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47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本体,所述水冷板本体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进水管腔和出水管腔,所述进水管腔表面连通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进水管腔的一端固定安装进水阀,所述出水管腔表面中端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出水管腔的一端固定安装出水阀,所述水冷板本体内部固定连接冷却传输组件;所述冷却传输组件包括二个U型管,二个所述U型管相对一侧均连通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U型管的一端连通直管,所述直管右侧固定连接折弯管。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通过进水管排入U型管内部并且通过传输管和直管在水冷板本体内部输送并对电池包和水冷板本体表面快速降温。包和水冷板本体表面快速降温。包和水冷板本体表面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进行冷却,水冷是目前主流的冷却方案,而通过带复合钎焊材料的集液管与微通道扁管组成的微通道式水冷板在2015年后成为了市场上针对方形电芯模组的水冷方式的主流,此类水冷板的设计一般是由两个有复合材料的集液管和若干微通道铝合金扁管组装后焊接而成。
[0003]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水冷板,中国专利CN 205177977U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板的散热板,包括进流组件和出流组件,进流组件包括进流管和进流集流管,进流管与进流集流管连通,出流组件包括出流管和出流集流管,出流管和出流集流管连通。进流集流管的两端和出流集流管的两端皆设置为密封,进流集流管与出流集流管之间连接有分流组件,分流组件包括若干分流扁管,该技术利用利用水冷式散热,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散热均匀,且散热效率高。
[0004]但是,该技术水冷板的过于厚重,难以运用在狭小的汽车上,同时该装置不是直接与电池接触因此散热效果较低,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散热降温,不能满足汽车的使用需求,故而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具备散热降温全面等优点,解决了水冷板的过于厚重,难以运用在狭小的汽车上,同时该装置不是直接与电池接触因此散热效果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散热降温全面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本体,所述水冷板本体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进水管腔和出水管腔,所述进水管腔表面连通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进水管腔的一端固定安装进水阀,所述出水管腔表面中端连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出水管腔的一端固定安装出水阀,所述水冷板本体内部固定连接冷却传输组件。
[0007]所述冷却传输组件包括二个U型管,二个所述U型管相对一侧均连通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U型管的一端连通直管,所述直管右侧固定连接折弯管。
[0008]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腔和出水管腔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固定架,二个所述固定架相背一侧均开设多个固定孔槽。
[0009]进一步,多个所述固定孔槽呈竖向等距排列,所述固定孔槽表面呈圆弧型结构。
[0010]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腔内侧的上端开设进水口,所述出水管腔内侧的中部开设出水口。
[0011]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内壁连通进水管外壁,所述出水口内壁连通出水管外壁。
[0012]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壁设置有密封圈,靠近所述进水管腔一侧的U型管与进水口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U型管采用冷却管。
[0014]进一步,靠近所述出水管腔一侧的U型管连通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远离U型管因此而连通出水口下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通过进水管排入U型管内部并且通过传输管和直管在水冷板本体内部输送并对电池包和水冷板本体表面快速降温。
[0017]2、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卡接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内部并且通过密封圈固定,解决了水冷板的过于厚重,难以运用在狭小的汽车上,同时该装置不是直接与电池接触因此散热效果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水冷板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进水管腔和出水管腔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中:1水冷板本体、2进水管腔、3进水管、4进水阀、5固定架、6固定孔槽、7出水管腔、8出水管、9出水阀、10U型管、11传输管、12直管、13折弯管、14进水口、15导水管、1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本体1,水冷板本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进水管腔2和出水管腔7,出水管腔7内侧的中部开设出水口16,进水管腔2内侧的上端开设进水口14,进水口14和出水口16内壁设置有密封圈,进水管腔2表面连通进水管3,进水口14内壁连通进水管3外壁,进水管3远离进水管腔2的一端固定安装进水阀4,出水管腔7表面中端连通出水管8,出水口16内壁连通出水管8外壁,出水管8远离出水管腔7的一端固定安装出水阀9,水冷板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冷却传输组件。
[0025]冷却传输组件包括二个U型管10,靠近进水管腔2一侧的U型管10与进水口14相连通,U型管10采用冷却管,靠近出水管腔7一侧的U型管10连通导水管15,导水管15远离U型管10因此而连通出水口16下侧,二个U型管10相对一侧均连通传输管11,传输管11远离U型管10的一端连通直管12,直管12右侧固定连接折弯管13。
[0026]本实施例中,进水阀4将循环水装置的水从进水管3传输至U型管10内部,U型管10本身采用冷却管,所以能大幅度的降温电池包的温度达到快速降温,同时通过U型管10、传
输管11、直管12和折弯管13带动循环水在水冷板本体1内部循环流动再一次提高对电池包的降温处理。
[0027]实施例二:
[0028]请参阅图1

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水管腔2和出水管腔7相背一侧的固定架5,二个固定架5相背一侧均开设多个固定孔槽6,多个固定孔槽6呈竖向等距排列,固定孔槽6表面呈圆弧型结构。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固定架5贴合在电池包表面后通过固定件配合固定架5固定连接能起到固定作用。
[0030]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31]进水管3和出水管8分别卡接在进水口14和出水口16内部并且通过密封圈固定,将进水管腔2和出水管腔7相背一侧的固定架5开设在电池包的外侧配合固定件与固定孔槽6相固定,将进水阀4和出水阀9与循环水装置连通,启动后进水阀4将水从进水管3排入U型管10内部并通过传输管11和直管12传输自然向下移动并从底端排入到出水管8从出水阀9排出,进而从通过不断循环的水对电池包进冷却降温或者保温。
[0032]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33]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通过进水管3排入U型管10内部并且通过传输管11和直管12在水冷板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包括水冷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本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进水管腔(2)和出水管腔(7),所述进水管腔(2)表面连通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远离进水管腔(2)的一端固定安装进水阀(4),所述出水管腔(7)表面中端连通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远离出水管腔(7)的一端固定安装出水阀(9),所述水冷板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冷却传输组件;所述冷却传输组件包括二个U型管(10),二个所述U型管(10)相对一侧均连通传输管(11),所述传输管(11)远离U型管(10)的一端连通直管(12),所述直管(12)右侧固定连接折弯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腔(2)和出水管腔(7)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固定架(5),二个所述固定架(5)相背一侧均开设多个固定孔槽(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孔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永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