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83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用于封堵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一端部,第二端板用于封堵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另一端部,第一端板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密封塞主体还设置起拔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在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第一端板上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密封塞主体上设置起拔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地拉起、拿握起拔部,从而方便地从模具上拆卸密封塞主体进行倒余浆。

A mould for forming hollow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在工厂利用成型模具预制出来,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的地点之上,在对锤击、静压等工艺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使得桩体进入到预定的位置之上,相较于其他的桩来说,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以及效率比较高等优点,因而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加工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的内壁面上涂刷脱模剂,将钢筋笼放入模具内腔,将配置好的混凝土泵送到模具内腔,合模、密封,将模具内的钢筋笼进行张拉,将模具吊至离心机上离心成型,经过离心工艺后,拔下密封塞,倒出余浆,再进行高压蒸汽养护。为了防止离心过程中混凝土产生的余浆从余浆倒出口迸溅出来,以及,完成离心后,成型的预制构件的内壁中的余浆需要及时倒出,否则会在预制构件的内壁上形成浮浆层,从而影响预制构件的承载力,中国专利(CN208187153U)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及管桩模具总成,并具体公开了挂筋板的一侧设置用于封堵挂筋板中心孔的堵头,堵头可选用橡胶堵头,离心前,橡胶堵头封堵挂筋板中心孔,离心后倒余浆时取下橡胶堵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的堵头,结构为块状整体式设计,体型笨重,拆卸时需要抓取整个堵头才能取下,操作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塞拆卸时方便省力的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所述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所述密封塞主体还设置起拔部。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主体设置为锥台结构,在由第二端板至第一端板的方向上,所述密封塞主体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起拔部设于所述密封塞主体背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部。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为吊环,中间设置穿孔。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与所述密封塞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起拔部内部设置加固环,所述密封塞主体内部设置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与所述加固环通过加固连接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与所述密封塞主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起拔部设于轴向贯穿所述密封塞主体的连接杆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主体背离所述第二端板设置缝隙,所述连接杆于所述缝隙处贯穿所述密封塞主体后螺接一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与所述密封塞主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密封塞主体埋设有一端部裸露的连接杆二,所述起拔部设于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二于所述密封塞主体内设置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杆二的杆体连接形成倒T形。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的中轴线与所述密封塞主体的端面间形成有倾角。进一步地,所述起拔部为吊钩,中间设置穿孔;或者,所述起拔部为径向膨大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在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第一端板上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密封塞主体上设置起拔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地拉起、拿握起拔部,从而方便地从模具上拆卸密封塞主体进行倒余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去掉图1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另一种起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又一种起拔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使用撬棍撬起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一体设置的剖面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一体设置且内部设置加固件的剖面图;图9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分体设置的剖面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中的起拔部与密封塞主体倾斜设置的剖面图;图12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塞主体及起拔部分体设置且连接杆二的一端设于密封塞主体内的剖面图;图13是图12中的连接杆二设于密封塞主体内的一端设置挡块的剖面图。附图中:1、密封塞主体;11、小横截面端;12、大横截面端;13、加固块;14、缝隙;2、起拔部;21、穿孔;22、加固环;23、加固连接件;3、连接杆;31、紧固螺母;32、垫片;4、连接杆二;41、挡块;42、杆体;100、撬棍;101、第一半模;102、第二半模;103、合模螺栓;104、跑轮;201、第一端板;201a、余浆倒出口;202、第二端板;300、张拉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半模101、第二半模102、第一端板201、第二端板202和张拉机构300,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由若干合模螺栓103可拆卸连接,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的外壁设置跑轮104,跑轮104与离心机上的主动轮、从动轮配合,第一端板201用于封堵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合拢后形成的一端部(图1中的右下端),第二端板202在模具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端板201相对齐,用于封堵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合拢后形成的另一端部(图1中的左上端),张拉机构300设于第一半模101和第二半模102合拢后形成的另一端部,张拉机构300用于张拉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的模腔内的刚性骨架。如图2、图3所示,第一端板201设置余浆倒出口201a,为了封堵余浆倒出口201a,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还设置密封塞主体1以及在密封塞主体1上设置的起拔部2,起拔部2设于密封塞主体1背离第二端板202的一端部。密封塞主体1的结构与余浆倒出口201a的形状相配合,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余浆倒出口201a设置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密封塞主体1设置为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密封塞主体1设置为倒锥台结构,可以是倒圆锥台结构或倒多边形锥台结构,由第二端板202至第一端板201的方向上,密封塞主体1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所述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主体还设置起拔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第一半模、第二半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端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半模和所述第二半模合拢形成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余浆倒出口及用于封堵所述余浆倒出口的密封塞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主体还设置起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主体设置为锥台结构,在由第二端板至第一端板的方向上,所述密封塞主体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起拔部设于所述密封塞主体背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拔部为吊环,中间设置穿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拔部与所述密封塞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起拔部内部设置加固环,所述密封塞主体内部设置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与所述加固环通过加固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空心预制构件的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