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71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属于电动机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焊接系统和承托系统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组对系统对称设置,所述组对系统一侧设置有电气系统,且电气系统与焊接系统、承托系统、组对系统控制连接;该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采用两套焊接、承托系统共用一套组对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节省空间,提高生产效率,组对机器人可以一机一工位使用,也可以一机双工位使用,能够实现散热片、导水条、封水环和法兰的自动化组对与点焊,可自动焊接内外环焊缝、外直焊缝等,实现作业连续,有效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焊缝质。

An intelligent assembly and welding workstation for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属于电动机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风冷电动机外壳焊有散热片,水冷式电动机壳体一般由内水套、外水套组成,中间焊有导水条、封水环、法兰。散热片、导水条、封水环人工焊接作业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同时不易保证焊缝的一致性,不利于冷却质量的保证;采用人员密集型作业,占地面积大、产能提升困难;工作环境差,易因焊接烟尘与弧光造成职业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它包含焊接系统、承托系统、组对系统和电气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和承托系统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组对系统对称设置,所述组对系统一侧设置有电气系统,且电气系统与焊接系统、承托系统、组对系统控制连接;所述焊接系统包含焊接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第一直线地轨、焊丝桶、送丝机、焊接机器人、第一驱动装置、焊接除尘装置、清枪站和焊接滑台,所述第一直线地轨上设置有焊接滑台,所述焊接滑台上设置有焊丝桶、送丝机、焊接机器人、第一驱动装置、焊接除尘装置和清枪站,所述第一直线地轨一侧设置有焊接机器人控制柜和焊接电源,所述焊接机器人控制柜与送丝机、焊接机器人、第一驱动装置、焊接除尘装置、清枪站控制连接;所述承托系统包含随动支撑、第二直线地轨、第二驱动装置、辅助支撑、液压卡盘、变位机和液压站,所述第二直线地轨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所述第二直线地轨两端分别设置有随动支撑和变位机,且随动支撑和变位机上均设置有液压卡盘,所述随动支撑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地轨外侧设置有液压站;所述组对系统C包含原料拖盘、驱动装置、组对机器人、第三直线地轨和组对机器人控制柜,所述第三直线地轨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和组对机器人,所述组对机器人一侧设置有原料拖盘,所述第三直线地轨外侧设置有组对机器人控制柜,所述组对机器人控制柜与驱动装置、组对机器人控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采用两套焊接、承托系统共用一套组对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节省空间,提高生产效率,组对机器人可以一机一工位使用,也可以一机双工位使用,能够实现散热片、导水条、封水环和法兰的自动化组对与点焊,可自动焊接内外环焊缝、外直焊缝等,实现作业连续,有效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焊缝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焊接系统A、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焊接电源2、第一直线地轨3、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焊接滑台10、承托系统B、随动支撑11、第二直线地轨12、第二驱动装置13、辅助支撑14、液压卡盘15、变位机16、液压站17、组对系统C、原料拖盘18、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第三直线地轨21、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电气系统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和电气系统D,焊接系统A和承托系统B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组对系统C对称设置,组对系统C一侧设置有电气系统D,且电气系统D与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控制连接。焊接系统A包含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焊接电源2、第一直线地轨3、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和焊接滑台10,第一直线地轨3上设置有焊接滑台10,焊接滑台10上设置有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和清枪站9,第一直线地轨3一侧设置有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和焊接电源2,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与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控制连接。第一驱动装置7可以驱动焊接滑台10及其上安装的装置在第一直线地轨3上水平移动,满足不同位置的电机壳体焊缝焊接,其中,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内置弧焊软件及宏程序自动编程系统,包含接触寻位功能、电弧跟踪功能,能够控制焊接机器人6按要求完成不同工件焊缝焊接,通过以上装置组成的焊接系统A,保证了焊缝的尺寸、质量,及焊接作业的连续、环保、便捷。承托系统B包含随动支撑11、第二直线地轨12、第二驱动装置13、辅助支撑14、液压卡盘15、变位机16和液压站17,第二直线地轨12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14,第二直线地轨12两端分别设置有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且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上均设置有液压卡盘15,随动支撑11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3,第二直线地轨12外侧设置有液压站17。液压卡盘15分为手动或自动式机械结构,能够内撑或外夹夹持住电动机壳体两端,在变位机16的驱动下,电动机壳体绕水平轴旋转,满足焊接机器人6的焊接姿态需求,第二驱动装置13可以驱动随动支撑11在第二直线地轨12上水平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电动机壳体夹持,液压站17为液压卡盘15提供液压动力,辅助支撑14可以在直线地轨12上水平移动,并设有升降装置,能够支撑不同直径的电动机壳体。组对系统C包含原料拖盘18、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第三直线地轨21和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第三直线地轨2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9和组对机器人20,组对机器人20一侧设置有原料拖盘18,第三直线地轨21外侧设置有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与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控制连接。组对机器人20夹持盛放于原料拖盘18中的待焊件,与夹持在液压卡盘15中的电动机内水套进行组对,并将待焊件压紧,待焊接机器人6点焊固定后,再夹持下一个待焊件进行点焊,最终通过焊接机器人6中内置宏程序实现电机壳体全自动满焊,驱动装置19可以驱动组对机器人20在第三直线地轨21水平移动,满足待焊件不同的组对位置,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内置宏程序,能够进行自动编程,适用不同规格的电动机内水套组对,通过以上装置组成的组对系统C,保证了焊接件的组对尺寸,及产品变化时的操作便捷。其中,电气系统D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以上所有装置驱动轴均为机器人外部轴电机驱动,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机器人与行走轴、变位机之间的同步协调控制,完成组对、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焊接作业,工作站运动位置准确可靠,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采集、检测、记录,并具备故障诊断功能。电气系统D还配备离线编程软件,操作简单,编程准确,技术应用范围广,不但支持大多数品牌机器人(如发那科、安川、库卡、ABB等),且可扩充大部分机器人应用功能(如打磨、喷漆、搬运等),为后续扩展预留空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和电气系统(D),所述焊接系统(A)和承托系统(B)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组对系统(C)对称设置,所述组对系统(C)一侧设置有电气系统(D),且电气系统(D)与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控制连接;/n所述焊接系统(A)包含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焊接电源(2)、第一直线地轨(3)、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和焊接滑台(10),所述第一直线地轨(3)上设置有焊接滑台(10),所述焊接滑台(10)上设置有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和清枪站(9),所述第一直线地轨(3)一侧设置有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和焊接电源(2),所述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与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控制连接;/n所述承托系统(B)包含随动支撑(11)、第二直线地轨(12)、第二驱动装置(13)、辅助支撑(14)、液压卡盘(15)、变位机(16)和液压站(17),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14),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两端分别设置有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且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上均设置有液压卡盘(15),所述随动支撑(11)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3),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外侧设置有液压站(17);/n所述组对系统(C)包含原料拖盘(18)、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第三直线地轨(21)和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所述第三直线地轨(2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9)和组对机器人(20),所述组对机器人(20)一侧设置有原料拖盘(18),所述第三直线地轨(21)外侧设置有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所述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与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电机壳体组焊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和电气系统(D),所述焊接系统(A)和承托系统(B)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组对系统(C)对称设置,所述组对系统(C)一侧设置有电气系统(D),且电气系统(D)与焊接系统(A)、承托系统(B)、组对系统(C)控制连接;
所述焊接系统(A)包含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焊接电源(2)、第一直线地轨(3)、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和焊接滑台(10),所述第一直线地轨(3)上设置有焊接滑台(10),所述焊接滑台(10)上设置有焊丝桶(4)、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和清枪站(9),所述第一直线地轨(3)一侧设置有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和焊接电源(2),所述焊接机器人控制柜(1)与送丝机(5)、焊接机器人(6)、第一驱动装置(7)、焊接除尘装置(8)、清枪站(9)控制连接;
所述承托系统(B)包含随动支撑(11)、第二直线地轨(12)、第二驱动装置(13)、辅助支撑(14)、液压卡盘(15)、变位机(16)和液压站(17),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14),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两端分别设置有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且随动支撑(11)和变位机(16)上均设置有液压卡盘(15),所述随动支撑(11)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3),所述第二直线地轨(12)外侧设置有液压站(17);
所述组对系统(C)包含原料拖盘(18)、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第三直线地轨(21)和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所述第三直线地轨(2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9)和组对机器人(20),所述组对机器人(20)一侧设置有原料拖盘(18),所述第三直线地轨(21)外侧设置有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所述组对机器人控制柜(22)与驱动装置(19)、组对机器人(20)控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志郝亮席文强高峰吕明来宋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久安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