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516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内部设有模芯,所述模芯内部设有铸件,所述模架底部对称挖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腔顶部固定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部固定设有复位杆,且所述复位杆顶部穿设于导向孔内腔,可以减小薄壁铸件的变形,降低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维修,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开模时控制底板上升,进而可以控制复位杆与顶针同步前进,可以将铸件顶出模芯,可以有效解决模芯拔模角度过小,铸件冷却时急剧收缩的包紧力过大在开模时拉伤铸件、加大铸件变形量使整形难度大和整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铸件末端的渣包在开模后,定模的顶出机构能100%的将渣包带离,可以防止模具压伤。

Pre ejection mechanism of fixed die for metal die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属于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压铸模具顶出机构在随着铸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薄弱的筋条,较小的拔模角度开设在定模面存在脱模不畅,顶出不平衡,导致铸件严重变形,整形难度大,容易整形开裂;类似网状薄壁的铸件需要较高的速度填充型腔,渣包极易粘附定模面,二次合模会压伤模具,降低模具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可以减小薄壁铸件的变形,降低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维修,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开模时控制底板上升,进而可以控制复位杆与顶针同步前进,可以将铸件顶出模芯,可以有效解决模芯拔模角度过小,铸件冷却时急剧收缩的包紧力过大在开模时拉伤铸件、加大铸件变形量使整形难度大和整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铸件末端的渣包在开模后,定模的顶出机构能100%的将渣包带离,可以防止模具压伤,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以对复位杆进行复位,进而可以对顶板进行复位,可以使顶针顶部缩进模芯底部的通孔内便于下次使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定位孔与第二导向定位孔均可对上模具进行导向定位,可以提高压铸模具的生产质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内部设有模芯,所述模芯内部设有铸件,所述模架底部对称挖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腔顶部固定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底部固定设有复位杆,且所述复位杆顶部穿设于导向孔内腔,所述复位杆底部固定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顶板顶部等距固定设有顶针。进一步而言,所述模芯底部等距挖设有通孔,且所述顶针的顶部穿设于通孔内。进一步而言,所述模架两侧对称挖设有固定安装槽。进一步而言,所述底板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安装孔。进一步而言,所述模架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第一导向定位孔。进一步而言,所述模芯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第二导向定位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涉及的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可以减小薄壁铸件的变形,降低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维修,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在开模时控制底板上升,进而可以控制复位杆与顶针同步前进,可以将铸件顶出模芯,可以有效解决模芯拔模角度过小,铸件冷却时急剧收缩的包紧力过大在开模时拉伤铸件、加大铸件变形量使整形难度大和整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铸件末端的渣包在开模后,定模的顶出机构能100%的将渣包带离,可以防止模具压伤,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以对复位杆进行复位,进而可以对顶板进行复位,可以使顶针顶部缩进模芯底部的通孔内便于下次使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定位孔与第二导向定位孔均可对上模具进行导向定位,可以提高压铸模具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的模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的顶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模架;2、模芯;3、铸件;4、导向孔;5、复位弹簧;6、复位杆;7、顶板;8、支柱;9、底板;10、顶针;11、固定安装槽;12、安装孔;13、第一导向定位孔;14、第二导向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1内部设有模芯2,所述模芯2内部设有铸件3,所述模架1底部对称挖设有导向孔4,所述导向孔4内腔顶部固定设有复位弹簧5,设置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可以对复位杆6进行复位,进而可以对顶板7进行复位,可以使顶针10顶部缩进模芯2底部的通孔内便于下次使用,所述复位弹簧5底部固定设有复位杆6,且所述复位杆6顶部穿设于导向孔4内腔,所述复位杆6底部固定设有顶板7,所述顶板7底部通过支柱8固定连接有底板9,所述顶板7顶部等距固定设有顶针10,在开模时控制底板9上升,进而可以控制复位杆6与顶针10同步前进,可以将铸件3顶出模芯2,可以有效解决模芯拔模角度过小,铸件3冷却时急剧收缩的包紧力过大在开模时拉伤铸件3、加大铸件3变形量使整形难度大和整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芯2底部等距挖设有通孔,且所述顶针10的顶部穿设于通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架1两侧对称挖设有固定安装槽11,设置固定安装槽11方便对模架1进行固定安装,方便把模架1安装在机架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架1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第一导向定位孔13,设置第一导向定位孔13可对上模具进行导向定位,可以提高压铸模具的生产质量。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底板9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安装孔12,设置安装孔12使底板9也可以与液压杆、电动伸缩杆等连接,液压杆、电动伸缩杆可以控制底板9升降,进而方便控制顶针10升降,方便把铸件3顶出。实施例三: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模芯2上位于其四角处对称挖设有第二导向定位孔14,设置第二导向定位孔14可对上模具进行导向定位,可以提高压铸模具的生产质量。本技术工作原理:在开模时控制底板9上升,进而可以控制复位杆6与顶针10同步前进,可以将铸件3顶出模芯2,可以有效解决模芯拔模角度过小,铸件3冷却时急剧收缩的包紧力过大在开模时拉伤铸件3、加大铸件3变形量使整形难度大和整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复位弹簧5可以对复位杆6进行复位,进而可以对顶板7进行复位,可以使顶针10顶部缩进模芯2底部的通孔内便于下次使用,通过安装孔12使底板9也可以与液压杆、电动伸缩杆等连接,液压杆、电动伸缩杆可以控制底板9升降,进而方便控制顶针10升降,方便把铸件3顶出。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包括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内部设有模芯(2),所述模芯(2)内部设有铸件(3),所述模架(1)底部对称挖设有导向孔(4),所述导向孔(4)内腔顶部固定设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底部固定设有复位杆(6),且所述复位杆(6)顶部穿设于导向孔(4)内腔,所述复位杆(6)底部固定设有顶板(7),所述顶板(7)底部通过支柱(8)固定连接有底板(9),所述顶板(7)顶部等距固定设有顶针(10)。/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包括模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内部设有模芯(2),所述模芯(2)内部设有铸件(3),所述模架(1)底部对称挖设有导向孔(4),所述导向孔(4)内腔顶部固定设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底部固定设有复位杆(6),且所述复位杆(6)顶部穿设于导向孔(4)内腔,所述复位杆(6)底部固定设有顶板(7),所述顶板(7)底部通过支柱(8)固定连接有底板(9),所述顶板(7)顶部等距固定设有顶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压铸模具固定模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2)底部等距挖设有通孔,且所述顶针(10)的顶部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