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35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外壳体、烹饪腔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围绕形成烹饪腔的腔体,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对应地分别安装在外壳体与腔体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发热腔与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发热腔中以冷却热风电机的导风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装置能有效的减少热风电机的厚度,同时减少热风电机的工作噪音,提升散热效率。

Coo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装置
本技术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蒸烤箱的热风系统结构一般包括热风电机、导风组件、电加热管和风机;由于热风电机处于高温环境,且本身发热量大,所以在热风电机上通常有两层扇叶,内扇叶为热风提供循环,外扇叶为热风电机提供冷却,这样就导致热风电机本身负载很大,需要较厚的硅钢片和线圈以输出大的功率;而且因为有外扇叶所以整个热风系统的尺寸较厚,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进一步的热风系统的两层扇叶在运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蒸烤箱的热风系统的热风电机由于采用两层扇叶导致尺寸较厚和运行噪音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外壳体、烹饪腔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围绕形成烹饪腔的腔体,其特征在于,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对应地分别安装在外壳体与腔体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发热腔与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发热腔中以冷却热风电机的导风风道。优选地,在工作状态下,散热腔中的气温不大于80摄氏度,发热腔中的气温不小于110摄氏度。优选地,热风电机包括硅钢片、线圈和单层扇叶,导风风道朝向线圈和硅钢片引流。优选地,热风电机的轴向长度小于90mm。优选地,加热腔为腔体的腔体后壁与外壳体的壳体背板之间的后部容腔,散热腔为腔体的腔体底壁与外壳体的壳体底板之间的底部容腔,底部容腔中设有与散热风机毗邻的电控板,散热腔的气流经过电控板。优选地,腔体后壁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抵接外壳体的壳体底板以隔开后部容腔与底部容腔,导风风道包括安装于腔体后壁上的导风罩,导风罩的顶端开口设置在热风电机的正下方,导风罩的底端连接于腔体后壁的底端下延段的通孔,通孔贯通底部容腔与导风罩内部空间。优选地,壳体底板设有底板进风口,壳体背板设有背板出风口。优选地,腔体底壁还设有用于接收废水的接水盒和用于供水的水箱。优选地,接水盒上方的腔体底壁上设有第一排水微孔,接水盒与腔体底壁之间设有排水套,排水套包括用于承接第一排水微孔的排水的存水套腔和设置在存水套腔的套腔底壁上的第二排水微孔;其中,烹饪腔内的积液能够在压力状态下依次通过第一排水微孔、存水套腔和第二排水孔以排出,或者积液能够在压力不足状态下封堵第一排水微孔和/或第二排水微孔。优选地,烹饪装置为桌面型蒸烤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烹饪装置,包括外壳体、烹饪腔以及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围绕形成烹饪腔的腔体,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热风电机和散热风机对应地分别安装在外壳体与腔体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发热腔与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发热腔中以冷却热风电机的导风风道。本技术的烹饪装置能有效的减少热风电机的厚度,同时减少热风电机的工作噪音,提升散热效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局部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图3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图6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腔体的立体视图;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排水套的立体视图;图9是本技术烹饪装置的排水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壳体1;腔体2;载物架3;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蒸汽输送管5;散热罩6;电控板7;水箱8;排水套9;热风电机10;热风扇叶11;发热盘管12;散热风机13;接水盒14;底部支撑板15;导风罩16;第二底盖17;第一底盖18;进风口19;门体20;腔体底壁21;腔体后壁22;硅钢片101;电机轴102;线圈103;第一排水微孔211;周边斜面板212;中心板213;存水凹槽215;出风口601;对接套口部901;套件支撑部902;存水套腔903;第二排水微孔904;卡接部905。具体实施方式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内部可输送高温的热风对食材进行烘烤实现烹饪目的,该烹饪装置具体如图1至图5所示,烹饪装置包括门体20、外壳体1和烹饪腔,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内且围绕形成该烹饪腔的腔体2,此外该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其中该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分别对应安装在该外壳体1和腔体2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该发热腔和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发热腔中以冷却该热风电机10的导风风道。具体的,热风电机10包括硅钢片101、线圈103和电机轴102,其中硅钢片101和线圈103设置于腔体2之外,电机轴102穿过腔体2并与设置于腔体2内的热风扇叶11相连,在腔体2内还设置有发热盘管12,以此形成热风系统,通过发热盘管12工作产生高温热量,并通过热风电机10运行带动热风扇叶11的转动,不断地将高温热量转换成高温气流,在近似密闭的腔体2内循环流动,以此对腔体2内的食材进行烘烤,实现烹饪目的。在该实施例中,当散热风机13工作时,不断地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散热腔中形成气流并经导风风道输送至发热腔中,对工作中的热风电机10进行散热,具体对热风电机10的硅钢片101和线圈103进行散热。由于热风电机10靠近热风扇叶11和发热盘管12,使得该烹饪装置在烹饪食材时热风电机10周围的温度非常的高,一般超过110℃达到120℃左右,因而需要及时对热风电机10进行散热避免其高温损坏,而通过散热风机13的工作将外界的冷空气经导风风道输送到发热腔对热风电机10进行散热冷却。因此,在实现了对热风电机10的自身降温的基础上,不需要再单独在热风电机10上另行设置外扇叶对其进行自身降温。因而能减少热风电机10乃至整个热风系统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而且仅具有一组热风扇叶11的热风电机10,在减少外扇叶的同时也相应减小了热风电机10的驱动功率,因而可以采用相对小型化的热风电机10,具体可以减少线圈103和硅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外壳体(1)、烹饪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且围绕形成所述烹饪腔的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所述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对应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腔体(2)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所述发热腔与所述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所述发热腔中以冷却所述热风电机(10)的导风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外壳体(1)、烹饪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且围绕形成所述烹饪腔的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所述热风电机(10)和散热风机(13)对应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腔体(2)之间形成的发热腔和散热腔中,所述发热腔与所述散热腔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散热腔的气流引流至所述发热腔中以冷却所述热风电机(10)的导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散热腔中的气温不大于80摄氏度,所述发热腔中的气温不小于110摄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电机(10)包括硅钢片(101)、线圈(103)和单层扇叶,所述导风风道朝向所述线圈(103)和硅钢片(101)引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电机(10)的轴向长度小于9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为所述腔体(2)的腔体后壁(22)与所述外壳体(1)的壳体背板之间的后部容腔,所述散热腔为所述腔体(2)的腔体底壁(21)与所述外壳体(1)的壳体底板之间的底部容腔,所述底部容腔中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机(13)毗邻的电控板(7),所述散热腔的气流经过所述电控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袁显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