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21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包括增压部分和过滤部分。增压部分包括压力罐、设在压力罐上的液体输入端、设在压力罐上的气体输入端和设在压力罐上的输出端,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罐、设在过滤罐内的滤芯和设在过滤罐的进液管与排液管。滤芯包括过滤板、开在过滤板顶面的过滤槽、开在过滤板底面上的滞留槽和设在过滤板顶面上的滤纸。进液孔的上端设有凹槽A,下端设有与凹槽A相匹配的限位环A。过滤板上设有排液孔,排液孔与过滤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食用油过滤,具有体积小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式滤油机
本技术涉及食用油过滤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正压式滤油机。
技术介绍
家庭榨油和小作坊榨油多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对所制作的食用油进行处理,食用油的粘度高,沉降时间非常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尤其是沉降出的杂质内含有大量的食用油,浪费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速度更快的正压式滤油机。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包括增压部分和过滤部分;所述增压部分包括压力罐、设在压力罐上的液体输入端、设在压力罐上的气体输入端和设在压力罐上的输出端;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罐、设在过滤罐内的滤芯和设在过滤罐的进液管与排液管;所述输出端与进液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家庭和小作坊使用的滤油机,使用时将压榨出的食用油倒入压力罐,然后向压力罐内注入压缩空气,食用油在气压的推动下流动到过滤罐内的滤芯中,滤芯将食用油中的杂质拦截。过滤后的食用油从排液管排出。这种过滤方式操作简单,尤其是压力罐可以根据实际的产量进行定制,能够满足家庭和小作坊小批量和非连续生产的需要,实用性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包括过滤板、开在过滤板顶面的过滤槽、开在过滤板底面上的滞留槽和设在过滤板顶面上的滤纸;所述过滤板从下到上顺序堆叠在压力罐内;所述滞留槽与进液管连通;所述过滤槽与排液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芯,过滤时食用油穿过滤纸,杂质留在滞留槽内,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滤纸即可。这种滤芯使用更加方便,操作难度更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上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滞留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时,食用油顺序经过滞留槽、滤纸和过滤槽,该过程中,滤纸将食用油的杂质截留,完成过滤,滤纸堵塞后直接及更换,过滤成本低,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家庭和小作坊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孔的上端设有凹槽A;所述进液孔的下端设有与凹槽A相匹配的限位环A。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堆叠在一起时,上一个过滤板上进液孔下端的限位环A卡到下一个过滤板上进液孔上端的凹槽A内,能够实现快速定位,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错位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过滤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上的排液孔能够组成一个通道,使过滤槽内的油流出,这个通道在安装过滤板时自动形成。这种结构更加简单,可以降低零部件的数量和安装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孔的上端设有凹槽B;所述排液孔的下端设有与凹槽B相匹配的限位环B。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过滤板时,过滤板底面上的限位环B压入到下一个过滤板上的凹槽B内,能够实现快速定位与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环;所述滤纸位于卡槽与卡环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纸夹在卡环和卡槽之间,安装时只需要将滤芯顺序放置到过滤罐中,更加方便,避免了过滤板与滤芯分开放置时滤纸容易飘落到过滤罐底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的底面上均布有突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起能够对滤纸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其在过滤的过程中因为压力过大而破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家庭和小作坊使用的滤油机,使用时将压榨出的食用油倒入压力罐,然后向压力罐内注入压缩空气,食用油在气压的推动下流动到过滤罐内的滤芯中,滤芯将食用油中的杂质拦截。过滤后的食用油从排液管排出,用过的滤纸直接丢弃。这种过滤方式操作简单,尤其是压力罐可以根据实际的产量进行定制,能够满足家庭和小作坊小批量和非连续生产的需要,实用性更强。2.本技术在滤芯上增加了进液孔和排液孔,安装时,过滤板上的进液孔和排液孔顺序连接,组成通道,供给过滤使用。这种结构安装方便,通道在安装过程中自动形成,并且在更换滤纸时还能够对进液孔和排液孔一并进行清理,更加方便。3.本技术在进液孔和排液孔的上端增加了凹槽,下端增加了限位环。安装时限位环直接卡入到凹槽内,能够实现自动定位,避免了对准和检查通道是否完整的过程。4.本技术在过滤槽的底面上增加了突起,突起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滤纸在过滤的过程中破裂,起到保证过滤效果和延长滤纸的使用寿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过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压力罐;12、液体输入端;13、气体输入端;14、输出端;21、过滤罐;23、进液管;24、排液管;31、过滤板;32、过滤槽;33、滞留槽;34、滤纸;35、进液孔;36、排液孔;41、凹槽A;42、限位环A;43、凹槽B;44、限位环B;51、卡槽;52、卡环;6、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包括增压和过滤两大部分。增压部分中的主体是压力罐11,其上设有液体输入端12、气体输入端13和输出端14共计三个连接端。液体输入端12负责将需要过滤的油导入到压力罐11内,气体输入端13与空压机连接,负责将压缩空气导入到压力罐11内,输出端14负责将压力罐11内的油导入到过滤罐21内。参照图2和图3,滤芯的主体为一块圆形的过滤板31,过滤槽32开在过滤板31的顶面上,滞留槽33开在过滤板31的底面上。过滤槽32的侧壁上开有一个卡槽51,卡环52放置在卡槽51内,滤纸34位于卡槽51和卡环52之间。过滤槽32的底面上均布有突起6,突起6的顶面顶在滤纸34的底面上。过滤板31的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进液孔35和一个排液孔36,进液孔35和排液孔36的轴线平行于过滤板31的轴线。进液孔35的上端开有一个凹槽A41,下端固定有一个与凹槽A41相匹配的限位环A42,限位环A42正好能够卡入到凹槽A41内。排液孔36的上端开有一个凹槽B43,下端固定有一个与凹槽B43相匹配的限位环B44,限位环B44同样正好能够卡入到凹槽B43内。进液孔35和滞留槽33之间设有一个通道,将二者连通,排液孔36和过滤槽32之间同样设有一个通道,将二者连通。滤芯顺序堆叠放置在过滤罐21内,顺序连接的进液孔35和排液孔36能够一个进液通道和一个排液通道,进液通道与过滤罐21上的进液管23连通,排液通道与过滤罐21上的排液管24连通。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压榨出的油通过液体输入端12倒入到压力罐11内然后将其封闭,启动空压机,通过气体输入端13向压力罐11内缓缓注入空气,压力罐11内的气压增大,其内部的油在气压的推动下通过输出端14和进液管23流入过滤罐21内。流入到过滤罐2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分和过滤部分;/n所述增压部分包括压力罐(11)、设在压力罐(11)上的液体输入端(12)、设在压力罐(11)上的气体输入端(13)和设在压力罐(11)上的输出端(14);/n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罐(21)、设在过滤罐(21)内的滤芯和设在过滤罐(21)上的进液管(23)与排液管(24);/n所述输出端(14)与进液管(2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分和过滤部分;
所述增压部分包括压力罐(11)、设在压力罐(11)上的液体输入端(12)、设在压力罐(11)上的气体输入端(13)和设在压力罐(11)上的输出端(14);
所述过滤部分包括过滤罐(21)、设在过滤罐(21)内的滤芯和设在过滤罐(21)上的进液管(23)与排液管(24);
所述输出端(14)与进液管(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过滤板(31)、开在过滤板(31)顶面的过滤槽(32)、开在过滤板(31)底面上的滞留槽(33)和设在过滤板(31)顶面上的滤纸(34);
所述过滤板(31)从下到上顺序堆叠在压力罐(11)内;
所述滞留槽(33)与进液管(23)连通;
所述过滤槽(32)与排液管(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压式滤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1)上设有进液孔(35);
所述进液孔(35)与滞留槽(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田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