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富安专利>正文

自动调控间歇供油自燃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7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控间歇供油自燃焚烧炉,结构中有送风系统、配有柴油燃烧器(5)的燃烧室,旋气式除尘烟囱(3)顺序贯通组成,其特征在于:    ①燃烧室由一次自燃室(1),强迫燃烧室(4),二次自燃室(2)三部分依次串通组成,    ②送风系统由风机(7),风量分配箱(8),送风管(8A)和调节风门(8B)组成,分别与三个燃烧室(1、2、4)及烟囟(3)相通,     ③燃烧器(5)设在强迫燃烧室(4)的喷油口部位,其油门调控阀与脉冲式步进电机连接,    ④组成中还设置有以单片机(CPU)为核心的微处理自动控制单元。(*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可燃性废物进行焚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大量可燃性废弃物需要进行焚化处理,以解决其占地、污染环境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现有焚化炉虽然采取了二次燃烧技术,使焚化后的生成物大量减少了烟尘,但其燃烧结果仍不够理想,而且现在所采取的焚化炉结构设计中,全程地采用柴油助燃,使处理过程中的成本较高,操作过程也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控下的自燃为主的焚烧炉结构设计,配套的专用的微处理随机调控系统,可以使得助燃柴油以间歇式的喷射形成最低的燃料消耗,实现高质量的无二次污染的焚化过程。本技术的设计关键在于,将燃烧室合理划分区域,使二次自燃基本上以自身燃烧的热量进行维持连续高温下的工作过程,从而使得柴油大量节约,而且有利于二次燃烧时烟尘量的有效减少。本技术在设计口上把燃烧室分成为三个区域,一个称做为一次自燃室,它设在下方,设有一个进料门,可以通过它装入可燃性垃圾。室的上方设有烟道与强迫燃烧室相通,室的下底面和侧面下方设有进气口,应用时先引燃后鼓风使其自燃,自燃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低和氧气不足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该烟雾从通道进入强迫燃烧室。强迫燃烧室和二次自燃室同轴向设置在一次燃烧室的上方,两者直接贯通,在强迫燃烧室的一端设有一个柴油喷口,柴油燃烧器的喷嘴即从此装入室内,一次自燃不充分所生成的烟雾升入二次燃烧室后混口入雾化柴油后强迫燃烧去掉一部分固体可悬浮的固体颗料,并使喷入二次自燃室的混合烟气温度迅速提高至850℃以上。在这样环境下,加上由二次燃烧室四周围送入的丰富的氧气掺入,使其中的烟尘(固体悬浮物)获得二次自燃,其自燃结果可以使二次燃烧室温度继续升高达到900℃以上,此时停止喷油,减少风量,使自燃在其中继续进行,直至温度下降到850℃时,再启动燃烧器喷油加大风量,以维持二次燃烧室内的燃烧质量,保证所输出的是充分燃烧后的气体,而不是烟尘。当反复调整多次后,一次燃烧室内的烟雾与二次燃烧室内的环境温度,燃烧速度达到平衡,柴油燃烧器即可以全部停止工作,从而大大地节省了燃料,而且有效地保证了焚化的质量达到环保指标,其中的关键在于三室风量注入的方式和注入风量的控制,由于电脑控制的加入,使该控制在调整好的程序和参数的控制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送风系统在风机和与三个燃烧室及烟囟相通的送风管之间设置了风量分配箱和调节风门。设在燃烧室上的燃烧器油门调控阀与脉冲式步进电机连接,以实现单片机为核心的微处理自动控制单元的自动调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项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一次自燃室,1A为入料口,1B为进风口,1C为烟道,2为二次自燃室,2A为出气通道,2B为进风口,3为旋气式烟囱,3A为上引风口,4为强迫燃烧室,4A为柴油喷入口,4B为进风口,5为柴油燃烧器,6代表送风系统位置,7为送风机,8为风量分配箱,8A为送风管路,8B为风量调节器,9为温度传感器(L1~L4),10为灰仓观测窗。具体实施方式从附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设计三个燃烧室是由设在下面的一次自燃燃烧室1和设在上面同一轴线方向上的强迫燃烧室4和二次自燃室2组合而成。每燃烧室(1、2、4)由耐火材料外包钢板构成,一次自燃室(1)在下面,设有入料口(1A),并通过烟道(1C)与强迫燃烧室(4)相通,强迫燃烧室(4)与二次自燃室(2)均设在一次自燃室(1)上方并沿轴向直接贯通,各燃烧室(1、2、4)内壁上均设有进风(1B、2B、4B),二次自燃室(2)的出气口通道以切线方向与烟囱(3)相贯通。供风系统由送风机7、风量分配箱8、送风管路8A和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器8B组成。其中风量分配箱8是由隔板将其分割成五个空间的密封箱体,其中风机的送风口一个空间相通,该空间又与其余四个空间分别贯通。四个引风管8A则由该四个空间引出,通过风量调节器8B分别与一次自燃烧室,强迫燃烧室4,二次自燃室2及旋气烟囱3上引风口3A分别相连通,一次自燃室1的出风口1B,设计在室底及侧壁的下部,强迫燃烧室4的进风口4B设计在燃烧室的侧面靠进喷油口,二次自燃室2的进风口2B均布在侧壁和上顶部。控制单元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设置的微处理系统。它由单片机CPU,存有控制程度的存贮器EPRVM和中间存贮器RAM,温度传感器L1~L4,模数转换器(D/A),液晶显示器LED,输入键盘key和配套的执行机构(MACh)组成。温度传感器分布在各燃烧室,用以传感出相应的温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做为调控,燃烧器油门及风门的依据。在以上结构设置的基础上,应用时打开入料口1A,装填入可燃性垃圾,并少量加入引易燃物后点火封住入料口。开动风机,给一次自燃室1送风,在生成烟雾同时控制单元会将指令燃烧器5自动喷油点火,使二次自燃室2迅速升温达到850℃。进入强迫燃烧室4和二次自燃室2的烟雾会自燃,此时加大二次自燃室2进风量和控制引风口3B的引风量,可以保证进入二次燃烧室2内的烟雾完全燃烧,转化为含固体悬浮物极少的气态流。温度在自燃进行能中长期保持在580~950℃之间,一旦温度下降,则燃烧器5会重新工作升高二次燃烧室2的温度,这样会形成柴油燃烧器的间歇式工作,从而节省大量的能源,又能保持焚化后的环保指标,直至全部焚烧物完全燃毕。以上的结构设计使各燃烧室风量保持在一个完全匹配的状态下,以最少量的燃料,利用可燃垃圾的内能完成焚化工作。其节能显著,环境指标高,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是对目前焚烧炉设计的一次重大改进。权利要求1.自控间歇供油自燃焚烧炉,结构中有送风系统、配有柴油燃烧器(5)的燃烧室,旋气式除尘烟囱(3)顺序贯通组成,其特征在于①燃烧室由一次自燃室(1),强迫燃烧室(4),二次自燃室(2)三部分依次串通组成,②送风系统由风机(7),风量分配箱(8),送风管(8A)和调节风门(8B)组成,分别与三个燃烧室(1、2、4)及烟囟(3)相通,③燃烧器(5)设在强迫燃烧室(4)的喷油口部位,其油门调控阀与脉冲式步进电机连接,④组成中还设置有以单片机(CPU)为核心的微处理自动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燃焚烧炉,其特征在燃烧室(1、2、4)由耐火材料外包钢板构成,一次自燃室(1)在下面,设有入料口(1A),并通过烟道(1C)与强迫燃烧室(4)相通,强迫燃烧室(4)与二次自燃室(2)均设在一次自燃室(1)上方并沿轴向直接贯通,各燃烧室(1、2、4)内壁上均设有进风口(1B、2B、4B),二次自燃室(2)的出气口通道以切线方向与烟囱(3)相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自燃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供风系统中的风量分配箱(8)由内隔板将箱体内分为五个空间,其中一个个空间与送风机(8)的出风口相通,并分别与其余四个空间相连通,四个引风管(8A)从其它四个空间引出,通过风量调节器(8B)分别与三个燃烧室的进风口(1B、2B、4B)及烟囟(3)的引风口(3A)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自燃焚烧炉,其特征在于一次自燃室(1)的进风口(1B)设在室底部及侧面下部,强迫燃烧室(4)的进风口(4B)设在侧壁近喷油口处,二次自燃室(2)的进风口(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安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李富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