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火焰发生装置(30)的压电打火机,该火焰发生装置包括燃气射流释放机构(36)和压电火花发生机构(5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打火机包括两个能在使用者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沿纵轴(XX′)移动的起动元件(32,34;140,150,170,180;210,220;240,250),所述起动元件其中至少一个—称为第一起动元件(32;140;170;210;240),能够相对于第二起动元件(34;150;180;220;250)独立地运动并作用于所述机构中至少一个—称为第一机构(50),而第二起动元件适合作用于第二机构(36)。(*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火焰发生装置的压电式打火机,该火焰发生装置包括燃气射流释放机构和压电火花发生机构。在该文献中,保险机构由一个与停止元件相配合的保险机关组成,当保险机构置于所谓的锁定位置时,停止元件与打火机连为一体。当打火机的常规使用者想使用后者时,他必须将保险机构从锁定位置移到开锁位置。为了这样做,当打火机处于垂直位置时,使用者必须平移到保险机关,然后将它从停止元件上移开,而且,在平移的最后,必须垂直向下压起动器以便触发燃气射流释放机构和压电火花发生机构从而使火焰点燃。然而,这种解决方法虽然在这方面是相对令人满意的,就是使未经许可的使用者操作困难,但是它会使那些天天使用打火机的人感到厌烦。考虑到上述方面,申请人着手设计一种对于常规使用者来说比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打火机更容易使用的、但是仍然对未经许可的使用者例如儿童的使用提供一定程度保护的新型打火机。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起动打火机,打火机的常规使用者不必执行与标准打火机根本不同的动作—利用拇指对后者的起动器施加垂直向下的压力。相反,假定非故意使用者例如儿童的体形比一般是成人的常规使用者的体形小,则对儿童来说通过同时按下两个起动器来起动打火机就会变得困难。而且,假定两个起动器的其中至少一个能相对于另一个独立运动,如果儿童仅按下两个起动器的其中之一,则他能起动打火机的几率是二分之一,这毕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特征在于,第一起动器支靠在称为火花发生机构的第一机构上,从而直接作用于后者。另一特征在于,作用在称为燃气射流释放机构的第二机构上的第二起动器至少包括一个支靠在形成杠杆的构件上的部件,该部件在沿纵轴XX′的力的作用下释放燃气射流。还在另一特征在于,两个起动器的轴向运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起动器还能作用于第一机构,两个起动器能或不能进行相互独立地轴向运动。因此,对于打火机的许可使用者来说,为了一次同时作用于第一和第二机构仅按下第二起动器就足够了。而且,与前述特征相联系的特征为,第二起动器支靠在称为火花发生机构的第一机构上,从而直接作用于该机构。特征在于,第二起动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第一起动器的一部分,因此第二起动器同样能通过第一起动器作用于第一机构。另一特征在于,第二起动器比第一起动器更接近于打火机产生火焰的区域,这使得对于未经许可的使用者例如儿童来说,接近第二起动器比接近第一起动器更困难。特征在于,第二起动器比第一起动器的尺寸小。因此除了这一特征外,如果第二起动器比第一起动器更接近于打火机产生火焰的区域,打火机的安全性就会增加。在第一实施例中,起动器中的一个—所谓的外围起动器至少部分地包围另一个起动器—所谓的中央起动器。在该实施例中,外围起动器具有一个内围边缘,而中央起动器具有一个外围边缘,所述外围边缘覆盖所述内围边缘,使得第二起动器还能作用于第一机构。根据一个变换实施例,两个起动器并排布置。特征在于,两个起动器通过一个彼此可沿纵轴XX′相对移动的雌雄榫(tenon-mortaise)式接头横向相互接触。例如,雌雄榫式接头是燕尾形的。根据第二实施例,其中,两个起动器的轴向运动是相互独立的,第二起动器能单独作用于第二机构,这也确保了两个起动器功能上的独立性。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必须同时按下两个起动器才能起动打火机,这是超出儿童能力的操作。起动器的功能独立性与起动器单独的运动独立性相比有助于增加安全性。图2是一个附图说明图1中所示的打火机纵向截面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一个显示图2中打火机内部部分的图解透视图;图4是一个图1至图3中的打火机使用的第一起动器的透视图;图5a是一个图1至图3中所示的打火机使用的第二起动器的透视图;图5b是一个图5a中第二起动器的侧视图;图5c是一个图5a中第二起动器的端视图;图6是一个图1中的打火机被未经许可的使用者操作时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一个图6中打火机纵向截面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一个显示图6中打火机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图9是一个图1中所示的打火机被许可的使用者操作时的示意图;图10是一个显示图9中打火机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图11表示图2中打火机的第一变换实施例;图12表示图2中打火机的第二变换实施例;图13是一个图1中打火机的第三变换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14是一个图13中打火机纵向截面的局部示意图;图15是一个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火机中的与图2相类似的局部纵向截面示意图;图16是一个将图15中的打火机进行改动后的局部透视图。打火机机身的上部通常还包括一个构件,其一般为金属,标记为14,并形成一个遮风屏,以遮护打火机产生的火焰,而且所述火焰穿过构件14的顶面14a。更特殊的是,将顶面14a刺穿,从而一方面制出一个圆形喷嘴16,另一方面,在几乎整个外围,制出一个半圆环形的槽18。该槽18以直线槽20的方式延伸向圆形喷嘴16的相反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打火机包括如图2中所示、附图标记为30的火焰发生装置,它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位于打火机机身12顶部的两个起动器32和34。如图1所示,所谓外围起动器的第一起动器32部分地包围所谓中央起动器的第二起动器34。要注意的是,作为变换形式,第一起动器当然还可以完全包围第二起动器。两个起动器都能在使用者沿纵轴施加力的作用下沿纵轴XX′移动,如图9所示,对此将稍后描述。由附图指示可以看出,在正常使用位置上打火机是放置在垂直位置。如图2所示,火焰发生装置30包括燃气射流释放机构36。燃气射流释放机构包括附图标记为38的释放燃气射流的构件,它以例如喷嘴的形式,通过技术熟练人员公知的方式连接到充气容器(附图中未显示)。该容器安在上面装有喷嘴38的水平壁40的下面。机构36还包括一片截面为角型材的构件42,如图2所示,它铰接在穿过与壁40垂直安装的立柱46的轴44上。应注意到,图2的截平面穿过构件42。金属构件42形成杠杆,而且它的一个端部包括紧夹住安在喷嘴阀门下面用于把燃气导入后者的导管39的两个臂42a和42b(图3)上。形成杠杆的金属构件42的另一相反端部还包括两个腿部42d和42c(图3中仅腿部42d的部分是可见的),后面将会看到它们用于与第二起动器34的一部分相配合。当金属构件42绕其轴44转动的这个动作发生时,这可抬升喷嘴38的阀门,于是释放燃气射流(图9)。在如图9和10所示的位置,装置30起动,从而产生火焰。火焰发生装置30还包括附图标记为50的压电火花发生机构。技术人员公知的机构50,表现为在内部安装有特殊弹簧56的圆柱形套筒54内滑动的基本为圆柱形的元件52(图2)的形式。当使用者没有向起动器或至少没有向起动器32施加力时,弹簧发挥向上的力以使元件52保持在高位置上。根据压电效应的公知原理,由锤子形的元件敲击一个置于套筒54(未显示)底部的压电元件例如水晶以便产生电火花。与图2中所示的与起动器32和34相接触圆柱形元件52的端部52a的相反一端(图中未显示)形成为一个锤子,当所述圆柱形元件52在使用者手指向起动器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沿轴XX′向下移动时,锤子敲击上述压电元件。在图2所示的位置,装置30没有起动产生火焰。装置30还包括传导上述压电机构产生的火花的电导体60。电导体60通过位于图2的下部但未显示出其一端部,以公知的方式连接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含火焰发生装置(30)的压电式打火机,所述火焰发生装置包括燃气射流释放机构(36)和压电火花发生机构(50),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火机包括两个能在使用者施加的力作用下沿纵轴(XX′)移动的起动器(32,34;140,150;170,180;210,220;240,250),所述起动器中至少一个-称为第一起动器(32;140;170;210,240),能够相对于第二起动器(34;150;180;220;250)独立地运动,并能作用于所述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称为第一机构(50),而所述第二起动器能至少作用于第二机构(36)。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曼KM钟,
申请(专利权)人:波利康塞普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