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
技术介绍
盾构管片是一种地铁隧道成型所需要的混凝土预制件,盾构管片制作完成后通常侧立摆放于盾构管片堆场上,运输时需要将盾构管片的内凹面朝上摆放于运输车辆上。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人工将钢丝绳捆绑在盾构管片上或者由吊装夹具夹持住盾构管片,然后起吊到车辆上方,再由人工调整方向,使盾构管片倾斜后慢慢放下,实现内凹面朝上的效果。但是,盾构管片因自身自重较大,因此,人工翻转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惯性,导致翻转角度不能很好地进行控制,且盾构管片在翻转过程中同时会产生摆动,如果盾构管片在摆动时撞到工作人员很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撞伤,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提高盾构管片翻转安全性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具有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人生安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末端上的支架、设置于底座前端及中间位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末端上的支架(2)、设置于底座(1)前端及中间位置处的翻转部(3)以及用于驱动翻转部(3)转动的动力装置(4),所述翻转部(3)包括靠近支架(2)的一面的中间部位与支架(2)的上端转动连接的第一翻转平台(31)、靠近支架(2)的一端与第一翻转平台(31)远离支架(2)的一面固定的第二翻转平台(32)以及若干件设置于第一翻转平台(31)远离支架(2)的一面上且与第二翻转平台(32)远离支架(2)上端的一面相连接的加强筋(33),当翻转部(3)自然垂落于底座(1)上时,所述第一翻转平台(31)的下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末端上的支架(2)、设置于底座(1)前端及中间位置处的翻转部(3)以及用于驱动翻转部(3)转动的动力装置(4),所述翻转部(3)包括靠近支架(2)的一面的中间部位与支架(2)的上端转动连接的第一翻转平台(31)、靠近支架(2)的一端与第一翻转平台(31)远离支架(2)的一面固定的第二翻转平台(32)以及若干件设置于第一翻转平台(31)远离支架(2)的一面上且与第二翻转平台(32)远离支架(2)上端的一面相连接的加强筋(33),当翻转部(3)自然垂落于底座(1)上时,所述第一翻转平台(31)的下侧抵在地面上,所述第一翻转平台(31)的上侧朝向支架(2)的上端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翻转平台(32)远离支架(2)的一端朝向远离支架(2)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两根分别竖直固定于底座(1)两长边侧上的第一支柱(21)、两根分别与两根第一支柱(21)的上端固定且位于第一支柱(21)远离第二翻转平台(32)的一面上的连接杆(22)以及两根分别与两根连接杆(22)远离的第二支柱(23)的一端固定且下端与底座(1)固定的第二支柱(23),两所述第一支柱(21)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一翻转平台(31)远离第二翻转平台(32)的一面活动连接的铰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平台(31)包括若干根沿底座(1)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撑杆(311)和若干杆均布于第一支撑杆(311)两端且分别设置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根第一支撑杆(311)之间的连杆(312),各所述连杆(31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根连杆(312)固定,其中两所述第一支撑杆(311)分别与两件设置于支架(2)上的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平台(31)还包括沿底座(1)宽度方向设置且与各根第一支撑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卫红,张福荣,蔡清程,刘晓燕,贾良飞,蔡浩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