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734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2:11
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11)、加热用散热器(12)、热介质用散热器(13)、减压部(14)、蒸发器(15、73)、散热量调整部(44、18)。加热用散热器使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热介质用散热器使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高温侧热介质散热。减压部使加热用散热器和热介质用散热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使被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吸收热交换对象流体具有的热量而蒸发。散热量调整部调整高压制冷剂在加热用散热器中向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的散热量。散热量调整部在加热热交换对象流体的加热模式下,使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与热介质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相比增加,在冷却热交换对象流体的冷却模式下,与在加热模式下相比,使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减少。

Refrigeration cycl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2017年7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48190号为基础,并将其记载内容引用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适用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在该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回路能够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制热模式时,使低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从而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另外,在制冷模式时,使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从而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发挥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5637号公报像这样,在根据运行模式切换制冷剂回路,使高压制冷剂或低压制冷剂流入同一热交换器,从而使此热交换器的作用发生变化的结构中,在制冷剂回路中需要压力调整阀或切换阀,因此可能导致制冷剂回路变复杂,同时也需要用于切换制冷剂回路的复杂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于构成为能够切换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和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提供一种能够使循环结构简单化的制冷循环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加热用散热器、热介质用散热器、减压部、蒸发器以及散热量调整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后排出。加热用散热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热介质用散热器将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高温侧热介质散热。减压部使加热用散热器和热介质用散热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减压。蒸发器通过吸收热交换对象流体具有的热量,使被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散热量调整部调整在加热用散热器中高压制冷剂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的散热量。在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下,散热量调整部使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和热介质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相比增加。在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下,与在加热模式下相比,散热量调整部使加热用散热器的散热量减少。由此,散热量调整部通过调整加热用散热器中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的散热量,从而无需切换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就能够在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和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之间切换。也就是说,通过增加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并在加热用散热器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能够实现加热模式,通过减少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并在蒸发器对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冷却,能够实现冷却模式。因此,根据运转模式,不需要改变同一热交换器的功能,也不需要用于切换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压力调整阀、切换阀。其结果是,能够简化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结构,且不需要用于切换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复杂控制。因此,对于被构成为能够切换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回路结构和切换控制的制冷循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电气控制部的框图。图3是表示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循环的制冷剂的量的图表。图4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5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6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与在之前的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有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实施方式中仅描述了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于该结构的其他部分可适用先前描述的其他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不仅限于明示可以具体结合的部分彼此之间的结合,只要在结合中不产生特别的阻碍,即使没有明示,也可以将实施方式彼此局部地结合。(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与图2,对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的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在图1中表示的空调装置1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是将车室内空间调整到适当温度的空调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搭载于从发动机(换言之,内燃机)和从行驶用电动机获得车辆行驶用驱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由能够在车辆停车时将从外部电源(换言之,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搭载于车辆的电池(换言之,车载电池)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构成。作为电池,可使用例如锂离子电池。从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不仅用于车辆行驶,也用于使发电机工作。并且,发电机发出的电力与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能够储蓄在电池中,并且电池中存储的电力不仅用于行驶用电动机,还供给到构成制冷循环装置10的以电动式结构设备为首的各种车载设备。空调装置1能够切换对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制冷的制冷模式的运行(即,对作为热交换对象流体的送风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与对车室内制热的制热模式(即,对作为热交换对象流体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的运行。空调装置1包括制冷循环装置10、高温侧热介质流路20、低温侧热介质流路30以及室内空调单元40。制冷循环装置10在制冷剂流路9中按以下顺序配置有:压缩机11、室内冷凝器12(加热用散热器)、室外冷凝器13(热介质用散热器)、减压阀14(减压部)、蒸发器15、储液器16(储液部)。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中,使用氟利昂系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并构成高压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压缩机11是通过从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压缩机,压缩机11吸入、压缩并排出制冷循环装置10的制冷剂。通过由控制装置5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压缩机11的工作。压缩机11的排出口与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室内冷凝器12配置在后述的室内空调单元40的壳体41内。室内冷凝器12是至少在制热模式时,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以下简称为高压制冷剂)和作为热交换对象流体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送风空气散热,从而加热送风空气的加热用散热器。在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送风空气散热时,高压制冷剂冷凝。室内冷凝器12的制冷剂出口侧与室外冷凝器13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室外冷凝器13配置在车室外。室外冷凝器13是至少在制冷模式时,使从室内冷凝器12流出的高压制冷剂与在高温侧热介质流路20内流通的作为高温侧热介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冷却水散热的热介质用散热器。在高温侧热介质流路20内流通的冷却水、在后述的低温侧热介质流路30流通的冷却水使用至少含有乙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或纳米流体的液体,或者使用防冻液体。高温侧热介质流路20是使冷却水在室外冷凝器13与后述的高温侧散热器22之间循环的环状流路。在高温侧热介质流路20中按以下顺序配置有:室外冷凝器13、加热装置24、高温侧三通阀23、高温侧散热器22以及高温侧泵21。高温侧泵21通过吸入冷却水并向室外冷凝器13侧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并排出制冷剂;/n加热用散热器(12),该加热用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n热介质用散热器(13),该热介质用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高温侧热介质散热;/n减压部(14),该减压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和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减压;/n蒸发器(15、73),该蒸发器使被所述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吸收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具有的热量而蒸发;以及/n散热量调整部(44、18),该散热量调整部调整高压制冷剂在所述加热用散热器中向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的散热量,/n在对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下,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与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相比增加,在对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下,与在所述加热模式下相比,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的散热量减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31 JP 2017-148190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并排出制冷剂;
加热用散热器(12),该加热用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
热介质用散热器(13),该热介质用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高温侧热介质散热;
减压部(14),该减压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和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减压;
蒸发器(15、73),该蒸发器使被所述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吸收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具有的热量而蒸发;以及
散热量调整部(44、18),该散热量调整部调整高压制冷剂在所述加热用散热器中向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散热的散热量,
在对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下,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与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中的散热量相比增加,在对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模式下,与在所述加热模式下相比,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所述加热用散热器的散热量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使从所述加热用散热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具有的热量向所述高温侧热介质散热,
在所述加热模式下,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的入口侧的所述制冷剂的干度小于在所述冷却模式下的干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介质用散热器的下游侧以及所述压缩机的上游侧的至少一方具有储存所述制冷剂的储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量调整部调整通过所述加热用散热器的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流量,
在所述冷却模式下,与在所述加热模式下相比,所述散热量调整部使通过所述加热用散热器的所述热交换对象流体的流量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吉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