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加工作业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793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加工作业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给定初始参考轨迹;控制机器人沿所述参考轨迹运动;根据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迭代计算和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基于更新后的参考轨迹的位置和实际接触力的方向,计算参考轨迹的姿态。该方法在现有的机器人加工力控系统中引入了参考轨迹,并通过迭代学习和姿态估计,得到高精度的参考轨迹,反映加工工件的轮廓和机器人加工工具应保持的姿态,按照该参考轨迹进行加工,能够实现在各种曲面加工作业过程中的法向恒力跟踪。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3维力传感器即可实现,避免了采用6维力传感器带来的成本增加。

The method and device of normal constant force tracking in robot mach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加工作业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具体为机器人加工作业中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3C行业对机器人打磨、抛光等应用有大量的需求。传统的机器人采用的是位置控制,难以保证在打磨、抛光作业中保持恒定的接触力,导致加工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基于力传感器的机器人力控加工方案。目前力控加工所采用的大部分都是阻抗/导纳控制的方法(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在进行机器人加工(打磨,抛光)作业时,机器人末端工具与被加工零件之间的接触力和相对位置可以表示为一个确定的阻抗关系。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的误差Fe可以表示为:其中,M表示惯性参数,B表示阻尼参数,K表示刚度参数,Edf表示期望轨迹Xdes和实际轨迹Xfac之间的位置误差。当接触力稳定时,上式则简化为Fe=KEdf即对于固定的刚度参数,只要能保证位置误差Edf=0就能保证接触力与期望力保持一致。这需要足够精确的加工参考轨迹Xfac以提高力跟踪精度。假设工件表面的轮廓轨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加工作业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给定初始参考轨迹,包括位置和姿态;/n控制机器人沿所述参考轨迹运动,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末端工具与工件始终保持接触;/n根据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迭代计算和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作为下一次运动的参考轨迹;/n对更新后的参考轨迹进行插值和差分,得出各控制周期的速度矢量;/n将各控制周期的实际接触力矢量转换到基坐标系,在基坐标系中计算所述实际接触力矢量在垂直于对应周期的速度矢量的平面上的投影,作为所述更新后的参考轨迹的姿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加工作业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给定初始参考轨迹,包括位置和姿态;
控制机器人沿所述参考轨迹运动,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末端工具与工件始终保持接触;
根据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迭代计算和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作为下一次运动的参考轨迹;
对更新后的参考轨迹进行插值和差分,得出各控制周期的速度矢量;
将各控制周期的实际接触力矢量转换到基坐标系,在基坐标系中计算所述实际接触力矢量在垂直于对应周期的速度矢量的平面上的投影,作为所述更新后的参考轨迹的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参考轨迹通过示教点位、模型导出或者牵引示教得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阻抗/导纳控制的力控方法,控制机器人沿所述参考轨迹运动,并保证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末端工具与工件始终保持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运动过程中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迭代计算和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作为下一次运动的参考轨迹,包括:
采集本次运动过程中机器人末端工具与工件间的实际接触力;
计算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
根据该误差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
机器人沿更新后的参考轨迹进行下一次运动;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实际接触力与期望接触力之间的误差收敛到设定值,或运动次数达到设定值,迭代结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规则迭代计算和更新当前参考轨迹的位置:



其中,Xr为参考轨迹的位置,n为迭代的次数,Kp为迭代比例系数,Kd为迭代微分系数,Fe为期望接触力与实际接触力的误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向恒力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更新后的参考轨迹进行插值和差分,得出各控制周期的速度矢量,包括:
对更新后的参考轨迹进行平滑处理;
进行样条曲线插值,得到每个控制周期的位置信息;
根据位置的变化差分得到速度矢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法向恒力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跞王琰李秀娟汪宇星许楠李法设张一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新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