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力专利>正文

不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的锅(窑)炉消烟煤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01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不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的锅(窑)炉消烟煤斗属于层燃炉煤炭供给和清洁燃烧技术领域。是针对链条炉等侧饲机烧炉着火条件差、苛求煤质,容易冒黑烟;上饲炉(尤其是手烧炉)必然冒黑烟的世界难题,抛弃强化燃烧的老路,创新发明专利技术了在煤斗中用反烧法先将煤炭消烟,再让消烟火焰和已着火的焦化煤入炉燃烧。彻底解决了大中小型机烧锅(窑)炉和手烧炉长期存在的炉型结构复杂、苛求煤质和黑烟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等大难题;除无烟煤末等不粘煤需经配煤和灰熔点低的煤外,其余各种煤都可以直接使用,扩大了煤源;也可从根本上简化锅炉结构进而统一炉型。可大量节省钢材降低锅炉造价。可实现一举多得的一场技术革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燃烧的供煤设备,属于层燃炉煤炭供给和清洁燃烧

技术介绍
在<100μm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10μm的细粒子称可吸入颗粒物,<2.5μm的称为可入肺颗粒。燃煤烟尘中飞灰的粒度>10μm,而黑烟物质——烟炱的粒度仅0.01~0.1μm,极容易通过鼻腔吸入直达肺泡,经血液输送到全身造成疾患。是人类呼吸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城市最重要的污染物。中国太原市的调查显示,可吸入颗粒物中99.57%是苯并(a)芘。苯并(a)芘主要来自燃料中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的二次热解反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国际大气环境科学的重点领域,其控制技术是世界性的难题。在燃烧源中燃煤黑烟数量最大。现在世界年耗煤近65亿吨,中国已超过20亿吨,占全国矿物能源的90%。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把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列为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中国燃煤设备中约80%以上是层燃炉,而且流化床和气流床采用煤粉与空气同向入炉进行反烧就很容易消除黑烟。唯有层燃炉(即移动床亦称固定床)燃煤消烟难度大,是研究的重中之重。现有层燃炉的煤斗只作为加煤的过渡设施,煤炭经煤斗加入炉内的都是原煤(这里泛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的锅(窑)炉消烟煤斗,由进煤的上口和投煤的下口组成,其特征是:消烟煤斗中具有倒置式反烧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君洁史力
申请(专利权)人:史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