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以及用于生产转向系统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990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蜗轮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其包括蜗杆轴和蜗轮,其中,电动马达与蜗杆轴相关联,电动马达以传递力的方式连接至蜗杆轴。在蜗杆轴上、蜗杆轴背离电动马达的端部处布置的支承元件被接纳在导引衬套,其中,导引衬套在其圆周侧上具有通道开口。设置有预张紧装置,其包括弹簧加载的致动器元件,致动器元件延伸穿过导引衬套的通道开口、并且在蜗轮的方向上以限定的预张紧力(K)作用在蜗杆轴上,其中,预张紧装置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被适配成限制使该蜗轮背离该蜗杆轴移位的枢转移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转向系统的方法和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测试系统。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stee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以及用于生产转向系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一种用于生产转向系统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包括蜗轮机构,转向系统的辅助马达经由该蜗轮机构以传递力的方式连接至转向柱或连接至转向系统的齿条。相应地,这包括动力转向机构,该动力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柱驱动器或齿条齿轮驱动器。通常,蜗轮机构的蜗杆轴枢转地安装于电动马达的相关联的端部,其中,枢转移动基本上发生在蜗轮机构的蜗轮所限定的平面中。预张紧装置可以作用在蜗杆轴的自由端部上,该预张紧装置在蜗轮的方向上具有预张紧力,以使蜗杆轴和蜗轮保持接合。在蜗轮机构的操作中,存在如下的力,这种力产生使得蜗轮背离蜗杆轴移位的枢转移动。这些力例如是由于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以及由于蜗杆轴与蜗轮之间的相应的接合力而导致。这些枢转移动可以进而导致烦人的噪音,和/或至少以特定的扰动频率导致蜗杆轴和蜗轮变得脱离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在该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中纠正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蜗轮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实现,该电动动力转向系统包括蜗杆轴和蜗轮,其中,电动马达与蜗杆轴相关联,电动马达以传递力的方式连接至蜗杆轴。在蜗杆轴上、蜗杆轴背离电动马达的端部处布置的支承元件接纳在导引衬套,其中,导引衬套在其圆周侧上具有通道开口。设置有预张紧装置,其包括弹簧加载的致动器元件,致动器元件延伸穿过导引衬套的通道开口、并且在蜗轮的方向上以限定的预张紧力作用在蜗杆轴上,其中,预张紧装置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被适配成限制使该蜗轮背离该蜗杆轴移位的枢转移动。蜗杆轴的枢转移动的最大幅度在下文中被称为蜗杆轴的间隙。限位装置限定蜗杆轴的间隙。间隙以蜗杆轴和蜗轮不脱离接合的方式来设定。限位装置因此保证总是执行从电动马达到蜗轮的可靠的动力传输。此外,限定的预张紧力避免了转向系统的操作期间可能发生的烦人的噪音。然而,由于限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小预张紧力,借助于此,蜗杆轴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得以减小,因此改善了转向感受。蜗轮以传递力的方式联接至转向柱或转向系统的齿条;因此,这包括具有转向柱驱动器或齿条齿轮驱动器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致动器元件各自包括顶靠部,其中,相互接触的所述顶靠部限制使所述蜗轮背离所述蜗杆轴移位的所述枢转移动。顶靠部之间的距离(在转向系统处于以下状态时测得:其中蜗杆轴由于预张紧力而最大程度地偏转、并且其中电动马达并不将力作用在蜗杆轴上)限定蜗杆轴就枢转移动而言的间隙。进一步优选地,这些顶靠部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与蜗杆轴由于限定的预张紧力的偏转相等。在这种情况下,此距离在转向系统处于以下状态下时测得:其中蜗杆轴由于预张紧力而最大程度地偏转并且其中电动马达并不将力作用在蜗杆轴上。已经证实的是,顶靠部之间设定的此距离就烦人的噪音的发展而言是尤其有利的。此外,蜗杆轴的枢转移动被限制于蜗杆轴和蜗轮始终接合的范围。于是,始终保证了从电动马达到蜗轮的动力传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顶靠部之间的距离是基于环境温度和/或环境湿度来设定,尤其是基于预期的环境温度廓线和/或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来设定。蜗杆轴和/或蜗轮可以取决于温度和环境湿度而膨胀或收缩,蜗杆轴的间隙因此而改变。当设定顶靠部之间合适的距离时,这些环境参数的影响被减小或甚至被排除。当参考预期的环境温度廓线和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时,这例如是指其中将要使用转向系统的、即将要驾驶车辆的地域区域的温度廓线或湿度廓线。换言之,蜗杆轴的间隙是根据本地气象区来调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蜗轮由塑料材料构成,其中,塑料材料的相对湿度适应于预期的环境湿度,尤其适应于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结果,避免了塑料的相对湿度增大和/或减小;因此,蜗杆轴的间隙在其寿命期间在较小的程度上波动。当参考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时,这例如是指其中将使用具有转向系统的车辆的地域区域的湿度廓线。换言之,蜗轮的相对湿度适应于本地气象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间隙调节装置,能够借助于所述间隙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限位装置的顶靠部。这允许容易地将蜗杆轴的间隙适配于不同需求。相应地,不必对每个应用生产不同的限位装置。优选地,预张紧装置包括力调节装置,能够借助于所述力调节装置调节预张紧力。这允许以简单的方式遵循不同需求来适配作用在蜗杆轴上的预张紧力。相应地,不必对每个应用生产不同的预张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限定的预张紧力在8N与12N之间,优选地为大约10N。已经证明,预张紧力的这个范围连同限位装置就不希望的噪音的发展而言是尤其有利的,尽管在现有技术中这个力范围与低预张紧力相对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径向地作用在支承元件上的至少一个阻尼装置。优选地,阻尼装置双向径向地作用在支承元件上。蜗杆轴的枢转移动由于阻尼装置而被加阻尼,因此,衰减了烦人的噪音的产生。术语“双向径向地”被理解为是指阻尼装置对使蜗轮背离蜗杆轴移位的枢转移动、以及使得蜗轮更靠近蜗杆轴的枢转移动二者均加阻尼。双向径向加阻尼在产生枢转移动的扰动超出某一频率时是尤其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蜗杆轴通过这种加阻尼而固持在最小偏转附近、也就是靠近在没有预张紧力的情况下蜗杆轴将位于的位置。这例如当所确定的顶靠部与蜗杆轴的间隙相互作用时减小了噪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导引衬套和/或限位装置包括阻尼装置。例如,导引衬套包括阻尼元件,支承元件被接纳在该阻尼元件中,其中,阻尼元件至少在径向方向上、尤其是双向地对支承元件的移动(以及还有蜗杆轴的枢转移动)加阻尼。这种加阻尼可以例如通过支承元件与阻尼元件之间的摩擦而发生。替代地或另外地,限位装置可以包括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被设计成用于在蜗杆轴的径向方向上、尤其是双向地对致动器元件的移动加阻尼。特别地,阻尼装置被设计为粘性阻尼器。粘性阻尼器优选地被设计成用于在蜗杆轴的径向方向上、尤其是双向地对致动器元件的移动加阻尼。在这种情况下,阻尼装置优选地并联连接至预张紧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进一步通过用于一种生产根据前述转向系统的方法实现,其中,在生产线终端处理中为每个转向系统单独地将蜗杆轴的、由限位装置限定的径向间隙设定为预定目标值。例如由于制造过程期间转向系统的各个零件的制造工差而可能发生的蜗杆轴的间隙的偏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得以补偿,因为该间隙是在所有的零件都组装好之后对于每个生产好的转向系统单独调节的。优选地,提供了以下步骤:将预张紧力调节至预定值,测量蜗杆轴的径向间隙,将径向间隙调节至径向间隙的预定目标值,然后,重复之前两个步骤直到达到径向间隙的目标值。“直到达到径向间隙的目标值”应被理解为测量值从目标值偏离小于预定误差容限,例如小于5%、尤其是小于1%。由于迭代地调节间隙,所以保证了经调节的间隙的高准确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径向间隙是基于环境温度和/或环境湿度来设定的、尤其是基于预期的环境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系统(10),包括/n蜗轮机构(12),所述蜗轮机构包括蜗杆轴(14)和蜗轮(16),其中,电动马达与所述蜗杆轴(14)相关联,所述电动马达以传递力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蜗杆轴(14),/n支承元件(28),所述支承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蜗杆轴(14)上、处于在所述蜗杆轴(14)背离所述电动马达的端部处,/n导引衬套(30),所述支承元件(28)被接纳在所述导引衬套中(30),其中,所述导引衬套(30)在其圆周侧上具有通道开口(32),以及/n预张紧装置(18),所述预张紧装置包括弹簧加载的致动器元件(38),所述致动器元件延伸穿过所述导引衬套(30)的通道开口(32)、并且在所述蜗轮(16)的方向上以限定的预张紧力(K)作用在所述蜗杆轴(14)上,其中,/n所述预张紧装置(18)包括限位装置(20),所述限位装置被适配成用于限制使所述蜗轮(16)背离所述蜗杆轴(14)移位的枢转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DE 102018123960.2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系统(10),包括
蜗轮机构(12),所述蜗轮机构包括蜗杆轴(14)和蜗轮(16),其中,电动马达与所述蜗杆轴(14)相关联,所述电动马达以传递力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蜗杆轴(14),
支承元件(28),所述支承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蜗杆轴(14)上、处于在所述蜗杆轴(14)背离所述电动马达的端部处,
导引衬套(30),所述支承元件(28)被接纳在所述导引衬套中(30),其中,所述导引衬套(30)在其圆周侧上具有通道开口(32),以及
预张紧装置(18),所述预张紧装置包括弹簧加载的致动器元件(38),所述致动器元件延伸穿过所述导引衬套(30)的通道开口(32)、并且在所述蜗轮(16)的方向上以限定的预张紧力(K)作用在所述蜗杆轴(14)上,其中,
所述预张紧装置(18)包括限位装置(20),所述限位装置被适配成用于限制使所述蜗轮(16)背离所述蜗杆轴(14)移位的枢转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0)和所述致动器元件(38)各自都包括顶靠部(44,46),其中,相互接触的所述顶靠部(44,46)限制使所述蜗轮(16)背离所述蜗杆轴(14)移位的所述枢转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部(44,46)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与所述蜗杆轴(14)由于所述限定的预张紧力(K)的偏转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部(44,46)之间的距离是基于环境温度和/或环境湿度来设定的,尤其是基于预期的环境温度廓线和/或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来设定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16)由塑料材料构成,其中,所述塑料材料的相对湿度适应于预期的环境湿度,尤其适应于所述预期的环境湿度廓线。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0)包括间隙调节装置(48),能够借助于所述间隙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限位装置(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米勒S·基施斯泰因
申请(专利权)人: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