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煤粉燃烧器装置,属煤粉燃烧
为了改进煤粉燃烧效果,提高效率,降低NOx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煤粉浓淡燃烧”技术。该技术是在原来流通较低浓度的煤粉管路上加上了一个分离装置,使较低浓度的煤粉流在通过这一装置时,一部分富集成为一股高浓度煤粉流(浓);另一部分则是一股含粉量少、空气占大部分的浓度很低的煤粉流(淡)。分离后的一浓一淡两股煤粉流被送往燃烧室燃烧。浓度高的一股其燃烧特性可大为改进,在这股高浓煤粉的带动下,淡粉流也被带着燃烧。这类技术所用结构虽不尽相同,但这股高浓度煤粉流具有良好的燃烧特性,已为大量实验所证实。但是,这类技术的缺点在于①通常要受到原有一次风管路结构和流动的差压限制,改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②浓、淡两股在入燃烧室的方式上和燃烧器的布置上,因受原结构限制,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两股煤粉喷入燃烧室后,弄不好容易重新混合降低浓度,影响效果;③高浓度煤粉其浓度严格说来不是越浓越好,事实上存在最佳浓度,其值因煤种不同而不同。上述技术一般无法对分离后的浓度进行调节,故不易实现最佳燃烧工况;④机械分离装置存在磨损问题。为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煤粉燃烧装置,包括一次风管、风粉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相输送槽和可调预热型燃烧器;所述的密相输送槽在槽长方向有一4~5%的斜度,槽体为一封闭密室,中间有一透气隔层,将槽体分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的可调预热型燃烧器为一预热筒,筒的上部通有控制风管,预热筒的直径D↓[Y]与一次风管直径d↓[0]的关系为:D↓[Y]=(1. 75~2. 50)d↓[0],预热筒的长度L↓[Y]与直径D↓[Y]的关系为:L↓[Y]=(1. 10~2. 0)D↓[Y];所述的风粉混合器的三个端口分别与密相输送槽的上半部、一次风管和预热型燃烧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