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764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谐波减速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包括外壳,谐波减速器和轴承;其中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与柔轮,刚轮位于柔轮的外侧,柔轮上设有中心定位孔;轴承包括外圈与内圈,外圈位于内圈的外侧,内圈上设有定位柱,柔轮与内圈连接,且定位柱插接在中心定位孔内。该谐波减速器组件实现了柔轮与轴承之间的快速定位并保证柔轮与轴承具有相同同心度的技术效果。

A kind of harmonic reduc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谐波减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谐波减速器是一种靠波发生器使柔性齿轮产生可控的弹性形变波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装置,目前广泛运用于机械手、数控设备,自动化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谐波减速器包括刚性轴承、刚轮、柔轮、波发生器,相关技术中,内圈与刚性轴承联接的一端设有数个销钉孔,柔轮与刚性轴承通过销钉孔与销钉配合保证二者的同心度,但目前这样的结构并不适用于小规格的谐波减速器,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小规格谐波减速器的齿轮谐波减速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能够适用于小尺寸谐波减速器的生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包括外壳,谐波减速器和轴承;其中,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与柔轮,刚轮位于柔轮的外侧,柔轮上设有中心定位孔;轴承包括外圈与内圈,外圈位于内圈的外侧,内圈上设有定位柱,柔轮与内圈连接,且定位柱插接在中心定位孔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轴承内圈上设置定位柱及在柔轮上设置对应的中心定位孔的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钻出销钉孔并按压多个销钉来定位柔轮与轴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柔轮与轴承之间的快速定位并保证柔轮与轴承具有相同同心度的技术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位于外壳的内腔中,且外圈与外壳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第二端上设有沿外壳的轴向贯通的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端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第二端上设有沿外壳的轴向贯通的螺纹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刚轮与外壳一体连接,且外壳的密度小于刚轮的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由铝合金制成,刚轮由铸铁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为圆柱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圈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滚道,内圈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滚道对应的第二滚道,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之间设有滚子。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上还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开设于内圈的侧面上,限位槽上开设有与限位槽连通的螺纹孔,限位槽中设有可拆卸的堵头,堵头上开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滚子能够由限位槽进入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之间;堵头安装于限位槽内,第一螺丝插入第一通孔和螺纹孔内,以将堵头固定于内圈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刚轮与外壳通过热铆合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轴承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轴承部分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所示,图1示出了该谐波减速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包括外壳1,谐波减速器和轴承3;其中,该实施例中的外壳1由铝合金制成,为圆柱体结构,有大小不一的两端,直径较大的一端设有沿外壳1的轴向贯通的通孔和螺纹孔,用于固定减速器;直径较小的一端有螺纹,用于与轴承3配合连接;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21,柔轮22和波发生器23;其中,该实施例中的刚轮21由铸铁制成,并位于柔轮22的外侧,与外壳1通过热铆合一体连接。波发生器23设置在柔轮22中,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波发生器23与传统结构一致,中间设有通孔,供马达轴连接;柔轮22上设有至少两个中心定位孔221;轴承3设置在外壳1的内腔中与谐波减速器相对的另一侧,轴承包括外圈31与内圈32,外圈31位于内圈32的外侧,与外壳1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内圈32上设有圆柱形的定位柱321,柔轮22与内圈32连接,且定位柱321插接在中心定位孔221内。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轴承部分的剖视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圈31的内表面还设有第一滚道41,内圈32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滚道41对应的第二滚道42,第一滚道41和第二滚道42之间设有滚子43,滚子43在第一滚道41和第二滚道42上同步滚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承3上还设有限位槽50,限位槽50开设于内圈32的侧面上,限位槽50上开设有与限位槽50连通的螺纹孔51,限位槽50中设有可拆卸安装的堵头52,堵头52上开设有与螺纹孔51对应的第一通孔53;需要装入滚子43时,采用专用工具将外圈31和内圈32之间的距离增大,以使第一滚道41、第二滚道42和限位槽50之间通孔尺寸约大于滚子43的直径,将滚子43由限位槽50投入,使滚子43由限位槽50进入第一滚道41和第二滚道42之间,将堵头52放入限位槽50内,将第一螺丝54插入第一通孔和螺纹孔,以将堵头固定于内圈上,如图3所示。装配使用时,将轴承3内圈32中设置的定位柱321与柔轮22的中心定位孔221插接,便能使轴承3与柔轮22具有同一同心度;在刚性轴承3与柔轮22定位固定后,在柔轮22表面放置带孔垫片,用螺丝将柔轮22与轴承3紧固;避免了传统装配方法中,需要通过将销钉按压进销钉孔来定位柔轮22底部从而保证轴承3与柔轮22具有相同的同心度,操作麻烦且费时。此外,装配时,波发生器23以缓慢旋转的方式慢慢压入柔轮22内,直至波发生器23外围的柔性轴承3与柔轮22顶部齐平为止,波发生器23中心的凸轮上两螺纹孔可锁入螺丝可与外部连接紧固;而刚性轴承3内圈32的外围部分为外螺纹,与外壳1内设的螺纹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有利于节省组装时间的同时也避免了因螺丝锁紧操作不当而使得轴承3与壳体同心度有所下降的问题。在该实施例中,外壳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与柔轮,所述刚轮位于所述柔轮的外侧,所述柔轮上设有中心定位孔;/n轴承,包括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位于所述内圈的外侧,所述内圈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柔轮与所述内圈连接,且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中心定位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与柔轮,所述刚轮位于所述柔轮的外侧,所述柔轮上设有中心定位孔;
轴承,包括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位于所述内圈的外侧,所述内圈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柔轮与所述内圈连接,且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中心定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且所述外圈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贯通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端上设有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贯通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波减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轮与所述外壳一体连接,且所述外壳的密度小于所述刚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勰陈伟南胡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山卓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