤液(即酶制剂)中乳酸菌含量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时,乳酸菌的含量采用GB4789.35-2016《食品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对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絮凝;/n所述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为葡糖淀粉酶成熟发酵醪液;/n(2)对步骤(1)中絮凝沉淀后的醪液采用助滤剂进行过滤;/n(3)对步骤(2)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超滤浓缩;/n(4)对步骤(3)中浓缩后的滤液进行精滤;/n对精滤后滤液中乳酸菌含量进行检测,确保乳酸菌的含量≤200cfu/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絮凝;
所述食品工业用酶成熟发酵醪液为葡糖淀粉酶成熟发酵醪液;
(2)对步骤(1)中絮凝沉淀后的醪液采用助滤剂进行过滤;
(3)对步骤(2)中过滤后的滤液进行超滤浓缩;
(4)对步骤(3)中浓缩后的滤液进行精滤;
对精滤后滤液中乳酸菌含量进行检测,确保乳酸菌的含量≤200cfu/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葡糖淀粉酶成熟发酵醪液具体制备方法为:
将黑曲霉菌株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37℃、150~200转/分钟条件下发酵培养120~150h;
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淀粉2.5%,豆粕1.0%,硫酸铵0.2%,磷酸二氢钾0.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精制效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絮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具体絮凝操作时:将发酵醪液添加1倍水稀释,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利鹏崔怡焦国宝陈晓宇梁颖杰何景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