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05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属于热流道气缸技术领域,所述双气室气缸包括:上缸体,所述上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气路接头和第二气路接头,且所述上缸体还设置有:上活塞,所述上活塞设置在上杆体内,且通过上活塞将上缸体分隔为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上活塞回缩腔室;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连接设置在上缸体的下方,且所述下缸体还设置有:下活塞,所述下活塞设置在下缸体内,且通过下活塞将下缸体分隔为下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回缩腔室;其中,所述上活塞作用在下活塞上;并通过第一气路通道使得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达到避免使用增压泵、增强气缸输出力量的技术效果。

A double chamber cylinder for hot runn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气缸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是用于模具注塑的高级浇注系统,其可使原料始终保持在合适的熔融温度范围,从而避免了冷料废料的产生,其不但解决了原料浪费的问题还解决了注塑的可自动化问题。热流道热嘴根据嘴型的封料形式不同又分为开放式与针阀式,所谓的开放式即浇口内部无主动关闭用于封料的阀针,其浇口的关闭主要是依靠前段浇口在注塑完成后,产生一小段冷料塞以此堵住后端熔融塑料流出,其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依靠恰当的模具温度与冷却水路位置等因素,对于难以注塑的工程塑料、热敏性塑料等均会出现各种问题。针阀式的热嘴针对这问题应运而生,其浇口内部设计有用于封料的阀针,阀针的运动与注塑机的工作相匹配根据不同的注塑信号实现往复运动,即可以实现阀针的开启与关闭。阀针的往复运动需要驱动件提供支持,气缸在这里面充当驱动元件为阀针的往复运动所需的动力提供支持。受限于环境、产品及设备的要求在一些场合当中须使用气缸。尤其在注塑一些大型制品的场合由于气压的限制,极有可能引发阀针无法封闭到底的问题。进而造成产品注塑瑕疵,影响产品的合格率。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手段是使用增压泵,而增压泵仅能在原基础上增加约20~30%气缸的输出力量。在力量轻微欠缺的场合,增压泵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而在力量有较大欠缺的场合,增压泵无法解决问题。增压泵会增加客户的使用成本,并且气压升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密封件及控制阀门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在不增压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气缸的输出力量。>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增压泵对气缸作用会影响气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压泵对气缸作用会影响气缸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达到避免使用增压泵、增强气缸输出力量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所述双气室气缸受压力气体作用,所述双气室气缸包括:上缸体,所述上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气路接头和第二气路接头,且所述上缸体还设置有:上活塞,所述上活塞设置在上杆体内,且通过上活塞将上缸体分隔为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上活塞回缩腔室;所述上活塞内设置有第一气路通道;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连接设置在上缸体的下方,所述下缸体上设置有第三气路接头,且所述下缸体还设置有:下活塞,所述下活塞设置在下缸体内,且通过下活塞将下缸体分隔为下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回缩腔室;其中,所述上活塞作用在下活塞上,且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顶出腔室;并通过第一气路通道使得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路接头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所述第二气路接头连通上活塞回缩腔室;所述第三气路接头连通下活塞回缩腔室。作为优选,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上活塞穿设过下缸体并作用在下活塞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路通道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气路通道均匀设置在上活塞上,且多个第一气路通道均匀作用在下活塞顶出腔室内。作为优选,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且所述上活塞和下活塞之间通过设置有上活塞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活塞的底部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可容置一阀针。作为优选,所述双气室气缸还包括:冷却底板,所述冷却底板连接设置在下缸体上,使得下活塞密封在下缸体内;其中,所述冷区底板内设置有冷却回路和连通冷区回路的冷却接头,并通过冷却接头导入冷却媒介使得冷却底板使得双气室气缸降温。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气路接头设置在冷却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可设置在分流板上,并通过所述支撑座使得冷却底板和分流板之间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上活塞顶出腔室、上活塞回缩腔室、下活塞顶出腔室以及下活塞回缩腔室的横截面积一致;且上活塞顶出腔室的深度和下活塞顶出腔室的深度一致,上活塞回缩腔室的深度和下活塞回缩腔室的深度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缸体和下缸体设置两个气室,设置上活塞和下活塞,上活塞和下活塞连接为一体,在输入的压力气体值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使得气缸整体上受到力增大,使得气缸对外输出的力量增大;避免增设增压泵来扩大气缸的输出力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压泵对气缸作用会影响气缸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达到避免使用增压泵、增强气缸输出力量的技术效果。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活塞内设置第一气道,利用第一气道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顶出腔室之间连通,使得原本位于上活塞顶出腔室内的压力气体可以作用到上活塞顶出腔室内,使得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且第一气道设置在上活塞内部,整体的零部件数量少,且气密性更加可靠。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冷却底板,利用冷却底板来对气缸进行冷却,同时将冷却底板连接在下缸体上,冷却底板作为下缸体密封的一部分,便于下活塞置入下缸体内,且可以更加直接的对气缸进行冷却作用。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气路接头设置在冷却底板上,便于降低生产加工难度,提高下缸体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且冷却底板相对于下缸体设置有第二气道,第二气道连通第三气路接头和下活塞回缩腔室;且冷却底板相对于下活塞外凸,使得下活塞向下运动时,冷却底板的外凸部可以作为下活塞的限位面。5、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上活塞顶出腔室、上活塞回缩腔室、下活塞顶出腔室以及下活塞回缩腔室,使得压力气体在对上活塞和下活塞作用时,上活塞和下活塞的行程一致,动作能同步,避免单个活塞受力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的右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E-E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J-J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K-K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3中Q-Q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活塞的轴侧向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在分流板和模板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缸体;11第一气路接头;12第二气路接头;13上缸体螺钉;14上缸体弹簧垫片;2上活塞;21上活塞螺钉;22上活塞弹簧垫片;23上活塞密封圈;3下缸体;31下缸体密封圈;4下活塞;41下活塞导向带;42下活塞密封圈;43沟槽;44止转面;5冷却底板;51外冷却密封圈;52冷却导向带;53内冷却密封圈;54堵头;55冷却接头;551第一冷却接头;552第二冷却接头;56第三气路接头;57冷却回路;6支撑座;61支撑螺钉;62支撑弹簧垫片;7模板;8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所述双气室气缸受压力气体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室气缸包括:/n上缸体,所述上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气路接头和第二气路接头,且所述上缸体还设置有:/n上活塞,所述上活塞设置在上杆体内,且通过上活塞将上缸体分隔为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上活塞回缩腔室;所述上活塞内设置有第一气路通道;/n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连接设置在上缸体的下方,所述下缸体上设置有第三气路接头,且所述下缸体还设置有:/n下活塞,所述下活塞设置在下缸体内,且通过下活塞将下缸体分隔为下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回缩腔室;/n其中,所述上活塞作用在下活塞上,且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顶出腔室;并通过第一气路通道使得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所述双气室气缸受压力气体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室气缸包括:
上缸体,所述上缸体上设置有第一气路接头和第二气路接头,且所述上缸体还设置有:
上活塞,所述上活塞设置在上杆体内,且通过上活塞将上缸体分隔为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上活塞回缩腔室;所述上活塞内设置有第一气路通道;
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连接设置在上缸体的下方,所述下缸体上设置有第三气路接头,且所述下缸体还设置有:
下活塞,所述下活塞设置在下缸体内,且通过下活塞将下缸体分隔为下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回缩腔室;
其中,所述上活塞作用在下活塞上,且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和下活塞顶出腔室;并通过第一气路通道使得压力气体同时作用在上活塞和下活塞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接头连通上活塞顶出腔室;所述第二气路接头连通上活塞回缩腔室;所述第三气路接头连通下活塞回缩腔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流道系统的双气室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体和下缸体之间密封连接,且所述上活塞穿设过下缸体并作用在下活塞上。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