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98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和阀腔;阀腔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导热件上设置有冷却流道;进气孔通过阀腔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相接通;筒体上固定有对导热件制冷的冷却装置。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该结构中通过气体弹簧的气路上串联一个阀体后,能够进行对氮气弹簧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缩短弹簧内部气体的冷却周期,提高氮气弹提高冲压成型的效率。

A valve body structure with heat excha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阀体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气体弹簧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弹簧内的气体被反复压缩,缸体也会反复膨胀,导致缸体温度升高,发热严重;所以一般为了保证气体弹簧的使用温度,需要延长每一次冲压的时间间隔,使得气体弹簧有足够的散热时间。这种散热方式虽然成本低,但也使得冲压的周期变长,极大限度地制约冲压成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它包括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和阀腔;所述阀腔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上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进气孔通过阀腔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相接通;所述筒体上固定有对导热件制冷的冷却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设置在筒体的侧表面上;所述冷却流道由轴向流道和径向流道组成;所述轴向流道与筒体同轴设置;所述径向流道与轴向流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轴向流道一端与阀腔相接通;轴向流道另一端与径向流道一端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另一端与排气孔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的数量至少为一条;所述径向流道在导热件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导热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凹环;所述径向流道通过外凹环与排气孔相接通。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开关;所述阀芯开关包括有设置在阀腔内的闭气嘴和顶销连接件;所述筒体上固定有顶销驱动装置;所述顶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在筒体上;顶销驱动装置另一端伸入到阀腔后与顶销连接件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顶销连接件另一端与轴向流道上远离径向流道的一端呈正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顶销连接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环;所述导向凸环的外环直径等于阀腔的直径;所述导向凸环上设置有贯穿导向凸环前后两端面的通气槽。进一步地,所述顶销驱动装置包括有推轴和推杆;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凸环;所述内凸环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内导向套;所述内导向套的内孔与推杆的杆身相匹配;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推块导向孔;所述推轴的轴身与推块导向孔相匹配;所述推轴插入到推块导向孔后与推杆一端相固定连接;推杆另一端穿过内导向套后在阀腔内与顶销连接件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销连接件外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内凸环相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导向凸环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进气孔在筒体上呈圆周分布;所述排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排气孔在筒体上呈圆周分布;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凹环;其中一个凹环与排气孔上远离阀腔的一端相接通;另一个凹环与进气孔上远离阀腔的一端相接通。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和阀腔;阀腔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导热件上设置有冷却流道;进气孔通过阀腔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相接通;筒体上固定有对导热件制冷的冷却装置。在使用本技术时,冷却装置的接头通过螺栓固定在导热件上,冷却装置对导热件降温,流体依次从进气孔、阀腔和导热件上的冷却流道流经最后从排气孔排出,气体在流经冷却流道时与导热件进行换热降温,达到对气体制冷的目的;该结构中通过气体弹簧的气路上串联一个阀体后,能够进行对氮气弹簧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缩短弹簧内部气体的冷却周期,提高氮气弹提高冲压成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冷却装置连接在导热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闭气嘴固定在顶销连接件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推轴;2、筒体;201、推块导向孔;202、凹环;203、进气孔;204、排气孔;205、阀腔;206、内凸环;3、冷却装置;4、接头;5、导热件;501、轴向流道;502、径向流道;503、外凹环;6、闭气嘴;7、顶销连接件;701、导向凸环;701a、通气槽;8、弹簧;9、内导向套;10、热敏纸;11、外筒体;12、推杆;1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它包括有筒体2;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孔203、排气孔204和阀腔205;所述阀腔205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导热件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进气孔203通过阀腔205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所述筒体2上固定有对导热件5制冷的冷却装置3;筒体2的外侧壁固定有热敏纸10;冷却装置3采用深冷装置,深冷装置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此不详说;导热件5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故此不详说;冷却装置3的接头4通过螺栓13固定在导热件5上,冷却装置3对导热件5降温,流体依次从进气孔203、阀腔205和导热件5上的冷却流道流经最后从排气孔204排出,气体在流经冷却流道时与导热件5进行换热降温,达到对气体制冷的目的,(如果冷却装置3换上加热装置,即可对流经导热件5上的流体加热);该结构中通过气体弹簧的气路上串联一个阀体后,能够进行对氮气弹簧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缩短弹簧内部气体的冷却周期,提高氮气弹提高冲压成型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进气孔203和排气孔204设置在筒体2的侧表面上;所述冷却流道由轴向流道501和径向流道502组成;所述轴向流道501与筒体2同轴设置;所述径向流道502与轴向流道50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轴向流道501一端与阀腔205相接通;轴向流道501另一端与径向流道502一端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502另一端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502的数量至少为一条;所述径向流道502在导热件5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导热件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凹环503;所述径向流道502通过外凹环503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气体经过轴向流道501后流入到径向流道502内,轴向流道501和径向流道502组成的冷却流道呈轴心对称,使得导热件5在同一截面的温差更少,提高导热件5的导热能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筒体2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开关;所述阀芯开关包括有设置在阀腔205内的闭气嘴6和顶销连接件7;所述筒体2上固定有顶销驱动装置;所述顶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在筒体2上;顶销驱动装置另一端伸入到阀腔205后与顶销连接件7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顶销连接件7另一端与轴向流道501上远离径向流道502的一端呈正对设置;顶销驱动装置驱动,带动顶销连接件7上的闭气嘴6运动,当闭气嘴6密封在径向流道502后,进气孔203与排气孔204之间的气路断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销连接件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环701;所述导向凸环701的外环直径等于阀腔205的直径;所述导向凸环701上设置有贯穿导向凸环701前后两端面的通气槽701a;导向凸环701用于顶销连接件7在阀腔205内滑动导向,防止在闭气嘴6压紧在密封在径向流道502时出现倾斜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筒体(2);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孔(203)、排气孔(204)和阀腔(205);所述阀腔(205)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导热件(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进气孔(203)通过阀腔(205)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所述筒体(2)上固定有对导热件(5)制冷的冷却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筒体(2);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孔(203)、排气孔(204)和阀腔(205);所述阀腔(205)的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导热件(5)上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进气孔(203)通过阀腔(205)和冷却流道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所述筒体(2)上固定有对导热件(5)制冷的冷却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203)和排气孔(204)设置在筒体(2)的侧表面上;所述冷却流道由轴向流道(501)和径向流道(502)组成;所述轴向流道(501)与筒体(2)同轴设置;所述径向流道(502)与轴向流道(50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轴向流道(501)一端与阀腔(205)相接通;轴向流道(501)另一端与径向流道(502)一端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502)另一端与排气孔(204)相接通;所述径向流道(502)的数量至少为一条;所述径向流道(502)在导热件(5)上呈圆周分布;所述导热件(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凹环(503);所述径向流道(502)通过外凹环(503)与排气孔(204)相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热交换装置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的内部设置有阀芯开关;所述阀芯开关包括有设置在阀腔(205)内的闭气嘴(6)和顶销连接件(7);所述筒体(2)上固定有顶销驱动装置;所述顶销驱动装置一端固定在筒体(2)上;顶销驱动装置另一端伸入到阀腔(205)后与顶销连接件(7)一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顶销连接件(7)另一端与轴向流道(501)上远离径向流道(502)的一端呈正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炳兰贞
申请(专利权)人:恒立广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