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式滤油机,涉及真空式滤油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机壳设置为长方体形,机壳的内部设置为长方体形,机壳的内部上端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机盖,机盖与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相互垂直设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通过在机盖的下端设置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以及将机壳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装载运输时不会因为挤压而发生变形,降低了真空式滤油机在运输时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式滤油机
本技术涉及真空式滤油机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式滤油机。
技术介绍
目前,真空式滤油机是工厂里常见的油滤设备,一般的油中常含有一些细微的杂质,在真空式滤油机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通过过滤板上下的压差实现对油的过滤,使得所使用的油更加的洁净,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运输时,圆形的机壳和机盖常会由于车辆的紧急刹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发生变形,增加了真空式滤油机在运输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其具有运输稳定、不易变形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为长方体形,所述机壳的上端设置有机盖,所述机盖与机壳接触的端面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机壳的外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辊,所述辊的圆周面上固设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盖的下端设置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将机壳设置为长方体形,以及在机壳的外端面设置辊和辊的外面设置缓冲垫,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装载运输时不会因为挤压而发生变形,降低了真空式滤油机在运输时的成本,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的内壁之间沿长度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垂直于第一加强板的方向上固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排通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转运时,机壳的对立的两个面之间的强度增加,转运时也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变形,通气孔有利于每个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的内部上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油泵和气泵,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油泵的一端和机壳内壁的角端之间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和第一加强板之间呈45度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固板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转运时,真空式滤油机的角端不容易因被挤压而发生变形,且加固板和第一加强板呈45度设置,使得机壳的角端和第一加强板之间的支撑力最大化,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盖的中间和壳体上端之间设置有支撑机盖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固定块上固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机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之间固设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和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机盖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固定在机盖的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滤油生产时,支撑组件可以支撑住机盖,防止机倒落在机壳的上端从而影响油与空气接触导致的油不能被吸入到机壳内,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孔呈圆形且过滤孔的直径设置在0.5mm~1.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过滤孔的直径控制在0.5mm~1.5mm,使得过滤孔所能够过滤的杂质的粒径很小,提高了过滤板所能够过滤的油液的洁净性,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的上端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转动连接在机壳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油液进行更加精细的过滤时,可以在过滤板上放置一个网孔更加细小的纱布,利用压杆将其压住,防止其因为压差的作用发生移动,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和油泵之间倾斜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一端和机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油板的另一端和第一加强板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油板使得过滤后的油液在进入到机壳内时,不会掉落在油泵和气泵上,提高了油泵和气泵的使用性,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上设置有支撑组件的侧面上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把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转运,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和机盖的表面上镀有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锌层,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防腐蚀性,增加了真空式滤油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通过在机盖的下端设置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将机壳设置为长方体形,以及在机壳的外端面设置辊,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装载运输时不会因为挤压而发生变形,降低了真空式滤油机在运输时的成本,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②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转运时,机壳的对立的两个面之间的强度增加,转运时也更加的稳定且不易变形,通气孔有利于每个空间内的空气流通,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③通过设置加固板使得真空式滤油机在进行转运时,真空式滤油机的角端不容易因被挤压而发生变形,且加固板和第一加强板呈45度设置,使得机壳的角端和第一加强板之间的支撑力最大化,提高了真空式滤油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为了表达机壳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为了表达油泵和气泵的示意图。图中,1、机壳;11、支腿;12、辊;121、缓冲垫;13、把手;2、机盖;21、第一加强杆;22、第二加强杆;23、合页;3、锌层;4、支撑组件;41、第一支撑杆;42、固定块;43、第一转轴;44、第二支撑杆;45、第二转轴;46、第三转轴;5、过滤板;51、过滤孔;52、压杆;6、挡油板;61、第一加强板;62、第二加强板;63、通气孔;7、油泵;71、第一固定板;72、吸油管;73、出油口;8、气泵;81、第二固定板;82、出气口;9、加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机壳1设置为长方体形,长方体的机盖2在运输时更加的不易变形,机壳1的内部设置为长方体形,机壳1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腿11,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机盖2,机盖2和机壳1的表面上镀有锌层3,机盖2上与壳体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加强杆21和四个第二加强杆22,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均垂直于机盖2的侧端面,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加强了机盖2的强度,结合图3,机壳1的前后外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辊12,辊的圆周面上固设有缓冲垫121,缓冲垫121采用橡胶制作,机盖2和机壳1之间设置有多个合页23,机盖2能够沿着合页23转动,机盖2的中间和机壳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设置为长方体形,所述机壳(1)的上端设置有机盖(2),所述机盖(2)与机壳(1)接触的端面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所述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机壳(1)的外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辊(12),所述辊(12)的圆周面上固设有缓冲垫(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设置为长方体形,所述机壳(1)的上端设置有机盖(2),所述机盖(2)与机壳(1)接触的端面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所述第一加强杆(21)和第二加强杆(2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机壳(1)的外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辊(12),所述辊(12)的圆周面上固设有缓冲垫(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之间沿长度方向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61),所述第一加强板(61)的两端垂直于第一加强板(61)的方向上固设有第二加强板(62),所述第一加强板(61)和第二加强板(6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排通气孔(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上设置有过滤孔(51),所述过滤板(5)的下方设置有油泵(7)和气泵(8),所述第一加强板(61)远离油泵(7)的一端和机壳(1)内壁的角端之间设置有加固板(9),所述加固板(9)和第一加强板(61)之间呈45度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2)的中间和壳体上端之间设置有支撑机盖(2)的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第一支撑杆(41),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块(42),所述固定块(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田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