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凡伟专利>正文

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99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安装在所述底盘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毂电机、旋转舵机和车轮毂;所述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轮毂内,适于为所述车轮毂提供动力、传动与制动作用力;所述旋转舵机的上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下部与所述车轮毂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车轮毂转向。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实现各种行驶方式,进而能够在狭小的空间进退自如;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An all-round steering intelligent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转向
,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四轮车绝大部分采用前轮转向后轮驱动或者前轮转向、前后驱动的设计,但因前轮的最大转向角为45度,这些依靠前轮转向来控制方向的四轮车不仅在小空间内运动困难,转弯也需要很大的半径才能够实现;而且传统四轮车操作复杂,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架势人员才能够驾驶。随着对驾驶性能和舒适性能的要求的提高,四轮转向已成为四轮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随着科技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逐渐向汽车行业渗透,但是传统汽车的结构特征使其很难与物联网挂钩,因此如何通过网络实现人车互联,如何通过物联网来改变车辆的行驶成为研究热点。中国专利文献CN207631330U中公开了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管廊巡检小车全方位转向系统,技术方案包括车架和四个自带轮毂电机的车轮;每个车轮上均固定连接有带角度传感器的U型转向节,车轮通过U型转向节与车架铰接;转向节臂的一端与U型转向节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车轮转向的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设于车架中部的全转向机构和设于车架前部的四轮转向机构;所述全转向机构的前端通过转向锁与前侧的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的一端连接,全转向机构的后端通过另一个转向锁与后侧的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右侧车轮的转向节臂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左侧车轮的转向节臂的另一端铰接;转向锁可将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拉杆锁定为一个整体;所述四轮转向机构与前轮中右侧车轮的转向节臂与第一转向拉杆的铰接端复合铰接;四个轮毂电机、四个角度传感器、两个转向锁,全转向机构和四轮转向机构均与中央控制系统电气连接。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转向结构复杂,纯机械结构联动时机械结构的磨损消耗较为严重,且完成相同目的时,纯机械结构的结构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结构缺陷到来的转弯困难和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安装在所述底盘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毂电机、旋转舵机和车轮毂;所述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轮毂内,且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轴为所述车轮毂的轮毂轴,适于为所述车轮毂提供动力、传动与制动作用力;所述旋转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输出端与所述车轮毂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车轮毂转向。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U型支撑架,所述U型支撑架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两侧的腹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旋转舵机连接,两个所述腹板上均设有安装孔,适于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并安装。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旋转舵机的主轴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旋转舵机的主轴上。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底盘底部的四角。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轮毂控制器,所述轮毂控制器与四个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轮毂电机。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轮毂控制器包括第一轮毂控制器和第二轮毂控制器,所述第一轮毂控制器分别与位于所述底盘前侧的两个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轮毂控制器分别与位于所述底盘后侧的两个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舵机控制器,所述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轮毂控制器、第二轮毂控制器以及四个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旋转舵机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第一轮毂控制器、第二轮毂控制器以及四个所述旋转舵机。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网络摄像头,所述网络摄像头与所述舵机控制器电连接。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轮毂控制器还设有单片机控制接口,所述单片机控制接口适于连接单片微控制器。如上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分别与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轮毂电机和所述旋转舵机电连接,适于为所述轮毂电机和旋转舵机供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所公开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主要包括车体和多个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车轮毂、轮毂电机和旋转舵机,其中,内设轮毂电机的车轮毂通过旋转舵机与车体的底盘连接,使得多个驱动单元均可以独立前进、后退、刹车以及360度转向,从而使得本技术中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能够在不拐弯的情况下实现前后左右直线行驶,还能通过调节四轮的角度实现原地左右旋转、45度斜线直出等各种其他行驶方式,进而能够在狭小的空间进退自如;此外本技术中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的电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盘,2-旋转舵机,3-车轮毂,4-U型支撑架,7-舵机控制器,8-供电单元,9-网络摄像头,10-轮毂电机,11-压缩弹簧,12-旋转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底盘1,所述车身安装在所述底盘1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毂电机10、旋转舵机2和车轮毂3;所述轮毂电机10安装在所述车轮毂3内,且所述轮毂电机10的转动轴为所述车轮毂3的轮毂轴,适于为所述车轮毂3提供动力、传动与制动作用力;所述旋转舵机2安装在所述底盘1上,且输出端与所述车轮毂3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车轮毂3转向。如图1所示,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U型支撑架4,所述U型支撑架4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两侧的腹板,所述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安装在所述底盘上;/n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毂电机、旋转舵机和车轮毂;所述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轮毂内,且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轴为所述车轮毂的轮毂轴,适于为所述车轮毂提供动力、传动与制动作用力;所述旋转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输出端与所述车轮毂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车轮毂转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毂电机、旋转舵机和车轮毂;所述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轮毂内,且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轴为所述车轮毂的轮毂轴,适于为所述车轮毂提供动力、传动与制动作用力;所述旋转舵机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输出端与所述车轮毂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车轮毂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U型支撑架,所述U型支撑架包括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两侧的腹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旋转舵机连接,两个所述腹板上均设有安装孔,适于所述轮毂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并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舵机的主轴与所述底板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旋转舵机的主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底盘底部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方位转向的智能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轮毂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玉佳
申请(专利权)人:凡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