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964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包括后纵臂本体、衬套安装套管、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衬套安装套管设在后纵臂本体的一端,用于实现后纵臂本体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压装衬套压装在衬套安装套管内;后纵臂支架设在衬套安装套管与车身之间;后纵臂本体上设有两条平行的加强筋,每条加强筋均由压装衬套安装点处延长至后纵臂本体另一端与后转向节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条平行加强筋提高了后纵臂本体Y和Z向的抗扭强度,避免了后转向节安装点周围应力集中,有效增加了后纵臂本体的疲劳寿命;通过衬套安装套管、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实现后纵臂总成结构与车身的连接,增强了后纵臂总成结构整体的强度和刚性。

Structure of rear longitudinal arm assembly and rear suspension of automobil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底盘悬架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底盘的前悬架较多的采用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多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后纵臂总成常用于后悬独立悬架结构中,其一端与车身连接,另一端与后转向节连接,主要承受车纵向载荷和由车轮传递至纵臂本体的垂向载荷。在现有技术中,后纵臂本体通常为单层板结构,整体刚度较小、强度较低,且减重效果较差,与车身连接处结构多为随本体一体成型的套管,结构强度较低,且对压装衬套结构冲压控制要求较高,不易实现。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通过两条平行加强筋、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纵臂整体刚度小、强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包括后纵臂本体、衬套安装套管、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所述衬套安装套管设置在所述后纵臂本体的一端,用于实现所述后纵臂本体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所述压装衬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臂本体、衬套安装套管、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n所述衬套安装套管设置在所述后纵臂本体的一端,用于实现所述后纵臂本体与车身之间的连接;/n所述压装衬套压装在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n所述后纵臂支架设置在所述衬套安装套管与所述车身之间;/n所述后纵臂本体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加强筋,每条所述加强筋均由所述压装衬套安装点处延长至所述后纵臂本体另一端与后转向节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纵臂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臂本体、衬套安装套管、压装衬套和后纵臂支架;
所述衬套安装套管设置在所述后纵臂本体的一端,用于实现所述后纵臂本体与车身之间的连接;
所述压装衬套压装在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
所述后纵臂支架设置在所述衬套安装套管与所述车身之间;
所述后纵臂本体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加强筋,每条所述加强筋均由所述压装衬套安装点处延长至所述后纵臂本体另一端与后转向节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臂支架与所述车身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臂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数量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彦昆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